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学论纲
  • 张楚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7423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第一章教学概论1

第一节教学论的逻辑起点1

第二节教学论的基本范畴5

第三节教授论与学习论9

第四节教学与教育13

第五节关于“以教学为中心”16

第二章元学习概念及其教学论意义19

第一节什么是元学习19

第二节认知结构与元学习20

第三节一般心理结构与元学习22

第四节知识结构与元学习23

第五节元学习概念的教学论意义25

第三章教学要素28

第一节要素是什么28

第二节问题的关键在哪里29

第三节基本要素30

第四节进一步的分析32

第五节对要素的不同划分33

第六节不同层次的要素34

第七节教学要素层次系统36

第四章教学规律38

第一节科学的,还是艺术的38

第二节两种论说的比较41

第三节教学规律的一般论说45

第四节特质性规律47

第五节因果性规律52

第六节结构性规律58

第五章教学过程61

第一节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61

第二节思维结构与过程62

第三节一般心理结构与过程65

第四节教学过程理论评述69

第五节学生的学习过程72

第六节教学设计及其依据77

第七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80

第六章教学目的86

第一节为了青少年86

第二节人力开发88

第三节怎样理解全面发展90

第四节教学的社会目的93

第五节教学的经济目的95

第六节教学目的的综合性97

第七节谁眼中的教学目的99

第八节人力学意义下的教学目标分类100

第九节层次分析与目标分类109

第十节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学科背景113

第七章教学内容117

第一节教学内容与课程118

第二节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120

第三节课程体系的演变及其背景122

第四节课程体系的结构分析130

第五节文理关系与价值结构135

第六节教材内容演变因子145

第七节教材的序与教材编写151

第八章教学环境162

第一节环境与教学162

第二节环境与课程164

第三节隐性课程概念165

第四节隐性课程的特点分析167

第五节隐性课程建设170

第九章教学原则175

第一节教学原则的特性与地位175

第二节教学原则制订的必要性问题178

第三节教学原则体系的科学性问题181

第四节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的问题184

第五节关于理论联系实际问题187

第六节关于系统性问题196

第七节智力培养与心力培育相协调的原则198

第八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原则205

第九节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协调的原则215

第十节收敛思维发展与发散思维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20

第十一节 深入与浅出相协调的原则228

第十二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协调的原则234

第十三节对本体系的分析241

第十章教学细则、方法和手段245

第一节教学细则51245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概念278

第三节教学方法的具体类型279

第四节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284

第五节称得上艺术的方法286

第六节教师的语言289

第七节教学媒体292

第八节人工智能与教师面临的问题294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与管理299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299

第二节班级教学与班主任303

第三节教务处——学校第一处307

第四节教学法规与民主308

第五节校长靠什么进行管理310

第十二章教学评价313

第一节对谁评价313

第二节评价体系314

第三节谁来评价316

第四节评价原则318

第五节考试的实在意义321

第一节教学论学者的学科背景326

第十三章教学论与学科326

第二节教学论学者与学科专家的合作328

第三节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必然性329

第四节学科教学论的现状与前景331

第十四章教学论的科学化问题334

第一节规律性探讨与规范性探讨的界限问题334

第二节概念及其地位问题338

第三节论证及其方式问题341

第四节 内在联系问题344

第五节与哲学的关系问题346

第六节 自由学术探讨350

第七节我们是否也承担责任351

后记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