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滋病与性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艾滋病与性病学
  • 于恩庶,邵康蔚,原寿基主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08425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艾滋病与性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一、性传播疾病的概念1

二、性传播疾病的分类2

(一)经典性病2

(二)兼性性病2

三、性传播疾病流行概况7

(一)艾滋病7

(二)淋病9

(三)梅毒9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9

(五)生殖器疮疹感染9

(六)尖锐湿疣9

四、传播途径10

(一)性接触传播10

(二)非性接触传播10

五、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策略12

(一)宣传教育12

(二)早期发现感染者和病人13

(三)减少性传播疾病所造成的损伤及残废14

第二章 艾滋病15

一、流行病学15

(一)艾滋病的流行概况18

(二)艾滋病流行形式26

(三)艾滋病流行环节与特点29

(四)艾滋病的流行特征41

(五)艾滋病流行趋势特点45

(六)艾滋病的血清流行病学48

(七)艾滋病对结核病流行的影响51

(八)隐性状态的HIV感染61

(九)小儿艾滋病流行病学63

二、病原学和免疫学76

(一)形态结构78

(二)基因组79

(三)HIV的生活周期84

(四)对人体细胞的嗜性86

(五)病毒的变异和分型87

(六)抗原性91

(七)免疫性91

(八)抵抗力94

附:艾滋病病原体的起源94

(一)实验室内制造95

(二)人体本身的来源说95

(三)否定HIV是艾滋病的病因95

(四)来源于动物97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105

(一)HIV侵入人体机制105

(二)发病机制107

(三)病理解剖119

四、临床学122

(一)临床过程122

(二)临床分类125

(三)临床分期126

(四)小儿艾滋病的临床特点127

(五)常见病原体机会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130

(六)艾滋病的诊断162

(七)鉴别诊断172

(八)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治疗175

五、实验诊断技术181

(一)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确定181

(二)实验室检测程序及结果判定182

(三)检测HIV抗体的方法183

(四)检测HIV抗原的方法197

(五)其他检测方法197

附:艾滋病毒实验室管理规范201

六、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与对策212

(一)我国的综合防治对策215

(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216

(三)艾滋病的监测219

(四)个人防护221

(五)防止传染源传播的措施230

(六)常用的消毒剂及其消毒方法232

(七)国境卫生检疫234

(八)疫点处理238

(九)疫情报告239

(十)全球性预防措施与对策240

(十一)中国预防艾滋病的措施243

(十二)艾滋病预防研究进展252

第三章 淋病262

一、流行病学262

(一)传染源262

(二)传染途径264

(三)高危人群266

(四)流行因素267

(五)流行分布270

二、病原学272

(一)淋菌的结构272

(二)淋菌的分型277

(三)淋菌的特征279

(四)淋菌的生理284

(五)淋菌的代谢285

(六)淋菌的免疫288

三、发病机制295

(一)接种物有足够数量的淋球菌295

(二)淋球菌粘附于粘膜细胞296

(三)淋球菌侵入宿主组织297

四、临床学298

(一)男性淋病298

(二)女性淋病302

(三)男、女性共患的淋病308

(四)诊断标准314

(五)鉴别诊断318

五、治疗学319

(一)治疗原则319

(二)治疗药物321

(三)治疗方案328

(四)疗后观察333

(五)耐药问题336

六、实验诊断技术339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340

(二)淋球菌的培养和鉴定343

(三)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353

七、防制措施358

(一)追踪检查患者的性侣359

(二)开展某些人群的调查和治疗360

(三)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360

(四)做好家庭卫生和个人防护361

(五)孕妇产前检查和新生儿预防362

第四章 梅毒363

一、流行病学363

(一)传染源363

(二)传染途径364

(三)易感人群366

(四)流行情况367

(五)流行因素369

二、病原学及免疫学372

(一)螺旋体的形态372

(二)螺旋体的结构373

(三)螺旋体的繁殖373

(四)螺旋体的活力374

(五)螺旋体的培养374

(六)螺旋体的接种375

(七)免疫学376

三、临床学382

(一)临床分类382

(二)后天性梅毒387

(三)先天性梅毒419

(四)诊断标准426

(五)鉴别诊断438

(六)预后443

五、治疗448

(一)治疗历史448

(二)治疗原则450

(三)治疗药物452

(四)治疗方案453

(五)治疗观察458

五、实验诊断技术464

(一)病原学检查464

(二)血清学检查469

(三)脑脊液检查486

六、防制措施490

(一)传染源及接触者的追踪检查490

(二)对高危人群进行血清试验追踪检测491

(三)开展婚前和产前检查492

第五章 软下疳493

一、流行病学493

二、病原学494

三、临床学495

(一)典型软下疳495

(二)不典型软下疳496

(三)软下疳的诊断496

(四)鉴别诊断497

四、治疗498

(一)抗生素类499

(二)磺胺类499

(三)局部用药499

五、实验诊断技术499

(一)涂片检查499

(二)培养500

第六章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502

一、流行病学502

二、病原学503

三、临床学504

(一)早期504

(二)中期504

(三)晚期505

(四)诊断505

(五)鉴别诊断506

四、治疗507

(一)四环素507

(二)美满霉素507

(三)强力霉素507

(四)红霉素507

(五)局部处理507

五、实验诊断技术508

(一)衣原体细胞培养法508

(二)血清学检查509

第七章 非淋菌性尿道炎511

一、流行病学511

(一)传播511

(二)流行情况511

二、病原学515

(一)沙眼衣原体515

(二)分解尿素支原体516

三、临床学517

(一)男人非淋菌性尿道炎517

(二)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518

(三)新生儿衣原体感染520

(四)诊断要点521

(五)鉴别诊断522

(六)预后523

四、治疗学523

五、实验诊断技术525

(一)衣原体培养525

(二)衣原体抗原检测527

(三)衣原体血清学试验528

(四)衣原体感染细胞检查528

(五)支原体检测528

第八章 尖锐湿疣531

一、流行病学531

二、病原学533

三、临床学534

(一)男性尖锐湿疣534

(二)女性尖锐湿疣535

(三)男性同性恋者的尖锐湿疣535

(四)亚临床感染536

(五)巨大尖锐湿疣和肿瘤537

(六)尖锐湿疣的诊断538

(七)鉴别诊断539

四、治疗学540

(一)外科治疗540

(二)激光治疗540

(三)外用涂沫药物的治疗542

(四)干扰素治疗542

(五)钝刀刮除和电烙烧灼543

(六)冷冻543

五、室验诊断技术544

(一)免疫学试验544

(二)DNA杂交技术545

(三)多聚酶链反应545

第九章 生殖器疱疹547

一、流行病学547

二、病原学548

三、临床学550

(一)原发性生殖器疱疹550

(二)复发性生殖器疮疹551

(三)同性恋生殖器疱疹552

(四)孕妇生殖器疱疹553

(五)生殖器疱疹与癌肿554

四、治疗学555

(一)抗病毒药物555

(二)免疫疗法557

(三)对症治疗558

五、实验诊断技术559

(一)疱疹病毒的分离559

(二)细胞学检查560

(三)血清学诊断法561

(六)防治措施563

(一)避免感染563

(二)疫苗接种563

(三)药物预防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