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语和交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语和交往
  • 黄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8175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人-机系统-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物语和交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1部分 重新提出交往问题的原因14

1“物语”的概念和交往之为基本问题14

1.1 什么是物语和交往?16

1.1.1 物质和语言16

1.1.2 “物语”的概念17

1.1.3 言外无物20

1.1.4 “交往”的概念21

1.2 交往与相关概念的比较23

1.2.1 交往与存在的比较23

1.2.2 交往(发生关系)与关系的不同26

1.2.3 交往与事实的比较27

1.2.4 为什么要讨论交往问题28

2“交往”意义的初始把握31

2.1 中庸之道31

2.1.1 “中”和“庸”的文字学解释32

2.1.2 中庸之为“用中”36

2.1.3 中庸之为“常中”37

2.2 一和多39

3物语的意义和哲学的目的43

3.1 交往产生意义43

3.1.1 物语的交往对象43

3.1.2 物语的意义45

3.1.3 意义的理解49

3.2 哲学作为交往媒介50

3.2.1 哲学的常见形式50

3.2.2 哲学的普遍性和隐喻性52

4“在&中”交往55

4.1 似反性关系55

4.1.1 物语的位置56

4.1.2 在空间之中交往57

4.1.3 在时间之中交往58

4.1.4 在似反性的物语之中61

4.2 根据分类结构所规划的基本交往方式——类比63

4.2.1 命名和隐喻64

4.2.2 向上类比66

4.2.3 平行类比68

4.2.4 向下类比69

4.3 隐喻性类比70

4.3.1 文学中的隐喻71

4.3.2 日常生活中的隐喻72

4.3.3 科学中的隐喻74

5不同知识类型所体现的交往类型75

5.1 巫术:人和语物的交往78

5.1.1 万物有灵观念79

5.1.2 占卜:人与乌龟壳的交往80

5.1.3 “自然神-人”的分类结构82

5.2 宗教:人和人的交往83

5.2.1 宗教的理由84

5.2.2 神的教诲86

5.2.3 诵:人与神的日常交往87

5.2.4 颂:朗朗上口的交往89

5.3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人和人的交往90

5.3.1 家谱:人的分类结构91

5.3.2 族规家训:交往规则92

5.4 科学:语物和语物的交往94

5.4.1 科学术语及分类95

5.4.2 科学的创新98

5.4.3 巫术、宗教、科学三者关系的启示99

6人和语物为什么交往102

6.1 人和语物如何产生103

6.1.1 直立行走带来的交往变化103

6.1.2 语言的出现105

6.1.3 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出现106

6.1.4 空间的出现107

6.1.5 外部时间的出现109

6.1.6 内部时间的出现及“我思”111

6.1.7 社会组织的出现113

6.2 人为什么要和语物交往115

6.2.1 人的目的116

6.2.2 人不得不和物语交往118

6.3 人和语物交往的条件是什么120

6.3.1 临近及数量关系121

6.3.2 上手122

6.3.3 上心124

第2部分 交往过程诸环节分析130

7人之人性:复杂半理性130

7.1 过去对人性的讨论131

7.1.1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131

7.1.2 以理性作为考察人性的维度132

7.2 世界的多134

7.2.1 世界的多样性134

7.2.2 “多”的另一种解释134

7.2.3 中文以“三”泛指多136

7.3 操心和省心137

7.3.1 操心139

7.3.2 省心141

7.4 人的复杂半理性142

7.4.1 逻各斯:从聚集到言说143

7.4.2 理性是交往的有限性145

7.4.3 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147

7.4.4 复杂半理性的人148

7.5 与人交往的原则:仁、恕150

8语物之语物性:简单理性153

8.1 语物的简单理性154

8.1.1 语物的简单性154

8.1.2 语物的理性156

8.2 语物简单理性的几个例子157

8.2.1 例1:飞机的简单理性157

8.2.2 例2:艺术作品的简单理性160

8.2.3 例3:社会组织的简单理性165

9交往媒介的交往性和方向性168

9.1 什么是交往媒介169

9.1.1 物语即交往媒介169

9.1.2 交往媒介是从交往过程中规划出的中间物语170

9.1.3 作为交往媒介的物语173

9.1.4 交往媒介的交往性174

9.1.5 交往媒介的方向性176

9.2 交往性好的媒介——标准178

9.2.1 交往性好的表现178

9.2.2 作为交往媒介的标准180

9.2.3 标准的简单理性183

9.3 交往性差的媒介——谎言186

9.3.1 谎言现象186

9.3.2 谎言的本质和对其讨论所采用的参照系187

9.3.3 人的谎言191

9.3.4 语物的谎言194

9.3.5 人和语物交往时的谎言197

9.4 单向流动的媒介——奖励198

9.4.1 单向流动及奖励现象199

9.4.2 一些非奖励的情况200

9.4.3 奖励的单向性流动201

9.4.4 奖励由谁颁发202

9.4.5 为什么颁发奖励204

9.4.6 奖品是什么208

9.4.7 为什么接受奖励209

9.5 双向流动的媒介——礼物210

9.5.1 礼物的基本特点211

9.5.2 礼物的流动特点214

9.5.3 单向流动媒介和双向流动媒介的相互影响217

10交往空间的空间性220

10.1 交往空间作为交往的场所221

10.1.1 空间提供的交往理由221

10.1.2 风马牛不相及222

10.1.3 邂逅223

10.1.4 相逢225

10.2 交往空间的基本语物:墙和门226

10.2.1 为什么要筑墙228

10.2.2 居住与墙231

10.2.3 门的功能232

10.2.4 古代的城墙233

10.2.5 北京的门234

10.2.6 如何开启一扇门237

10.3 交往空间作为语物238

10.3.1 交往空间是对空间的分割239

10.3.2 如何对交往空间进一步物语化241

10.3.3 物语如何汇聚于交往空间244

11时间的时间性之一:变化性246

11.1 表:物质的语言化248

11.1.1 物语的结构模型248

11.1.2 表:物语之语言外壳或言说250

11.1.3 表的形式251

11.1.4 格物致知253

11.1.5 过度语言化现象255

11.1.6 商品、名称及品牌257

11.1.7 手表260

11.2 简:语言的物质化262

11.2.1 人造物是如何出现的262

11.2.2 作为书写材料的简263

11.2.3 文字的书写方向265

11.2.4 作为简单含义的简266

11.2.5 物是语言的汇聚场所268

11.2.6 造物以简271

11.3 物语的物语化——以端午节为例272

11.3.1 端午节:时间中的物语272

11.3.2 端午和夏至的竞争及端午节的大致发展脉络274

11.3.3 端午节食物的变迁:粽子、鸡蛋276

11.3.4 祛病除恶之物的变迁277

11.3.5 人物故事:屈原、伍子胥、曹娥、勾践278

11.3.6 龙舟竞渡的习俗280

11.4 物语的模型281

11.4.1 太极图282

11.4.2 物语变化论模型283

11.4.3 物语和交往的关系285

12时间性之二:未知性和交往的时间结构288

12.1 鉴往知来289

12.1.1 可靠的公共知识290

12.1.2 社会组织的知识292

12.1.3 历史事件293

12.1.4 个人知识295

12.2 去交往296

12.2.1 情绪298

12.2.2 去和语物交往301

12.2.3 去和他人交往302

12.2.4 去和自己交往303

12.3 在交往304

12.3.1 在周围的物语中和谁交往305

12.3.2 知行合一306

第3部分 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311

13什么是世界311

13.1 世界之为交往空间312

13.1.1 世界理性312

13.1.2 个人的小世界317

13.1.3 作为交往空间的世界319

13.2 世界在世界之中321

13.2.1 世界的变化性322

13.2.2 未来世界的未知性及关于世界的理想324

13.3 在世界之中交往326

13.3.1 进入世界的领域326

13.3.2 天人合一与世界理性329

13.3.3 在世界中交往332

14人的善334

14.1 善的时间结构335

14.1.1 良知336

14.1.2 善念339

14.1.3 善行343

14.2 与善相关的一些概念343

14.2.1 中庸所体现的善343

14.2.2 恶及非善346

14.2.3 正义349

14.3 人的语物化351

14.3.1 人的语物化现象351

14.3.2 君子不器354

14.3.3 人的异化及其他356

14.3.4 以善观照人的语物化现象361

15语物的善362

15.1 语物的人性化363

15.1.1 道法自然364

15.1.2 日常性367

15.1.3 人机工程369

15.2 善的语物372

15.2.1 交通信号灯372

15.2.2 互联网373

15.2.3 善的世界375

16通往善的道路378

16.1 消除交往障碍379

16.1.1 消除语物的不透明性379

16.1.2 毋意381

16.1.3 毋必382

16.1.4 毋固383

16.1.5 毋我384

16.2 交往媒介的创新385

16.3 扩大交往领域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