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第2版
  • 吴彦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161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1

1.1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2

1.2移动通信的发展3

1.2.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3

1.2.2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概况5

1.2.3移动通信不同侧面的发展6

1.2.4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7

1.3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9

1.4常用移动通信系统10

1.4.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0

1.4.2无绳电话与个人通信接入系统12

1.4.3无线电寻呼系统14

1.4.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15

1.4.5移动卫星通信系统17

1.4.6平流层通信系统19

1.4.7无线局域网21

本章小结24

实验与实践25

拓展阅读26

深度思考27

第2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28

2.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29

2.1.1电波的传播方式29

2.1.2直射波29

2.1.3大气中的电波传播30

2.1.4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32

2.1.5反射波33

2.2移动信道的特征34

2.2.1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35

2.2.2多普勒效应35

2.2.3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36

2.2.4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37

2.2.5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37

2.3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与损耗40

2.3.1地形、地物分类40

2.3.2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41

2.3.3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44

2.3.4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45

2.3.5建筑物的穿透损耗以及其他传播特点46

2.4蜂窝系统工作原理48

2.4.1蜂窝概述48

2.4.2频率复用53

2.4.3多址方式55

2.5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60

2.5.1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60

2.5.2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67

2.5.3移动通信网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68

2.6无线环境下的噪声与干扰71

2.6.1噪声71

2.6.2电台本身产生的干扰72

2.6.3组网产生的干扰72

2.6.4其他干扰75

本章小结77

实验与实践77

拓展阅读79

深度思考79

第3章 关键技术80

3.1语音编解码技术81

3.1.1 GSM语音编解码技术简介82

3.1.2 CDMA中的语音编解码技术简介83

3.1.3 AMR语音编码技术简介86

3.2调制与解调技术88

3.2.1四相移相键控调制89

3.2.2 π/4移位QPSK调制90

3.2.3高斯最小移频键控92

3.2.4多进制正交振幅调制93

3.3扩频通信96

3.3.1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96

3.3.2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97

3.4分集接收103

3.4.1分集技术的分类103

3.4.2几种常用的显分集技术103

3.4.3几种常用的隐分集技术106

3.4.4分集合并技术107

3.5链路自适应技术109

3.5.1链路自适应技术概述及关键技术110

3.5.2链路自适应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12

3.6 OFDM技术114

3.6.1 OFDM的原理114

3.6.2 OFDM的应用116

3.7软件无线电116

3.7.1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117

3.7.2软件无线电的特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119

3.8智能天线120

3.8.1智能天线的原理121

3.8.2智能天线的接收准则122

3.8.3智能天线中常用的自适应算法122

3.8.4智能天线的作用124

3.9 MIMO技术125

3.9.1 MIMO技术原理126

3.9.2 MIMO技术的应用方案127

3.10联合检测128

3.10.1联合检测的原理128

3.10.2线性联合检测中常用的算法129

3.10.3联合检测的作用131

3.10.4联合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案131

3.11认知无线电技术132

3.11.1认知无线电技术原理133

3.11.2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134

3.11.3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136

本章小结137

实验与实践138

拓展阅读141

深度思考141

第4章 全球数字移动通信(GSM)系统142

4.1 GSM系统简介143

4.1.1 GSM的发展143

4.1.2 (GSM的业务与应用144

4.2 GSM的无线接口145

4.2.1 GSM的帧结构146

4.2.2 GSM的信道结构149

4.2.3 GSM的基带处理151

4.3频率复用技术154

4.3.1频率复用原理154

4.3.2常规频率复用技术155

4.3.3紧密频率复用技术156

4.3.4蜂窝系统的扩容158

4.4 GSM的控制与管理160

本章小结169

实验与实践169

拓展阅读171

深度思考172

第5章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CDMA)系统173

5.1 CDMA系统概述174

5.1.1对CDMA的理解174

5.1.2 CDMA的业务与应用176

5.2 CDMA的无线接口177

5.2.1 CDMA的信道结构177

5.2.2 CDMA的基带处理178

5.3 CDMA码序列180

5.3.1 CDMA码序列特性180

5.3.2 m序列PN码181

5.3.3其他伪随机序列183

5.3.4 PN码的复用185

5.3.5 PN码的同步188

5.4 CDMA的控制与管理189

5.5 CDMA系统的其他技术200

5.5.1 CDMA的功率控制200

5.5.2 CDMA的多径接收技术201

本章小结202

实验与实践202

拓展阅读205

深度思考205

第6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与演进206

6.1 3G系统的发展207

6.1.1 3G的目标、标准与频谱分配207

6.1.2国内外3G的发展与应用210

6.1.3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路线图213

6.2 GPRS系统228

6.2.1 GPRS系统概述228

6.2.2 GPRS网络的结构230

6.2.3 GPRS的新增信道结构232

6.2.4 GPRS的控制与管理233

6.3 WCDMA系统237

6.3.1 WCDMA系统概述237

6.3.2 WCDMA的系统构成238

6.3.3 WCDMA的信道结构239

6.3.4 WCDMA的控制与管理241

6.4 CDMA1 x系统245

6.4.1 CDMA1 x系统概述245

6.4.2 CDMA1 x的系统构成248

6.4.3 CDMA lx的信道结构249

6.4.4 CDMA1 x的控制与管理254

6.5 CDMA2000 lx EV-DO系统260

6.5.1 CDMA2000 lx EV-DO系统概述260

6.5.2 CDMA2000 lx EV-DO的系统构成261

6.5.3 CDMA2000 lx EV-DO的信道结构264

6.5.4 CDMA2000 lx EV-DO的控制与管理265

本章小结272

实验与实践273

拓展阅读274

深度思考274

第7章TD-SCDMA系统275

7.1 TD-SCDMA系统概述276

7.1.1 TD-SCDMA的发展历程276

7.1.2 TD-SCDMA的业务与应用276

7.2 TD-SCDMA的系统构成277

7.2.1 PS域与CS域的公共实体278

7.2.2 CS域实体278

7.2.3 PS域实体279

7.2.4 R4核心网外部接口名称与含义280

7.2.5 TD-SCDMA系统的主要参数与优势280

7.3 TD-SCDMA的无线接口281

7.3.1 TD-SCDMA无线接口的协议结构281

7.3.2 TD-SCDMA的帧结构、时隙结构283

7.3.3 TD-SCDMA的信道结构285

7.3.4 TD-SCDMA的基带处理287

7.4 TD-SCDMA的控制与管理292

7.4.1 UE的状态292

7.4.2手机开机注册网络293

7.4.3主叫294

7.4.4接力切换297

7.5 TD-SCDMA系统的其他技术299

7.5.1动态信道分配299

7.5.2功率控制301

7.5.3 HSDPA302

本章小结305

实验与实践306

拓展阅读307

深度思考307

第8章 移动增值业务系统308

8.1移动增值业务概述309

8.1.1移动增值业务的定义309

8.1.2国内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309

8.1.3移动增值业务的基本特点311

8.1.4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311

8.2移动增值业务提供的体系结构312

8.3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系统的关键技术316

8.3.1短消息与小区广播技术316

8.3.2基于位置的服务319

8.3.3 IMAP4323

8.3.4移动流媒体技术324

8.3.5移动IP技术325

8.3.6其他技术328

8.4移动增值业务的应用330

8.4.1企业级移动增值业务330

8.4.2移动增值业务的行业应用334

8.4.3校园环境下的移动增值业务应用338

本章小结347

实验与实践347

拓展阅读348

深度思考349

第9章LTE系统和LTE-Advanced系统350

9.1 LTE概述351

9.1.1 LTE的由来与需求指标351

9.1.2 LTE系统构成353

9.2 LTE的无线接口355

9.2.1 LTE的帧结构与信道结构355

9.2.2 LTE的信道编码356

9.2.3 LTE的基带处理358

9.3无线资源管理359

9.4移动性管理361

9.4.1空闲状态下ITE接入系统内的移动性管理361

9.4.2连接状态下LTE接入系统内的移动性管理364

9.4.3 3GPP无线接入系统之间的移动性管理371

9.5 LTE-Advanced系统展望378

9.5.1 LTE-Advanced的出台378

9.5.2 LTE-Advanced的关键技术379

本章小结384

实验与实践385

拓展阅读386

深度思考386

附录A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387

附录B常用英文缩写名称对照表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