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 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 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 上
  • 贺圣达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1320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东南亚-历史-研究-原始社会~19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 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问题之宏观1

第一篇 史前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远古到公元前后)66

绪论66

第一章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74

第一节 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74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古代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84

第二章 中国—东南亚与人类起源88

第一节 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或亚洲之争88

第二节 东亚人类的起源:从直立人到智人92

第三节 中国西南可能为东亚人类的起源地95

第四节 东南亚与人类起源102

第五节 “非洲夏娃说”的挑战和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的回应106

第六节 中国与东南亚古人类进化的关系112

第三章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东南亚原始文化及其与中国南方文化的关系116

第一节 早期更新世和中期更新世时期的旧石器文化(100多万~13万年前)117

第二节 后更新世早期(12.5 万~1.5 万年前)石器文化的发展120

第三节 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初期的石器文化(1.5 万~1万年前)122

第四节 全新世时期的石器及其向农业的过渡:和平文化与华南新石器文化(大约距今1万~5000年前)123

第五节 东南亚和平文化与中国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128

第四章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与东南亚族群源流133

第一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与东南亚史前史133

第二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与族群关系139

第三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东部的族群关系:百越族群与南岛语族143

第四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中部的族群关系:孟高棉族群与中国南方族群159

第五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中南部的族群关系:泰语系族群与中国南方族群164

第六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西部的族群关系:藏缅语族群及其进入东南亚173

第五章 新石器时代的东南亚与中国:史前农业与稻作业的起源和发展183

第一节 关于东南亚农业尤其是稻作栽培起源问题的探讨:从植物学到考古学184

第二节 从亚洲的视角考察:稻作业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189

第三节 稻米之路:从中国长江中下游到东南亚197

第四节 史前东南亚农业的发展199

第五节 稻作业与东南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8

第六节 东南亚新石器时期的器具文化及其所受的中国影响211

第六章 东南亚青铜文化与史前社会的新发展217

第一节 泰国东北部青铜考古新发现和对东南亚青铜文化的再认识217

第二节 侬诺他、班清与泰国北部青铜文化223

第三节 红河流域下游青铜文化和当地复杂社会的形成231

第四节 越南东山文化与中国青铜文化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文化的关系241

第五节 东南亚史前岩画与东南亚巨石文化248

第六节 东南亚新石器时代到金属器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254

第七章 东南亚的青铜鼓文化及其与中国南方铜鼓文化的关系257

第一节 铜鼓的价值、意义和分布258

第二节 东山型铜鼓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文化260

第三节 东南亚铜鼓与中国南方铜鼓的关系267

第四节 东山铜鼓文化与东南亚文明的起源273

第二篇 中古前期: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公元前后到公元10世纪)278

绪论278

第八章 公元前后到公元10世纪的东南亚:主要族群、发展基础、外来影响与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84

第一节 东南亚大陆东部:中国封建王朝、越人与占婆285

第二节 东南亚大陆中部和东南部:从扶南、真腊到吴哥王朝前期293

第三节 东南亚大陆中部:孟人国家的兴衰和泰人的早期发展301

第四节 东南亚大陆西部:掸国、骠国、孟人国家和若开地区早期国家306

第五节 中南半岛南部和马来半岛:马来人早期国家310

第六节 印度尼西亚群岛:从叶调、多罗摩到室利佛逝311

第七节 菲律宾群岛:中国史籍记载的几个小国316

第八节 地望尚不明确的一些国家和地区317

第九章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形成模式、社会性质和特点320

第一节 对早期国家及其形成模式的理论探讨320

第二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形成的三种模式322

第三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形态和主要类型329

第四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社会性质:以神化了的王权为中心、农村公社和部落为基础333

第五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主要特点338

第十章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宗教与文化345

第一节 影响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古代中国文化和印度宗教文化347

第二节 中国与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早期国家的不同影响354

第三节 印度文化影响东南亚早期国家的途径、方式和主要内容364

第四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宗教和宗教艺术368

第五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文字和文学396

第六节 关于东南亚的“印度化”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