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模具技术丛书 冲压模具与制造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模具技术丛书 冲压模具与制造技术
  • 叶青花,俞俊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7548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冲模-制模工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模具技术丛书 冲压模具与制造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结论1

第一节 冲压行业与冲压模具的发展趋势1

一、冲压行业的概况1

二、冲压模具的现状3

三、冲压模具的三大特点4

四、冲压模具的发展趋势5

第二节 冲压模具的特征分类及典型结构6

一、冲压模具的特征分类6

二、冲压模具的典型结构7

第三节 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及工艺设备7

一、冲压模具的CAD/CAM技术7

二、冲压模具的快速经济制模技术8

三、先进工艺及设备8

第四节 冲压模具新材料及热、表处理9

一、常用冲压材料10

二、冲压模具新材料的种类10

三、新型冲压材料应用及展望12

四、热处理、表处理新工艺12

五、国际模具热处理技术发展的走势13

第五节 冲压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15

第六节 冲压模具设计中运动的控制16

一、概述16

二、冲裁模具16

三、弯曲模具17

四、拉深模具17

五、连续模具18

第七节 冲压模具技术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应用18

一、概述18

二、汽车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19

三、主要冲压工艺及液压成形技术的发展应用19

四、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存在的问题20

五、汽车冲压模具设计期待提高CAD/CAE系统集成技术20

六、汽车冲压模具制造对机床和刀具的要求21

七、典型的东风模冲企业22

第二章 冷冲压成形工艺23

第一节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23

一、冲压与冷冲模概念23

二、冲压工序分类24

三、冲模的分类26

四、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28

第二节 模具分类及结构29

第三节 冲压设备与选用31

一、常见冷冲压设备31

二、冲压设备选用33

三、模具的安装36

第四节 冲压变形理论的基础36

一、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37

二、塑性的力学基础38

三、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40

四、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46

第五节 模具材料的选用52

一、冲压对模具材料的要求52

二、冲模材料的选用原则52

三、冲模常用材料及热处理要求52

第六节 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56

一、冲压模具的特点56

二、模具零件加工方法57

三、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65

第三章 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67

第一节 冲裁模基本概念67

一、冲裁67

二、冲裁模CAD系统的特点69

三、冲裁模的工作条件及失效形式71

第二节 冲裁变形分析73

一、概述73

二、冲裁变形时板料变形区应力状态分析73

三、冲裁时板料的变形过程74

四、冲裁力与凸模行程曲线75

五、冲裁件断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75

六、冲裁凹模工作部分结构形式77

第三节 冲裁模具间隙82

一、概述82

二、间隙对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影响82

三、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84

四、间隙对冲裁工艺力的影响84

五、间隙值的确定85

第四节 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88

一、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88

二、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89

第五节 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92

一、冲裁力的计算92

二、压力机公称压力的选取93

三、降低冲裁力的措施93

四、冲压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94

第六节 模具主要零部件(槽形截面零件)的结构设计96

一、概述96

二、应力状态的分析96

第七节 排样设计与冲裁工艺设计98

一、冲裁的排样设计98

二、冲裁工艺设计103

第八节 冲模的设计步骤及实例109

一、概述109

二、设计及制造实例110

第九节 高速冲压模具设计实例115

一、产品图的公差缩放原理115

二、产品图的尺寸展开116

三、料带排样设计117

第十节 连续冲模设计实例123

一、冲压模具分类123

二、单元化设计之概念123

三、模板构成及规格123

四、连续模具模板设计124

第十一节 数控单元冲压模具的快速成形技术实例126

一、概述126

二、单元冲模快速成形的数字化编码钣126

三、快速成形的结构设计127

四、快速成形的控制系统设计实例128

第四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具设计131

第一节 弯曲模基础131

一、弯曲的基本原理131

二、弯曲模的基本结构132

三、弯曲零件的种类132

第二节 弯曲变形过程分析133

一、概述133

二、弯曲变形过程134

三、板料弯曲变形特点135

四、弯曲时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136

第三节 弯曲卸载后弯曲件的回弹、滑移、弯裂139

一、定义139

二、弯曲件的回弹现象139

三、影响弹性回跳的主要因素140

四、弯曲件的弯裂141

五、弯曲件的滑移141

六、补充内容142

七、回弹值的确定142

八、减小弹性回跳的措施143

第四节 弯曲成形工艺设计146

一、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t147

二、弯曲件的结构149

三、弯曲力设计152

四、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的计算153

五、弯曲件弯曲工序的安排157

第五节 弯曲模典型结构设计实例158

一、单工序弯曲模158

二、级进弯曲模166

三、复合模166

四、通用弯曲模167

第六节 弯曲模结构设计169

一、弯曲模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69

二、弯曲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169

三、斜楔滑块机构设计171

第五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174

第一节 拉深工艺概述174

第二节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174

一、板料拉深变形过程及其特点174

二、拉深过程中变形毛坯各部分的应力与应变状态176

三、拉深变形过程的力学分析178

四、拉深成形的障碍及防止措施181

第三节 拉深模典型结构与设计183

一、首次拉深模183

二、以后各次拉深模186

三、落料拉深复合模187

第四节 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成形工艺189

一、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189

二、球面零件的拉深方法191

三、抛物面零件的拉深方法191

四、锥形零件的拉深方法192

第五节 圆筒形拉深件拉深工艺的设计193

一、概述193

二、圆筒形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193

三、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196

四、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拉深次数和工序件尺寸的计算200

五、带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202

六、阶梯形零件的拉深206

第六节 盒形件的拉深工艺208

一、概述208

二、盒形件拉深变形特点208

三、盒形零件拉深毛坯的形状与尺寸确定210

四、盒形件多次拉深的工艺计算212

五、CAE技术在盒形件拉深的应用215

第七节 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实例217

一、概述217

二、拉深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217

三、拉深工艺力的计算218

四、拉深成形过程中的辅助工序222

第六章 冲压模具制造工艺224

第一节 工艺规程设计224

一、模具各类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224

二、模具生产的工艺特征226

三、模具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227

四、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227

五、模具加工工艺的编制228

第二节 零件工艺性分析229

一、零件的结构工艺性230

二、零件的技术要求232

第三节 冷挤压原材料与毛坯及毛坯加工232

一、冷挤压原材料232

二、毛坯232

三、挤压毛坯的冷形状及尺寸的确定234

四、冷挤压毛坯的加工方法235

五、冷挤压毛坯的软化和表面处理236

六、毛坯余量与毛坯尺寸的确定举例237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238

第五节 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242

第六节 冲压模具制造工艺及模具设计举例249

一、铝合金拉杆的热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249

二、冷压冲模的堆焊工艺及废旧模的修复252

三、上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改进举例254

第七节 冲模工艺方案中的CAD系统软件使用与动态设计的实例258

一、冲模CAD系统软件使用的建议258

二、冲模CAD系统中典型结构动态设计实例260

第八节 冲压生产模具主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265

一、模具故障265

二、制件质量缺陷266

三、模具的刃磨267

第七章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269

第一节 概述269

一、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269

二、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发展现状270

三、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最新发展275

第二节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步骤与举例276

一、概述276

二、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要点277

三、要合理地确定工位数及空位工位279

四、要设计完好的导料及浮顶装置279

五、要设计出可靠的卸料机构280

六、要设计出精确的定距机构280

七、凸凹模结构设计要合理280

八、要有可靠的安全监测机构281

九、高压密封垫圈成形工艺及级进模设计举例281

第三节 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284

一、排样设计应遵守的原则284

二、载体与搭口的设计285

三、设计要点289

四、条料的定位精度292

五、排样设计后的检查292

第四节 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294

一、丝架级进弯曲模294

二、高精度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应用举例296

三、双筒制件级进拉深模300

第五节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典型结构302

一、冲裁、镦压、校平自动切断级进模302

二、膜片级进模306

三、三极管引线框架精密级进模313

第六节 多工位级进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316

一、凸模316

二、凹模319

三、对料的导正定位322

四、带料的导向和托料装置324

五、卸料装置的设计327

六、限位装置329

七、加工方向的转换机构330

第七节 多工位级进模自动送料和安全检测装置332

一、自动送料装置332

二、安全检测装置338

第八节 多工位级进模生产中的故障排除340

一、产品毛刺增大340

二、废料上浮340

三、叠件现象340

四、漏料孔堵塞341

五、送料不畅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