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区种草与草田轮作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区种草与草田轮作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4392108.jpg)
- 周禾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159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牧草-栽培;草田轮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区种草与草田轮作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农业生产现状与牧草种植1
第一节我国农业生态环境1
一、农业环境恶化1
目 录1
二、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4
第二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8
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0
三、我国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1
第三节草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意义14
一、种植牧草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及其作用14
二、牧草进入农业种植结构的可行性15
参考文献23
一、草地建植目的与草种选择24
第二章草地建植技术24
第一节草种选择24
二、饲用草地利用方式与草种选择25
三、饲用草地种植制度与草种选择26
四、草种生态适应性与草种选择26
第二节土地准备30
一、制订总体规划30
二、场地清理与平整土地30
三、道路与排、灌、集、蓄水系统建设30
四、土壤耕作30
五、土壤改良33
六、施基肥37
第三节播种技术38
一、选用优质种子38
二、种子预处理40
三、选择播种方式46
四、选用播种方法50
五、选择播种时期52
六、确定播种量54
七、确定播种深度56
八、镇压57
九、覆盖57
第四节初建草地管护58
一、破除土表板结58
二、补苗、间苗与定苗58
五、病虫害与杂草控制59
六、越冬与返青期管护59
四、灌水与施肥59
三、中耕与培土59
参考文献60
第三章草地管理技术61
第一节施肥61
一、施肥原理61
二、配方施肥73
三、施肥方式79
四、施肥方法81
第二节草地灌溉82
一、灌溉原理82
二、灌溉量85
三、灌溉期87
四、灌溉方式88
第三节杂草防除89
一、杂草的特点和分类89
二、杂草的防除原则93
三、杂草的防除措施94
四、化学除草剂96
第四节病害防治101
一、病害的类型101
二、营养元素失调症及其诊断102
三、侵染性病害防治104
四、杀菌剂105
第五节虫害防治106
一、害虫与虫害106
二、害虫的种类106
三、虫害防治的原则和预防措施107
四、杀虫剂108
参考文献108
一、草地混播的优势110
第四章草地混播技术110
第一节草地混播的优势和劣势110
二、草地混播的劣势112
第二节混播组合及成员之间组配比例的确定112
一、确定混播组合的参考原则112
二、混播组合成员之间组配比例的确定114
第三节混播草地的播种技术115
一、播种量115
二、播种期116
三、播种方式116
第四节混播草地的管理117
一、施肥117
二、灌溉117
四、刈割和放牧118
三、杂草防除118
参考文献119
第五章豆科牧草120
第一节苜蓿120
一、特性及品种121
二、栽培管理技术124
三、利用技术128
第二节三叶草130
一、白三叶130
二、红三叶134
第三节草木樨138
一、白花草木樨138
二、黄花草木樨141
一、特性及品种142
第四节圭亚那柱花草142
二、栽培管理技术144
三、利用技术145
第五节红豆草146
一、特性及品种147
二、栽培管理技术148
三、利用技术149
第六节百脉根150
一、特性及品种150
二、栽培管理技术151
三、利用技术152
第七节小冠花153
一、特性及品种153
二、栽培管理技术155
三、利用技术156
一、特性及品种157
第八节沙打旺157
二、栽培管理技术159
三、利用技术160
第九节野豌豆161
一、特性及品种161
二、栽培管理技术162
三、利用技术162
第六章禾本科牧草164
第一节 羊草164
一、特性及品种164
二、栽培管理技术166
三、利用技术168
第二节 冰草169
一、冰草169
二、蒙古冰草171
三、沙生冰草173
第三节无芒雀麦174
一、特性及品种175
二、栽培管理技术177
三、利用技术179
第四节黑麦草179
一、多年生黑麦草179
二、多花黑麦草183
第五节苏丹草186
一、特性及品种186
二、栽培管理技术188
三、利用技术189
第六节披碱草190
一、老芒麦190
二、披碱草193
第七节苇状羊茅195
一、特性及品种195
二、栽培管理技术197
三、利用技术198
第八节新麦草198
一、特性及品种198
二、栽培管理技术199
三、利用技术200
第七章饲料作物201
第一节 玉米201
一、特性及品种201
二、栽培管理技术204
三、利用技术209
第二节 高粱210
一、特性及品种211
二、栽培管理技术213
三、利用技术214
第三节高丹草215
一、特性及品种215
二、栽培管理技术216
三、利用技术217
第四节箭筈豌豆218
一、特性及品种218
二、栽培管理技术219
三、利用技术220
第五节大豆220
一、特性及品种221
二、栽培管理技术222
三、利用技术223
一、特性及品种224
第六节油菜224
二、栽培管理技术225
三、利用技术225
第七节黑麦226
一、特性及品种226
二、栽培管理技术227
三、利用技术228
参考文献228
第八章 中国多年生牧草种植区划230
第一节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230
一、牧草种植区划的目的230
二、牧草种植区划的意义231
二、牧草种植区划的依据232
三、牧草种植区划的命名法232
第二节多年生牧草种植区划的原则和依据232
一、牧草种植区划的原则232
第三节 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233
一、东北羊草、苜蓿、沙打旺、胡枝子栽培区233
二、内蒙古高原苜蓿、沙打旺、老芒麦、蒙古岩黄芪栽培区236
三、黄淮海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栽培区239
四、黄土高原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栽培区242
五、长江中下游三叶、黑麦草、苇状羊茅、雀稗栽培区245
六、华南宽叶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大翼豆、247
银合欢栽培区247
七、西南白三叶、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栽培区250
八、青藏高原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苜蓿栽培区253
九、新疆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木地肤栽培区256
参考文献258
第九章草田轮作259
第一节草田轮作的概念和意义259
一、轮作的概念和意义259
二、草田轮作的概念和意义260
第二节各类草种和作物的茬口特性261
一、多年生豆科牧草262
二、多年生禾本科牧草262
三、一二年生豆科牧草262
四、一二年生禾本科牧草263
五、杂类牧草263
六、绿肥作物263
七、豆类作物263
十、油料作物264
九、水稻264
八、旱作禾谷类作物264
十一、棉麻类作物265
十二、块根块茎类作物265
第三节草田轮作的设计265
一、草田轮作设计的基本原则265
二、草田轮作的设计步骤与方法267
第四节几种重要的草田轮作模式270
一、南方水稻种植区冬季填闲轮作270
二、南方旱作区冬季填闲轮作270
三、北方地区填闲轮作271
四、农牧交错带草田轮作272
五、绿洲农区草田轮作273
六、北方纯农区草田轮作274
参考文献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