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 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伟生等书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ISBN:978754521135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6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汉字-法书-作品集-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 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荀子·赋》3
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4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晋)傅玄《傅子·通志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6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7
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8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东汉)班固《白虎通》9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10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秦)吕不韦《吕氏春秋》11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公平》12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秦)吕不韦《吕氏春秋》13
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14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内业》15
延年论议持平。——《汉书·杜延年传》16
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唐)《艺文类聚》17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18
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晋)袁准《袁子正论》19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20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21
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大宝箴》22
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书·贾谊传》23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南宋)朱熹《中庸集注》24
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25
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西汉)《淮南子·修务训》26
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汉)顺帝《会葬宋汉策》27
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汉书·张敞传》28
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汉书·刘向传》29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南宋)朱熹30
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31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西汉)《淮南子》32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33
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明)张居正《答郑范溪》34
此盖伏遇刑部侍郎以独见之明;持甚平之论。——(宋)陈亮《谢郑侍郎启》35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36
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37
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阿。——(清)梁启超《论私德》38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潜夫论·明暗》39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公道亡则礼教无所立。——(晋)傅玄《问政》4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41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包容42
是故君父之慈臣子,无所不客,教诲委曲,至夫斯极。——(清)龚自珍《太仓五中堂奏疏书后》45
覆帱高缘大,包容妙在卑。——(唐)贯休《寿春节进》4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47
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晋)葛洪《抱朴子·至理》48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49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50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51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明)洪应明《菜根谭》52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从忠厚。——(明)薛宣53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明)施耐庵《水浒传》54
天下之事成於大度之君子,而败於私智之小人。 ——(明)方孝孺《郑灵公》55
视其心胸,山包海容。——(宋)惠洪《沩山轼禅师赞》56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57
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明史·蔡时鼎传》58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元)关汉卿《窦娥冤》59
道契希夷恍惚,辩正其中有物 物物自然通 尽包容。月白风清满目。宝篆玲珑馥郁。寥落遍精空。有无中。——(元)侯善渊《一叶舟》60
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后汉书·刘宽传》61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明)薛宣62
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晋书·卫玠传》63
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西汉)《淮南子》64
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庄子·天下》65
宽而栗,严而温。——(西汉)《淮南子·汜论训》66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67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68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69
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汉书·五行志下》70
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以并客编覆,扰服异类。——(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7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72
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皇甫谧传》73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74
气分二象,垂包容覆载之私。——(前蜀)杜光庭《皇后修三元大醮词》75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76
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77
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78
稽首同途听教化,休教虚度流年。常生觉照道心坚。包容他过失,整顿自邪偏。分上本无人我相,闲中认正根原。但迷假合起攀援。永沉烦恼海,难证大罗天。——(元)王丹桂《临江仙赠石遇仙等》79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西汉)《淮南子》80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明)李东阳《大行皇帝挽歌辞》81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82
惟宽可以客人,惟厚可以载物。——(明)薛宣83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 责任84
显宗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后汉书·明帝纪赞》87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修身篇》88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北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8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刘备《遗诏敕后主》90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西汉)戴圣《礼记·学记》91
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9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北宋)苏轼《晁错论》93
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五回94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三国)曹植《白马篇》9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96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97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唐)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98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9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劝学解》100
颇闻守土责,宜备淮涡神——(清)黄景仁《邓家坟写望》101
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清)王夫之《读通鉴论》10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104
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南宋)陈亮《谢曾察院启》10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完成撰《名联谈趣》106
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汉书·终军传》107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108
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南宋)朱熹109
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110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于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110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南宋)岳飞《满江红》112
左辅右弼,前疑后承 一日万机,业业兢兢。——《晋书·潘尼传》113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114
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晋书·庾亮传》11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116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11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118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11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2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121
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23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陈蕃传》124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急以德 国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给之,故终无难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125
敬字工夫,即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南宋)朱熹126
诚信129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谲,此乱道之根也。——(汉)王符《潜夫论·务本》129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汉)王充《论衡·感虚篇》130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唐)李白《侠客行》131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132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荀子·大略》133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134
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后汉书·马援传》13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136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13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138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139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140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141
有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142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晋)杨泉《物理论》143
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邓析子·转辞》144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145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隋)王通《文中子·周公》146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147
华而不实,耻也。——《国语·厝话四》148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唐)白居易《天可度》14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李氏篇》150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不苟》151
巧伪不如拙诚。——(西汉)刘向《说苑·丛谈》152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西汉)《准南子》153
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154
德札诚信,国之大纲——《贞观政要》155
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北宋)契嵩《镡津文集》156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乾·文言》157
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易辞上传》158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明)徐被稷《耻言》159
不患位之不尊,而惠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东汉)张衡《应问》160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161
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旧唐书》162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163
知之日知之,不知日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人生珍言录》164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荀子·乐论》165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166
七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167
人之贵朴讷诚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惠芳》。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