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疾病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经疾病诊断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0483093.jpg)
- 贾建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3405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疾病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1
第一节 诊疗流程2
一、定位诊断2
二、定性诊断3
第二节 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4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7
一、建立良好的医患行为与心理模式7
二、病史采集时的一般注意事项7
三、神经系统疾病采集的主要内容8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9
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一般注意事项9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全面性与重点性的辩证关系10
第三章 意识与意识障碍11
第一节 意识的定义12
第二节 意识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基础12
一、意识觉醒程度的基础知识12
二、关于意识内容的基本知识15
第三节 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17
第四节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18
一、注意涣散18
二、朦胧状态18
三、嗜睡18
四、昏睡18
五、昏迷18
六、持续性植物状态19
七、意识模糊与谵妄19
八、两种与意识障碍相关的综合征20
第五节 与意识及意识障碍相关的一些问题21
一、睡眠与意识障碍21
二、脑死亡21
三、脑电图的改变与意识障碍21
第六节 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和处理21
一、分类21
二、意识障碍的处理原则24
三、意识障碍预后的临床判断25
第四章 大脑高级功能障碍26
第一节 认知的概念及症候27
一、认知的概念27
二、认知的症候27
第二节 智能的概念及症候27
一、智能的概念、分类27
二、智能的神经生理基础28
三、智能障碍的症候28
第三节 记忆的概念及症候28
一、记忆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分类28
二、记忆的神经机制29
三、记忆障碍症候30
第四节 记忆测验31
一、成套记忆测验31
二、单项测验32
第五节 痴呆32
一、痴呆的概念/32
二、痴呆的分类32
三、痴呆的临床表现33
四、痴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3
第六节 失语34
一、语言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34
二、失语症的概念及其分类35
第七节 失用38
一、运用及失用的概念38
二、失用症的神经机制39
三、失用症的病变部位40
四、失用症的分类40
五、失用症的检查41
第八节 失写42
一、失写的概念42
二、失写症的分类42
第九节 失认43
一、认识及失认的概念43
二、失认的分类43
第十节 失算45
一、失算的概念及分类45
二、失算测验方法45
第十一节 视空间功能障碍46
一、视觉定向力障碍46
二、视觉立体障碍46
三、半侧空间的知觉障碍46
四、地方判断力的障碍46
第五章 头颈与颜面症候47
第一节 头颈部症候48
一、头颈部形态改变48
二、头颈部运动的改变50
三、头颈部血管杂音50
第二节 颜面部症候50
一、颜面部运动障碍引起的症候50
二、颜面痛51
三、颜面部畸形51
四、颜面部的痣、瘤、囊肿或结节51
五、颜面部皮肤及毛发异常症候52
六、颜面部疱疹53
七、其他53
第六章 神经皮肤和骨关节症候54
第一节 神经皮肤症候55
一、先天遗传性疾病55
二、皮肤营养障碍59
三、结缔组织疾病60
四、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62
五、神经科用药的不良反应63
第二节 神经骨关节症候64
一、神经源性骨关节病的基本症候特点64
二、神经系统病变的骨关节症候65
第七章 头痛与颌面痛70
第一节 头面部解剖生理和疼痛病因71
一、头部疼痛敏感结构71
二、头痛发生的病因71
第二节 头痛诊断时的注意事项72
第三节 各种类型头痛的症候特点74
一、偏头痛74
二、丛集性头痛77
三、紧张性头痛78
四、外伤后头痛79
五、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头痛79
六、颞动脉炎性头痛79
七、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80
八、特殊类型的头痛80
第四节 其他头面痛的鉴别诊断81
一、三叉神经痛81
二、舌咽神经痛81
三、疱疹后神经痛81
四、非典型性面痛81
五、颞下颌关节痛82
六、眼、鼻部疾病引起的头面痛82
第八章 步态异常83
第一节 正常步态84
一、基本概念84
二、步态周期84
三、维持正常步态的主要因素85
第二节 步态的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机制85
一、外周感觉信息对步态的影响86
二、中枢结构对步态的调控86
第三节 步态异常的分类87
一、三级分类法88
二、病因分类法88
第四节 步态异常的综合征89
第五节 步态障碍患者的诊断思路92
第六节 步态障碍的治疗92
第九章 瞳孔、瞳孔反射及其相应症候93
第一节瞳孔、瞳孔反射的解剖要点94
一、瞳孔的解剖94
二、瞳孔的神经支配与反射通路94
三、瞳孔反射的主要内容95
第二节 基本检查技巧与注意事项96
一、基本检查技巧96
二、注意事项96
第三节 瞳孔及其反射异常的常见症候96
一、与副交感神经通路相关的瞳孔异常96
二、与交感神经通路相关的瞳孔异常98
三、昏迷患者的瞳孔100
四、药物和毒物性瞳孔100
第四节 不等大瞳孔的诊断步骤101
第十章 视觉、视野与嗅神经及其相应症候102
第一节 视觉传导通路的解剖学基础与神经生理103
一、眼器官的相关解剖103
二、视觉传导通路103
第二节 视觉症候106
一、屈光系统病变106
二、视网膜病变107
三、视交叉病变107
四、视束病变108
五、外侧膝状体病变108
六、视辐射病变108
七、视皮质病变109
第三节 视觉症候鉴别诊断110
一、心因性视觉症候110
二、检查方法110
第四节 视功能检查110
一、视力测定110
二、色觉检查111
三、视野检查112
四、视觉诱发电位(VEP)115
第五节 嗅神经解剖生理及其相应症候116
一、解剖通路与嗅觉生理116
二、嗅觉检查方法118
三、嗅觉异常的鉴别诊断118
第十一章 眼底症候119
第一节 正常眼底的检查120
一、眼底检查方法120
二、正常眼底120
第二节 眼底异常的症候及其鉴别诊断121
一、视神经盘改变症候121
二、视神经改变的症候122
三、视网膜和脉络膜改变症候125
四、其他眼底改变症候128
第十二章 眼球运动神经异常与眼部症候131
第一节 眼球运动神经与眼外肌的解剖基础132
一、眼球运动神经的解剖基础132
二、眼外肌的解剖133
第二节 眼球运动的检查134
一、复视135
二、复视检查138
第三节 眼动障碍的症候与鉴别诊断138
一、病因138
二、动眼、滑车、展神经损伤的症候140
三、反复性眼肌麻痹的鉴别诊断144
四、其他引起眼动障碍和眼部症候的常见疾病144
第四节 眼部症候145
一、瞬目运动145
二、眼睑症候146
三、眼球突出147
四、角膜症候148
第十三章 眼球协同运动障碍与眼球震颤150
第一节 眼球协同运动151
一、随意注视和扫视运动的机制151
二、追随运动的机制151
三、眼球协同运动的方式152
四、眼球协同运动的调节与影响因素155
第二节 协同注视障碍常见症候与病因156
一、额叶与内囊前肢病变156
二、顶枕叶病变157
三、基底节病变157
四、中脑病变157
五、脑桥病变157
第三节 眼球震颤158
一、眼震的检查方法与技巧159
二、眼震的症候与鉴别诊断160
第十四章 三叉神经与面神经症候164
第一节 三叉神经165
一、三叉神经相关的解剖学基础165
二、三叉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168
三、三叉神经的检查169
四、常见三叉神经疾病的症候学169
第二节 面神经170
一、面神经的解剖基础170
二、面神经不同部位损伤的定位诊断172
三、面神经的检查172
四、面神经常见疾病的症候学173
第十五章 前庭蜗神经症候176
第一节 前庭蜗神经的解剖生理与检查方法177
一、耳蜗神经的解剖生理177
二、耳蜗功能的检查179
三、前庭系统的解剖生理181
四、前庭功能的检查187
第二节 前庭蜗神经的常见症候与鉴别诊断191
一、听觉障碍的症候191
二、前庭症候192
第十六章 后组脑神经症候197
第一节 后组脑神经的解剖及其症候198
一、舌咽神经198
二、迷走神经198
三、副神经199
四、舌下神经201
第二节 后组脑神经的检查202
一、副神经的检查202
二、舌下神经202
三、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检查202
第三节 后组脑神经的常见临床综合征203
一、颈静脉孔综合征203
二、枕髁-颈静脉孔综合征204
三、腮腺后间隙综合征204
四、多发性脑神经炎204
五、脑干病变综合征204
六、后组脑神经疾病的其他症候204
第十七章 瘫痪205
第一节 运动系统的解剖和生理206
一、运动皮质与运动的组织和控制206
二、锥体系和锥体外系208
三、脑干对运动的组织和控制210
四、脊髓对运动的组织和控制210
五、前角运动神经元、前根、周围神经211
第二节 瘫痪的症候和定位诊断213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13
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216
三、神经肌肉接头性瘫痪217
四、肌源性瘫痪217
第三节 瘫痪的鉴别诊断217
第四节 瘫痪的检查219
一、肌肉的体积和外观219
二、肌张力219
三、肌力220
四、昏迷患者瘫痪的检查221
五、步态221
第十八章 感觉障碍222
第一节 感觉性质的分类及解剖、生理223
一、感觉性质的分类223
二、感觉系统的解剖223
三、感觉生理231
第二节 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定位诊断232
一、临床表现232
二、定位诊断233
第三节 感觉的检查236
一、浅感觉检查236
二、深感觉检查237
三、复合感觉检查237
第十九章 肌病症候与肌张力障碍239
第一节 骨骼肌的生理与解剖基础240
一、骨骼肌正常结构240
二、肌肉代谢242
三、运动单位242
四、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243
五、肌纤维收缩机制243
第二节 肌张力的维持机制244
一、肌张力的产生和维持244
二、肌张力的中枢调节245
第三节 肌病的症候与鉴别诊断245
一、肌肉症候的检查方法245
二、肌病的常见症候261
三、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262
第四节 肌张力异常263
一、肌张力异常的检查方法263
二、肌张力障碍的症候与鉴别诊断264
第二十章 反射与反射异常267
第一节 反射的解剖生理268
一、牵张反射的解剖生理268
二、浅反射的解剖生理268
三、病理反射的解剖生理269
第二节 反射的检查技巧269
第三节 反射异常症候及病变部位270
一、腱反射减低或消失270
二、腱反射活跃或亢进271
三、病理反射272
四、反射倒错272
第四节 临床常用反射及检查法273
一、肌牵张反射273
二、浅反射277
三、病理反射279
第二十一章 自主神经症候282
第一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283
一、中枢自主神经系统284
二、周围自主神经系统284
三、自主神经的功能285
四、传出神经的介质和受体285
第二节 自主神经疾病的主要症候286
一、瞳孔异常286
二、血压变化287
三、心率改变290
四、体温调节障碍291
五、呼吸改变291
六、泌汗障碍292
七、胃肠功能紊乱293
八、排尿障碍294
九、排便障碍296
十、性功能障碍296
十一、皮肤损害297
第三节 自主神经系统检查法297
第四节 主要的自主神经疾病症候299
第二十二章 大脑症候及定位诊断303
第一节 高级神经功能304
第二节 大脑的血供304
第三节 各脑叶病变后的症候305
一、额叶症候与额底症候305
二、颞叶症候308
三、顶叶症候309
四、枕叶症候310
五、岛叶症候与岛盖症候311
六、癫痫综合征311
第二十三章 间脑和边缘系统症候312
第一节 间脑和边缘系统的解剖与生理313
一、间脑的解剖和生理313
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319
第二节 间脑与边缘系统综合征321
一、间脑综合征321
二、边缘系统症候326
第二十四章 基底节与锥体外系328
第一节 基底神经节的解剖生理329
一、组成329
二、血液供应330
三、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及对运动的调节330
第二节 锥体外系和基底神经节症候及鉴别诊断334
一、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症候334
二、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症候(不自主运动)334
第三节 锥体外系症候与锥体系症候的区别341
第二十五章 脑干症候342
第一节 脑干的解剖学基础343
一、脑干的外形343
二、运动传导通路在脑干中的特点344
三、感觉传导通路在脑干中的特点345
四、脑干神经核的一些特点346
五、脑干网状结构346
六、脑干的血液供应347
第二节 脑干病变的症候与鉴别诊断347
一、特殊脑干症候347
二、常见的脑干综合征348
第二十六章 小脑症候356
第一节 小脑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357
一、小脑的位置及解剖357
二、小脑的结构358
第二节 小脑的纤维联系359
一、绒球小结叶的纤维联系360
二、前叶的纤维联系360
三、后叶的纤维联系和功能360
四、与小脑有关的两个重要反馈调节环路361
第三节 小脑的解剖生理362
一、血液供应362
二、小脑的功能362
第四节 小脑病变的主要症候363
一、小脑病变的主要症候363
二、小脑症候的鉴别诊断364
第五节 小脑病变的原因364
第二十七章 共济失调367
第一节 共济运动定位诊断368
一、解剖基础368
二、共济失调的定位诊断368
第二节 共济失调的检查370
一、平衡性共济失调试验370
二、肢体共济失调的检查371
三、共济失调相关体征的检查372
第二十八章 脊髓症候373
第一节 脊髓的解剖374
一、脊髓外观374
二、脊髓被膜374
三、脊髓内部结构374
四、脊髓血管376
第二节 脊髓症候的临床特点377
一、感觉障碍377
二、运动障碍378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78
第三节 脊髓的定位诊断378
一、脊髓横断面上的定位378
二、脊髓病变节段的定位381
三、髓内和髓外病变的鉴别诊断384
第四节 脊髓的检查386
一、感觉的检查386
二、运动功能的检查387
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与性功能障碍综合征387
四、反射改变388
第五节 脊髓常见疾病的症候学388
一、脊髓炎症疾病388
二、脊髓压迫症388
第二十九章 脊柱、神经根与周围神经390
第一节 解剖基础391
一、椎骨与脊髓的解剖关系391
二、椎体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像学392
三、椎管和脊髓的CT像393
四、椎间孔与神经根的关系393
五、椎动脉与椎骨的关系394
六、周围神经的解剖394
第二节 常见的症候与鉴别诊断395
一、颈髓与颈椎退行性病变395
二、腰髓与腰椎退行性变396
三、上肢神经根与周围神经综合征397
四、下肢神经根与周围神经综合征403
第三十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407
第一节 神经管的发生及神经细胞的迁移408
一、神经管及神经嵴的形成和分化408
二、神经细胞的迁移408
第二节 脑及脊髓的发育409
一、脑的发育409
二、脊髓的发育411
三、周围神经的发育411
第三节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症候及其鉴别诊断412
一、神经管闭合不全412
二、脊柱裂和隐性脊柱裂414
三、脑膨出415
四、无脑畸形415
五、脑白质发育障碍416
六、Arnold-Chiari畸形417
七、前脑无裂畸形418
八、神经元移行障碍性疾病418
九、脑性瘫痪421
第三十一章 颅内压异常与脑疝423
第一节 维持颅内压的生理机制与颅内压的调节424
一、正常颅内压424
二、颅内压的生理调节424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425
一、颅内压增高的生理变化425
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候426
三、良性颅内压增高427
四、脑疝428
五、颅内压增高的鉴别诊断433
第三节 颅内压减低435
一、颅内压减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35
二、颅内压减低的临床表现435
第三十二章 脑膜刺激征437
第一节 发病机制与症候438
一、颈强直438
二、克尼格征438
三、布鲁津斯基征439
四、脑膜刺激征的相关临床表现439
第二节 脑膜刺激征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439
第三十三章 睡眠与睡眠障碍441
第一节 睡眠一觉醒机制442
一、睡眠分期442
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的脑电图特点及生理变化444
三、睡眠周期444
第二节 睡眠的神经解剖生理445
一、睡眠一觉醒的中枢调控445
二、神经递质的作用445
第三节 睡眠障碍的诊断步骤446
一、病史446
二、辅助检查446
三、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446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症候448
一、失眠448
二、睡眠过多449
三、异态睡眠450
四、睡眠相关性癫痫451
五、不安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肢体运动451
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51
七、睡眠节律障碍452
第五节 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452
第三十四章 全身疾病的神经系统症候454
第一节 发病机制455
一、血管因素及循环障碍455
二、中毒455
三、营养代谢障碍455
四、肿瘤455
五、炎症455
六、免疫异常455
七、遗传因素455
第二节 诊断治疗455
一、诊断455
二、治疗456
第三节 获得性代谢性疾病的神经系统症候456
一、意识障碍及痫性发作456
二、局灶性脑损害所致的神经系统症候462
三、锥体外系症候462
四、精神异常或痴呆464
五、肌病464
六、周围神经损伤症候466
七、脊髓损伤467
第四节 营养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症候467
一、维生素B12缺乏467
二、维生素A缺乏468
三、维生素A过多468
四、维生素B1缺乏469
五、烟酸缺乏469
六、叶酸缺乏470
七、维生素E缺乏470
八、其他维生素缺乏470
九、可能但未证实的营养因素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470
第五节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神经系统症候470
一、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儿科分期)471
二、婴儿期代谢性疾病(1~12月)471
三、儿童早期(1~4岁)代谢性疾病472
四、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期遗传代谢性疾病472
五、成年期代谢性疾病473
第六节 理化因子中毒的神经系统症候473
第七节 副肿瘤综合征47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474
二、临床表现474
三、临床常见的几种副肿瘤综合征475
第三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的选择477
第一节 腰穿和脑脊液检查478
一、腰椎穿刺478
二、脑脊液的常规检查479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481
一、头颅及脊柱平片481
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481
三、磁共振成像482
四、功能磁共振成像482
五、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483
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483
七、血管造影检查483
第三节 电生理检查485
一、脑电图和脑地形图485
二、诱发电位485
三、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485
第四节 超声检查486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486
二、颈部血管超声486
第五节 组织活检486
一、肌肉活检486
二、周围神经活检487
三、脑活检487
第六节 神经科常用量表487
一、卒中量表487
二、神经心理量表488
第七节 其他检查489
一、视野、听力及迷路检查489
二、实验室检查489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490
参考文献49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