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
  • 王洪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816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55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语言学史-研究;汉语方言-音韵学-历史方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导言1

0.1语言变化与社会1

0.2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观察角度2

0.3本书的具体编排2

0.4余论4

第一单元 演变论9

第一章 演变论一:历史比较法——连续式规则音变与离散型空间差异9

1.1历史比较法总览9

1.2比较法工作程序之一:确定语言同源和同源成分13

1.3比较法工作程序之二:确定对应规则和初定演变阶段先后21

1.4比较法工作程序之三:确定原始语字音的音类及音类分合的演变次序26

1.5比较法工作程序之四:确定原始语各音类的音值32

1.6层级拟测、跨级拟测和远程拟测38

1.7历史比较法的理论依据:音义结合任意性、语音规律无例外、连续式音变41

1.8借用和语法层面的类推——语音规律例外的原因43

1.9汉语方言比较程序与古代文献材料的运用47

1.10历史比较法的成效与局限57

1.11个案研究:中古入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62

1.12个案研究:《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兼论语音史研究中的音位处理问题78

1.13个案研究:也谈古吴方言覃谈寒桓四韵的关系96

第二章 演变论二:音系结构论、链移、空格104

2.1结构主义的语言共时系统说104

2.2音位理论与“音系性音变vs.语音性音变”105

2.3区别性特征理论、音移与“语音性音变vs.音系性音变”109

2.4音系聚合结构平行对称说与语音演变114

2.5拉链与推链116

2.6起变的探讨:保护对立原则、两种省力的矛盾122

2.7内部拟测法与空格125

2.8空格与汉语上古音拟测130

2.9空格在汉语上古韵母拟测中的运用138

2.10空格拟测的功效和局限140

第三章 演变论三:词形归—拟测法——语音词法的共时规则与历时演变141

3.1两种相关理论——内部拟测法和生成音系学141

3.2索绪尔对印欧语词根末喉音的拟测和词形归一拟测法的雏形142

3.3生成音系学——共时深层形式、语音词法规则与历史形式与规则146

3.4印欧语中常见的两种语音词法——ablaut与umlaut151

3.5汉语中常见的两种语音词法之一——分音(变形重叠)157

3.6汉语中常见的两种语音词法之二——合音161

3.7词形归一拟测法的成效与局限178

3.8从空间差异看同一语音词法的历史演变和若干语音词法的历时相对先后179

第四章 演变论四:词汇扩散说——扩散式音变与单系统自发的异读197

4.1提出词汇扩散理论的背景197

4.2语音规律无例外说所假设的音变过程198

4.3词汇扩散说假设的音变过程199

4.4词汇扩散说的价值201

4.5词汇扩散早期理论所引发的新研究202

4.6单系统自发的扩散式音变的特点204

4.7单系统扩散式音变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速率207

4.8个案研究:绍兴方言宕江效三摄主元音的扩散式音变(D~a又读)210

4.9余论223

第二单元 接触论227

第五章 接触论一:扩散波模型和方言地理学——连续型空间差异227

5.1语言的扩散和波浪说227

5.2方言地理学232

5.3方言地理学派观念上的局限及其对于历史比较法的价值238

5.4个案研究:韶山一线方言的音变扩散波241

5.5兼顾历史音变和计量信息的方言地理研究253

5.6余论254

第六章 接触论二:借用、语言替换、语言联盟、混合语、混合现象256

6.1引言: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256

6.2少量的词汇借用258

6.3语言替换、双语竞争与底层残留263

6.4语言联盟与音系感染273

6.5地方语的通语音韵层次与汉语文白异读294

6.6亲缘后代语的混合现象与无条件分化295

6.7洋泾浜与混合语296

6.8小结及其他专题研究简介299

第七章 接触论三:音韵层次——叠置式音变与文白异读304

7.1引言304

7.2闻喜方言的文白异读305

7.3文白异读与系统的叠置310

7.4叠置式音变314

7.5多层叠置与分层重建326

7.6个案研究:闻喜白读层与宋西北方音332

7.7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总结344

7.8文白异读中文读音和外来层次的几个问题345

7.9字音层次区分的一些困难355

第三单元 综合论363

第八章 综合论一:同源与接触的判定——无界有阶论和阶曲线模型363

8.1汉藏语系同源判定的主要分歧和特殊困难363

8.2汉藏语言谱系判定的主要分歧和分歧背后不同的分类原则368

8.3汉藏区域的人文历史、基因遗传学资料373

8.4语言学研究成果:声调、单音节、无形态等特征是后起的类型相似378

8.5鉴别同源词的词族对应法和语义比较法381

8.6陈保亚的“无界有阶论”和“阶曲线模型”385

8.7个案研究:北京话清入归调的层次与阶曲线判定法——兼评《基本词汇与语言演变》(汪、王2004)392

第九章 综合论二:有序异质模型——社团内差异与进行中音变的方式409

9.1语言的均匀同质模型和有序异质模型409

9.2有序异质语言模型和变异理论(共时)415

9.3变异理论和有序异质模型(历时)425

9.4有序异质模型、社团内差异和三种音变方式430

9.5有序异质模型的价值与局限439

第十章 综合论三:析层拟测法——文白杂配与原始语拟测441

10.1引言:理论、方法与材料441

10.2汉语层次离析对历史比较法提出的新问题442

10.3层次离析是运用历史比较法拟测原始音类的前提447

10.4声韵调分项析层的必要性——原始闽语拟测之检讨450

10.5我们的析层拟测工作程序453

10.6余论460

10.7个案研究: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462

10.8个案研究:从开口一等重韵的现代反映形式看汉语方言的历史关系487

第十一章 综合论四:整阶与层次以及层次的配整507

11.1引言507

11.2近期的演变整阶与内外层次及其各个层次的配整——山西祁县曾梗例508

11.3较早期的演变整阶与内外层次及其各个层次的配整——吴语止合三例518

11.4小结526

11.5关于“支微入鱼”527

第十二章综合论五:断阶与层次——扩散式音变与叠置式音变的交叉与区别529

12.1断阶与层次——以吴语蟹开一二(哈泰皆佳)为例529

12.2个案研究:绍兴方言中蟹摄一等哈泰韵的分合545

第十三章 综合论六:原始语拟测应如何鉴别及处理借用成分和平等混合造成的无条件分化552

13.1原始闽语拟测与历史比较法——上古中古音与闽语的关系及剔除后期借用553

13.2个案研究:原始闽语中的清弱化声母和相关的“第九调”564

13.3原始语拟测应该如何鉴别及处理借用成分和平等混合造成的无条件分化——闽北方言“弱化声母”新探578

第十四章 综合论七:兼顾演变、推平和层次的汉语方言历史关系模型611

14.1引言611

14.2关于语言历史关系已有的主要模型和理论611

14.3关于汉语方言分区或历史分类的已有研究616

14.4真实的汉语方言音韵史——论方言历史分类不能仅仅根据共同创新620

14.5我们提出的汉语方言音韵史新模型及其主要特点624

14.6余论632

结语634

参考文献638

语料来源652

后记6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