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气象服务报告 2001-200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气象服务报告 2001-2008](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4900819.jpg)
- 郑国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481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夏季奥运会-气象服务-研究报告-北京市-2008;世界残疾人运动会-气象服务-研究报告-北京市-200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气象服务报告 2001-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需求、挑战与任务1
1.1特殊的需求1
1.1.1体育赛事气象服务保障需求1
1.1.2专项气象保障需求2
1.1.3城市安全运行气象服务需求2
1.1.4公众气象服务需求3
1.2巨大的挑战3
1.3艰巨的任务5
第二章 科学高效的管理6
2.1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7
2.1.1决策指挥层8
2.1.2运行指挥层10
2.1.3业务运行层11
2.2编制奥运气象服务计划14
2.2.1行动计划14
2.2.2实施方案15
2.2.3演练方案16
2.2.4应急预案16
2.3实施分三步走工作部署17
2.3.1研发与建设阶段18
2.3.2测试与演练阶段18
2.3.3运行与服务阶段21
2.4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21
2.4.1协调机制22
2.4.2联动机制23
2.4.3合作机制24
2.4.4会商机制25
2.4.5扁平化与网格化管理26
2.4.6特别工作状态26
2.4.7督办制度28
第三章 关键的科学技术支撑31
3.1探测资料质量控制及数据同化32
3.1.1地基GPS水汽资料实时解算及同化技术32
3.1.2自动站资料质控及同化技术32
3.1.3雷达资料同化技术33
3.1.4模式背景场误差估计技术34
3.1.5模式初值化技术34
3.1.6局地高时空分辨探测数据融合技术34
3.2区域精细气象预报35
3.2.1有限区域精细模式技术35
3.2.2中尺度集合预报技术35
3.2.3奥运场馆和站点统计释用预报方法36
3.2.4青岛海风预报技术37
3.3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37
3.3.1强天气分析和临近预报关键技术37
3.3.2雷电临近预警技术37
3.4探测站网合理布局38
3.4.1北京地区探测站网布局设计38
3.4.2青岛地区综合探测站网设计39
3.4.3多雷达同步观测技术39
3.4.4北京城市边界层观测试验40
3.5人工消云减雨试验40
3.5.1北京夏季人工消减雨作业防线设计及催化剂选择40
3.5.2中尺度云模式降水条件分析技术41
3.5.3云条件卫星云参数实时反演和跨区域远程跟踪分析指导技术41
3.6体育气象和环境气象评估42
3.7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技术42
3.8其他关键技术43
3.8.1全球模式优化43
3.8.2空气质量预报44
3.8.3 10~30天延伸期预报45
3.8.4风云三号卫星资料处理和产品应用45
第四章 业务服务能力47
4.1业务系统能力建设48
4.1.1先进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52
4.1.2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63
4.1.3精细的气象预报业务系统70
4.1.4用户满意的公共服务系统75
4.2整合奥运气象服务信息资源79
4.2.1气象综合观测数据的整合79
4.2.2奥运气象服务信息的整合81
4.3规范奥运气象服务工作流程84
4.3.1数据传输流程84
4.3.2预报服务流程85
4.3.3组织管理流程86
4.4装备保障87
4.5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实施87
4.5.1加强观测与试验,提高云和降水综合观测能力88
4.5.2合理布局,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网88
4.5.3科学决策指挥,完善作业实施流程89
4.5.4建设快捷高效的通信网络,充分共享资料信息90
4.5.5强化安全,科学规范化管理91
4.5.6加强演练,不断总结提高92
4.6奥运气象服务团队建设93
4.6.1团队组建93
4.6.2人员培训93
4.6.3岗位安排95
第五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96
5.1了解往届奥运会气象服务经验96
5.1.1学习交流组织管理经验96
5.1.2参加悉尼、雅典奥运预报服务实践97
5.2合作研究关键技术97
5.2.1精细化预报技术97
5.2.2人工影响天气98
5.3实施北京奥运会天气预报示范项目99
5.3.1项目来源99
5.3.2组织机构99
5.3.3实施100
5.3.4 B08FDP最终示范及其运行效果113
5.3.5 RDP系统开发及取得的成果114
第六章 圆满完成奥运气象服务任务117
6.1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天气综述117
6.1.1奥运会期间的天气特点117
6.1.2残奥会期间的天气特点120
6.2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综述122
6.2.1气象服务阶段122
6.2.2气象服务产品123
6.2.3气象服务产品发布126
6.2.4气象服务方式127
6.3奥运气象服务重大事件129
6.3.1开/闭幕式气象服务129
6.3.2赛事(安排与变更)气象服务136
6.3.3奥运会及残奥会火炬传递气象服务143
6.3.4奥运会申办及筹备期专题气象服务149
6.4奥运期间决策气象服务与公众气象服务152
6.4.1决策气象服务153
6.4.2公众气象服务155
6.5奥运安保工作158
6.6新闻宣传159
6.6.1宣传策划159
6.6.2新闻发布161
6.6.3组织协调162
6.7气象服务效益显著166
6.7.1评估方法166
6.7.2服务效益168
第七章 经验与启示174
主要参考文献181
英文缩写解释182
附件183
附件1奥运气象服务大事记183
附件2奥运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发进展时间节点186
附件3奥运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时间一览表187
附件4奥运气象服务产品及信息发布流程189
附件5不同比赛项目的气象要素关注点及对策建议汇总表196
附件6北京2008年奥运会气象服务产品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