图书介绍
女性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女性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2345179.jpg)
- 魏国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768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妇女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女性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女性学的概念与体系8
第一节 女性学的界定8
1.1 概念与定义8
1.2 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9
1.3 几种界定辨析11
第二节 女性学研究对象14
2.1 对象的内核14
2.2 对象的外延17
2.3 对象的历时态性19
第三节 女性学研究方法21
3.1 一般方法论原则21
3.2 观念和手段22
第一节 性与性别26
第二章 女性的特质与特征26
1.1 人的性与性别27
1.2 性别的自我概念31
1.3 性别的刻板印象35
第二节 性别的自然差异37
2.1 基因、性激素与两性分化37
2.2 脑与生理机能的差异41
2.3 “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46
第三节 性别的心理机能差异55
3.1 言语、数学与空间定向能力55
3.2 其他认知能力60
3.3 个性与人格差异62
第三章 社会性别与女性社会角色66
第一节 社会性别差异66
1.1 被建构的社会性别66
1.2 差异的现实表现68
2.1 性别社会化72
第二节 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和再生产72
2.2 实现过程74
第三节 社会性别差异理论79
3.1 劳动分工与父权制79
3.2 从亲属关系到性别制度82
3.3 心理学观点83
3.4 社会学理论84
3.5 多学科综合观念88
4.1 主体意识界定89
第四节 女性的主体意识89
4.2 主体意识发展过程与矛盾分析90
4.3 主体意识的内容96
第五节 女性的价值选择98
5.1 价值问题的提出98
5.2 价值选择101
5.3 价值实现103
第一节 女性的经济地位与生存状态109
第四章 女性的生存与发展109
1.1 经济地位与生存状态演变110
1.2 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贡献112
1.3 无薪社会劳动113
1.4 生存状态变迁规律116
第二节 女性的政治参与117
2.1 参与途径117
2.2 参政状况119
第三节 女性与社会文化122
3.1 女性的文化历程123
3.2 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125
3.3 中国文化与女性的关系127
第四节 女性与道德伦理131
4.1 一般理论132
4.2 现代实践134
4.3 影响分析138
5.1 婚姻制度演进中的地位141
第五节 女性与婚姻家庭141
5.2 家庭结构变迁中的作用144
5.3 现代变革中的角色147
第五章 女性观的产生与演变157
第一节 女性观的发展157
1.1 古代社会女性观158
1.2 “男尊女卑”女性观160
1.3 近代女性观162
1.4 唯物史观女性观164
1.5 当代女性主义165
第二节 女性观演变动因168
2.1 与生产力的关系168
2.2 社会政治的反映170
2.3 哲学、宗教等影响172
3.1 民族地域特色174
第三节 女性观的特点174
3.2 阶层阶级属性176
3.3 多元共生态势177
第四节 女性观与女性发展180
4.1 主流女性观与女性总体地位180
4.2 女性观与女性社会地位的矛盾与差异181
4.3 女性观的先进性与落后性182
1.1 界定186
第一节 女性问题186
第六章 女性问题与妇女运动186
1.2 由来与类别187
1.3 社会影响192
第二节 妇女运动193
2.1 概念193
2.2 产生的基本条件194
2.3 历程与特点195
2.4 规律与启示206
3.1 历史依据及其面貌208
第三节 妇女运动在中国208
3.2 贡献与局限210
3.3 理论与方针214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与中国女性219
第一节 制度演进与女性地位变迁219
1.1 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219
1.2 宗法制度与儒学礼教224
1.3 家国同构的社会条件231
1.4 社会转型与女性作用234
第二节 制度制约与女性的独特贡献241
2.1 相夫教子242
2.2 物质生产244
2.3 商品经济与市井文化246
第三节 文化传承与立世精神249
3.1 从属身份与进取的人生态度250
3.2 卑下地位与独立的人格追求251
3.3 外在柔弱与内在刚强252
第八章 女性与未来25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中的女性254
1.1 面临新问题254
1.2 男女平等原则258
第二节 科技发展与女性地位262
2.1 新的机遇262
2.2 新的挑战266
第三节 生态环境、经济全球化与女性作用269
3.1 女性与生态环境270
3.2 保护环境的权利与义务273
3.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74
第四节 社会进步与女性发展277
4.1 同步前进277
4.2 进步模式279
4.3 两性平等和谐280
4.4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82
后记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