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白落叶松种群遗传变异与利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白落叶松种群遗传变异与利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206208.jpg)
- 杨传平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0895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白落叶松种群遗传变异与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落叶松属与长白落叶松1
1.1 落叶松属及其发生发展1
1.1.1 落叶松的发生及演化1
1.1.2 落叶松组树种系统学和地理分布3
1.2 落叶松检索表6
1.2.1 北方落叶松组种群按针叶形态的检索8
1.2.2 北方落叶松组种群按枝条形态的检索9
1.2.3 北方落叶松组种群按幼苗特征的检索10
1.3 长白落叶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0
1.3.1 长白落叶松是我国东北林区最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11
1.3.2 长白落叶松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建筑材、纸浆材种12
1.3.3 长白落叶松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纤维材种12
1.4 长白落叶松种质资源13
1.4.1 天然长白落叶松林13
1.4.2 人工长白落叶松林17
1.5 长白落叶松的分布范围17
1.5.1 长白落叶松种的界定17
1.5.2 长白落叶松的分布区域18
1.5.3 长白落叶松分布区内生态环境特点19
1.5.4 长白落叶松的引种北界20
2 林木种源研究23
2.1 林木种源试验的发展概况23
2.1.1 种群、种源与种源试验23
2.1.2 种源试验的基本原理24
2.1.3 种源试验的发展概况25
2.2 落叶松种源研究27
2.2.1 国外落叶松种源研究概况27
2.2.2 我国落叶松种源研究现状30
2.2.3 长白落叶松种源研究的目的和依据31
3 技术路线与试验过程33
3.1 技术路线33
3.1.1 长白落叶松产区的气候区划33
3.1.2 试验取样样点的确定与种子采集33
3.1.3 长白落叶松生物系统学研究33
3.1.4 长白落叶松种子区划33
3.1.5 长白落叶松种源苗期与造林试验33
3.1.6 各类观测特征(性状)的确定与观测34
3.1.7 观测特征(性状)的汇总与处理34
3.1.8 种源试验的结果分析34
3.1.9 长白落叶松种群的遗传结构34
3.1.10 长白落叶松优良种群的利用途径35
3.2 试验过程35
3.2.1 试验材料与来源35
3.2.2 参试地点的布局36
3.2.3 育苗36
3.2.4 造林36
3.2.5 补植37
3.2.6 管理37
3.2.7 观测项目37
3.2.8 观测数据的处理38
4 试验研究材料与方法39
4.1 木材材性测定试验39
4.1.1 试样的采集39
4.1.2 试材的加工39
4.1.3 试验方法39
4.2 开花结实规律及种子产量预测预报研究42
4.2.1 胚胎学研究取材及切片制作42
4.2.2 雌雄球花树体分布的调查研究44
4.2.3 球果、种子及种子萌发性状的个体间变异研究44
4.2.4 花粉飞散规律的调查方法45
4.2.5 低温逆境对雄球花及花粉影响的研究45
4.2.6 种子产量预测预报研究46
4.2.7 间伐和修枝对结实影响的研究48
4.3 长白落叶松种群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49
4.3.1 材料来源49
4.3.2 同工酶实验49
4.3.3 育苗试验及表型性状的观测50
4.3.4 数据处理方法50
4.4 研究采用的各类统计分析方法51
4.4.1 种内种群差异显著性测定51
4.4.2 种内种群多点试验的统计分析51
4.4.3 种内种群遗传稳定性测定51
4.4.4 综合指数分析53
4.4.5 各类遗传参数的估算54
4.4.6 各类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55
4.4.7 种群的分类与排序55
4.4.8 判别分析55
5 长白落叶松种群的遗传变异56
5.1 长白落叶松产区气候区划56
5.1.1 区划的目的和依据56
5.1.2 长白落叶松气候类群的归并56
5.1.3 长白落叶松各气候区范围58
5.2 长白落叶松种子区划59
5.2.1 种子区划的目的和意义59
5.2.2 种子区划与种源调种60
5.2.3 种子区划的科学依据60
5.2.4 长白落叶松种子区划结果67
5.3 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70
5.3.1 研究分析的统计方法和程序70
5.3.2 造林生态相似区的划分与代表参试点的选择71
5.3.3 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73
5.3.4 长白落叶松材性性状的地理变异82
5.3.5 长白落叶松物候特征的地理变异84
5.3.6 长白落叶松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86
5.3.7 长白落叶松不同种源的生长节律88
5.3.8 长白落叶松抗性特征的地理变异89
5.4 长白落叶松种源区的划分90
5.4.1 研究方法与程序90
5.4.2 长白落叶松种源区区划91
5.4.3 长白落叶松种源区分区概述97
5.5 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稳定性分析97
5.5.1 种源原产地与参试点距离的关系99
5.5.2 种源遗传稳定性与生产力指数分析99
5.6 长白落叶松最佳种源的选择102
5.6.1 研究方法与程序103
5.6.2 种源早期选择可能性与可靠性103
5.6.3 各造林生态相似区及参试点最佳种源的选择105
5.6.4 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增益估算108
6 长白落叶松天然种群的遗传结构111
6.1 同工酶遗传及位点间的连锁111
6.1.1 酶系统的遗传分析111
6.1.2 连锁分析112
6.2 种群的变异和遗传平衡114
6.2.1 种群的变异水平114
6.2.2 种群的遗传平衡状况116
6.3 种群的遗传分析117
6.3.1 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117
6.3.2 基因分化系数117
6.3.3 遗传距离117
6.4 表型性状的变异和分化119
7 长白落叶松优良种群利用途径123
7.1 长白落叶松优良种源区确切范围123
7.1.1 优良种源区划分的意义123
7.1.2 小北湖优良种源区确切范围124
7.2 长白落叶松优良种源母树林——天然良种基地的建立125
7.2.1 优良林分的选择125
7.2.2 母树林的经营管理127
7.3 长白落叶松优良种源种子园——人工良种基地的建立129
7.3.1 优良林分内的优树选择130
7.3.2 长白落叶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的建立130
7.3.3 第一代改良种子园的建立133
7.3.4 长白落叶松实生种子园的建立135
7.3.5 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技术135
7.4 长白落叶松开花结实规律与种子产量的预测预报139
7.4.1 试验地确定及其自然概况140
7.4.2 大小孢子叶球的发生142
7.4.3 大小孢子叶球发育与雌雄配子体的形成145
7.4.4 受精作用176
7.4.5 胚胎发育178
7.4.6 雌雄球花在树冠上的分布187
7.4.7 球果、种子及种子萌发性状的个体间变异188
7.4.8 长白落叶松结实的一般规律192
7.4.9 结实周期性193
7.4.10 提高种子园和母树林种子产量措施194
7.4.11 种子园和母树林种子产量的预测预报201
7.5 长白落叶松扦插繁殖210
7.5.1 插条的准备和插床的建立210
7.5.2 扦插215
7.5.3 插后的管理215
7.5.4 插穗生根的解剖及观察216
7.5.5 影响扦插成活因素分析218
7.6 长白落叶松遗传改良程序220
8 小结221
8.1 长白落叶松种群的遗传变异221
8.2 长白落叶松种群的遗传结构223
8.3 长白落叶松优良种群的利用途径225
8.4 尚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建议232
8.5 本项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232
8.6 本项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33
8.7 本项研究受到的各项奖励234
图版236
图版说明244
参考文献247
后记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