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派论争 明代文学的生存根基与演化场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流派论争 明代文学的生存根基与演化场域
  • 冯小禄,张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588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史研究-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派论争 明代文学的生存根基与演化场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立论依据2

二 明代文学的“潜近代性”7

三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12

第一编 诗文统系与取法争论19

第一章 “无门户流波”:元末明初的诗文流派论争19

第一节 浙东文派的古文统系建设和论争20

一 “含文于道”:浙东文派的文统建设与批判21

二 “图大略小”:浙东文派的文法建设与批判24

三 “化今传后”:方孝孺与王绅的论争27

第二节 明初诗歌流派的组织性和盟主意识30

第三节 明初文学流派的论争特点42

第二章 台阁派统制:永乐到正统的诗文流派论争49

第一节 “三杨”台阁派的诗文统系和论争特点52

一 台阁派古文统系的儒学政治性52

二 台阁派作家的崇盛唐诗观55

三 “不激不随”:台阁派的盟主策略和论争特点58

第二节 台阁派统制下的文学流派论争62

一 “二洪”之争62

二 聂大年与王直之争65

第三章 渐趋紧张:景泰到弘治的诗文流派论争68

第一节 台阁派内部的政治、文艺斗争:“翰林四谏”事件分析71

第二节 台阁与山林的多种论争态势79

一 茶陵派与陈庄体、沈周79

二 桑悦斥言台阁文学观念83

三 丘濬与庄昶的冲突86

第三节 诗学多歧:明前期不同流派的唐宋元诗取法论90

一 理学盛行背景下的高扬宋诗论91

二 飘摇的护唐诗论97

第二编 主流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111

第一章 “世之矜持门户多矣”:茶陵、前七子派与理学、唐宋派111

第一节 文权之争:前七子派与茶陵派关系原论111

一 “文权下移”说的提出113

二 为文权而分裂的两派关系指实116

三 茶陵派的文学虚应120

第二节 由秦汉到唐宋:政教理学派和唐宋派一系的古文批判123

一 政教理学派对秦汉宗法和王学末流的并置批判123

二 唐宋派一系对前后七子派的秦汉文风批判128

第二章 心灵调适和宗法位移:由前七子到六朝、初唐、中唐三派137

第一节 坚持还是变通:前七子派系的诗歌取法实践及争论139

一 前七子派余脉的新变及争论141

二 坚守前七子派宗法立场及争论144

第二节 六朝·初唐·中唐:新派的诗法及争论149

一 六朝派的诗法及争论151

二 初唐派的诗法及争论155

三 中唐派的诗法及争论159

第三章 四面出击:后七子派的内外之争和集体文学追求165

第一节 后七子派与唐宋派的论争166

第二节 后七子派对嘉靖前期各新旧诗派的批判171

一 对吴中多变诗风的批判173

二 对性气诗派的批判179

三 对王维桢等前七子派余脉的批判183

第三节 后七子派的集体文学追求和内部争论185

一 后七子派的集体文学追求186

二 盟主·座次·诗统:后七子派的内部争论192

第四章 初构明代文学正宗谱系:钱、黄、王的诗文流派批评199

第一节 钱谦益构筑的明诗流派正统和伪体谱系201

一 “挽回大雅还谁事?嗤点前贤岂我曹?”202

二 《列朝诗集》的诗派谱系203

第二节 黄宗羲的明代古文统系构筑和古文流派批评211

一 全国和浙东的明代古文“正宗”“邪宗”谱系建设212

二 指向末流:对唐宋派和七子派的批判221

第三节 王夫之的文学流派批评和明代“霸统”“魔诗”批判225

一 《姜斋诗话》对文学流派建立和习气的批评226

二 《明诗评选》的“霸统”“魔诗”批判230

第三编 地域文学流派和全国主流文学流派的竞争245

第一章 北学与南学、心学与文学:明中期吴中派的思想态势245

第一节 南学向北学的趋近与融合:李梦阳和徐祯卿之争246

第二节 北学和心学评价的南方回响:徐祯卿的身后之争248

一 北学评价的南方回响249

二 心学评价的南方回响255

第三节 与北学的对峙和呼应:“伊余守初质”的吴中诗文理论259

第二章 晚明地域诗学地图和地域文学流派竞争264

第一节 后王元美时代:晚明地域诗学地图和文学盟主之争265

一 晚明地域诗学地图265

二 本期文学盟主之争277

第二节 以闽派谢肇淛为中心的晚明地域文学流派竞争284

一 围绕郑善夫评价的闽吴之争284

二 谢肇淛的地域文学流派批判288

第四编 中晚明文学流派的时文根基和古文、时文之争301

第一章 表里纠结之一:中明文学流派的时文观和古文之争301

第一节 中明诗文流派的科举反思和古文、时文冲突302

一 科举环节的反思及修正措施302

二 古文诗赋写作与时文操练的冲突312

第二节 七子派秦汉文宗法进入时文写作轨道324

一 官方记录的反映326

二 七子派的教学措施、效果和秦汉文选本反映330

三 七子秦汉派的时文作风和对时文风尚的反映335

第二章 表里纠结之二:晚明文学流派的时文观和古文之争342

第一节 鼓吹新灵:公安派前驱的时文观343

一 性灵诗意化的赞赏与批判:汤显祖的科举时文观344

二 “千古同文”:李贽的时文观352

第二节 时文根基与反思:公安、竟陵派的科举时文观353

一 与文学流派策略相应:为“新”“真”的时文鼓呼353

二 帝国体制的立场:纠正新艳无根的时文风尚358

三 “苦”、“命”、“幸”:袁中道的科举心态362

四 “莫急于社”:竟陵派的科举时文观365

第三节 晚明文社斗争中的艾南英“以古文为时文”理论370

一 统一平等的评价标准:艾南英的古文、时文之辨371

二 三轨并驰不悖:艾南英的古文、时文、明文正宗谱系376

三 艾南英“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架构和底蕴380

结语386

主要参考文献410

后记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