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研究 一次后殖民理论分析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研究 一次后殖民理论分析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1994176.jpg)
- 胡淼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8185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研究-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研究 一次后殖民理论分析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问题缘起:汉学能否成为文化批评的研究对象1
本书所涉及的“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3
相关学术史描述9
一、当代汉学研究界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问题的认识10
二、国内文学研究界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问题的认识14
方法论说明21
一、后殖民批评理论21
二、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23
三、文化地理学理论26
第一章 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如何发生28
第一节 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能否突破西方文学批评观念28
一、如何理解“文学批评”这一关键词28
二、“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的特殊指涉30
第二节 中国文学西传过程中的选择问题32
一、游记汉学时代:缺席的中国文学33
二、中国文学译介之发生35
三、传教汉学时代对中国文学的回避37
第三节 中国文学缺席下的18世纪“中国热”44
一、戏剧风靡而文学缺失45
二、文学缺失背景下的“中国园林热”51
第四节 汉学家的文学观造成“中国热”退潮60
一、中国形象变更的根源在西方61
二、启蒙时代的主体性凸显与现代性伦理63
三、中国文化形象跌落:一次现代性事件64
四、中国热退潮后的专业汉学诞生语境66
第二章 西欧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范式问题70
第一节 法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观范式谱系71
一、法国汉学的师承体系考辨72
二、追根溯源:索隐派情结与汉语形象78
三、语言中心主义的文化政治学反思84
四、民俗学视角:文学是了解中国人生活的窗口88
第二节 英国汉学家翻译背后的文学观问题97
一、中国文学进入英国人的视野97
二、英国汉学学科建制特色100
三、英国汉学家笔下的中国文学形象102
第三节 德国汉学的中介意义105
一、德国汉学分期问题106
二、中德学界对话史的启示107
三、德国汉学移美与美国汉学起源109
第三章 美国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范式问题112
第一节 美国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溯源112
一、博物学视野下的“观察中国”113
二、中国语言文字论115
三、文学故事化的《诗经》解释模式116
四、从雅文学指向“文明的停滞”119
第二节 “中国研究”学派对于中国文学材料的使用122
一、“社会-文学”与“西方冲击-中国回应”123
二、“中国研究”学派文学观的内在一致性128
三、经由中国文艺阐释儒教命运130
第三节 汉学家个人化诗歌解读的意义与局限137
一、文体:形式的优越感139
二、后现代语境下的文本细读142
三、传记式写作的故事化倾向146
第四节 从阐释焦虑到理论自信150
一、美国汉学的社会科学特征151
二、“社会科学化”的文学研究152
三、中西文学理论话语权问题157
第四章 当代西方汉学家中国文学观新趋势159
第一节 范式突破:彰显“异”的价值159
一、经由中国反思“世界文学”160
二、经由中国的思想与艺术之旅164
第二节 范式突破与谱系延续172
一、“以中国为中心”仍属内部调整172
二、中国研究的后现代转向及其争议174
三、生态学叙说与全球史视野178
四、后殖民汉学家及其学术实践180
第三节 挖掘中国文学的内在解构性186
一、解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文本”与“文本中国”187
二、设身处地性与重建少数派话语193
第四节 族裔散居:异军突起的华裔汉学家201
一、远游的诗神203
二、置身于生态美学边缘205
第五章 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的套话分析210
第一节 形象学意义上的套话211
第二节 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的套话举隅214
套话一:以我观物-以西解中的思维痼疾215
套话二:地理学与人种学视角220
套话三:以西方理论统摄中国文学229
套话四:中国文学今不如古240
汉学批评中的套话问题——以欧美红学为例254
第三节 能否走出殖民主义文化观的误区?259
第六章 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价值定位264
第一节 争议:是否存在东方主义或汉学主义?265
一、汉学与东方学的比较分析266
二、汉学家“发现中国”的着眼点与认知逻辑269
三、汉学个案对后殖民经典阐释框架的挑战273
第二节 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的本土处境282
一、启发西方文学与思想的灵感之源283
二、关于文学想象与汉学渊源的个案分析290
三、孤独言说:大众文化时代的汉学处境298
结语:中西互动走出汉学302
一、后殖民理论与汉学研究互动的学科意义303
二、批评不再是特权:艺术终结时代的批评反思306
三、走向文化研究的空间差异性视角308
四、回归中国文化自身价值诉求310
参考文献314
后记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