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沟通与协调之途 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沟通与协调之途 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
  • 吕忠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007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公民权-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沟通与协调之途 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环境权的理念5

第一节 环境权理论的变迁8

一、环境权的提出8

二、立法与司法实践11

三、理论与实践的困境15

第二节 环境资源与环境权17

一、环境资源17

二、环境权22

第三节 环境权的法律属性24

一、否定论与肯定论24

二、环境权的认识论基础28

三、环境权的法律定性32

四、环境权的内容44

第二章 反思环境权理论49

一、单方面权利的缺陷52

第一节 对环境权理论的检讨52

二、新的思维方法55

三、环境权产生的原因分析56

四、环境权含义的分解组合60

第二节 环境权的民法保障62

一、环境权的法律保障62

二、环境权的民法保护64

第三章 环境权民法保护的理论基础71

第一节 英美法上的环境权宪章——公共信托理论74

一、公共信托理论的发展74

二、公共信托之环境权76

三、公共信托的立法实践78

四、公共信托的适用79

五、公共信托的法理分析80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环境权民法保护理论87

一、民法对环境问题的反应87

二、环境权民法保护的理论困境93

第三节 独立形态的权利组合:一种新思路97

一、理念引进:民法原则新解97

二、制度整合:环境权的民法保护体系108

三、制度引进:英美法制度的借鉴114

第四章 从理性经济人到生态理性经济人:环境权主体的人性预设115

第一节 “经济人”假说与民法118

一、“经济人”假说118

二、民法中的“经济人”及其演变123

第二节 剖析“经济人”假设130

一、对“经济人”假说的批判130

二、“经济人”假设与生态危机132

三、“经济人”假设局限性在法律上的体现133

四、“经济人”假设缺陷的原因分析136

第三节 预设“生态理性经济人”140

一、“生态理性经济人”的含义140

二、“生态理性”的界定148

三、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沟通与协调151

第五章 从单一价值到多元价值:环境物权制度157

第一节 物权法的生态化与环境物权159

一、物权社会化160

二、生态性物权的构建164

三、环境物权166

第二节 环境使用权172

一、环境使用权的含义173

二、环境使用权的内容174

第三节 环境保护相邻权175

一、新型相邻权175

二、对主体的限制178

三、主体权利的扩大180

第四节 不动产物权法的“绿化”182

一、不动产物权法的地位183

二、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183

三、重视地役权的环境保护功能186

第六章 从自由到公平:环境合同制度189

第一节 合同的演变与环境合同192

一、合同的演变192

二、合同制度的生态化202

第二节 环境合同制度的构架210

一、环境合同的主体211

二、环境合同的客体212

三、环境合同的分类215

四、环境合同的内容和形式219

第三节 环境合同制度的具体设想220

一、环境合同的订立和生效220

二、环境合同的履行222

三、环境合同的解释224

四、环境合同责任225

第四节 环境合同的具体类型226

一、生态性物转让合同226

二、环境使用权交易合同227

三、生态旅游资源转让合同228

四、环境押金合同229

第七章 从社会人格到自然人格:环境人格权制度231

第一节 法律人格观念的变迁234

一、法律的人性关怀234

二、环境人格的确立237

第二节 环境人格权240

一、民法上的人格权240

二、环境人格权242

三、环境人格权的内容248

四、环境人格权的界限249

第三节 环境人格权制度的构建253

一、环境人格权的一般规定253

二、环境人格权的具体化254

第八章 从过错到无过错:环境侵权责任制度259

一、环境侵害261

第一节 环境侵权行为及环境民事责任261

二、环境侵权责任264

三、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266

第二节 无过错责任268

一、一般归责原则268

二、免责条件271

第三节 反思中国环境侵权责任制度272

一、无过错责任是否已经建立272

第四节 构建中国环境侵权责任法278

一、侵权法的生态化279

二、环境民事侵权责任制度设计282

第九章 从一般到特殊:环境民事诉讼制度285

第一节 环境民事权利的司法救济287

一、权利的司法救济288

二、环境民事权利的司法救济290

第二节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298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299

二、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302

第三节 因果关系推定313

一、因果关系推定的含义313

二、因果关系推定的效力314

三、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315

四、引进因果关系推定制度317

第四节 环境民事诉讼证明标准31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318

二、国外降低证明标准的理论与实践321

三、中国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设计325

结语329

第一节 中国民法典的生态化331

第二节 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完善332

主要参考文献334

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