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问题逻辑与数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问题逻辑与数学
  • 秦豪著 著
  • 出版社: 吉林省图书学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问题逻辑与数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问题逻辑的对象和性质1

1、问题逻辑的对象1

2、问题逻辑的性质5

第二节 问题逻辑的作用6

1、问题逻辑在教学中的作用7

2、问题逻辑在科学理论发现中的作用20

3、问题逻辑具有有助于人们获取信息和控制谈话的功能23

4、问题逻辑在其他社会实践中的作用26

第三节 问题逻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7

1、问题逻辑研究的历史27

2、问题逻辑研究的现状29

第二章 问题与问句、判断的关系32

第一节 问题与问句的关系32

1、问题与问句的联系32

2、问题与问句的区别33

第二节 问题与判断的关系42

1、问题与判断的联系42

2、问题与判断的区别44

第三章 问题的结构、分类47

第一节 问题的结构47

1、题项是问题结构的中心47

2、问项是问题疑问的所在48

第二节 问题的分类50

1、按问题和答案的表面特征的划分50

2、按疑问所在的不同以及回答的要求不同的划分51

3、按认识客体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完全到知之较完全的特征的划分51

第三节 问题结构、分类在教学中的作用53

1、设计和连续运用不同结构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上好起始课54

2、设计和交替使用不同结构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55

3、设计和连续使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57

4、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试题和习题的质量59

第四章 问题的语境和问阈62

第一节 问题的语境62

1、什么是问题的语境62

2、问题与语境的关系62

3、问题的语境在教学中的应用65

第二节 问题的问阈67

1、什么是问题的问阈67

2、问题的问阈对于回答问题的制约作用67

3、问题的问阈在教学中的应用68

第五章 问题的预设71

第一节 什么是问题的预设71

1、问题预设的函义71

2、问题的预设都隐含于问题的题项73

3、问题的预设是问题与答案之间的桥梁73

4、问题的预设的逻辑值影响着问题的逻辑值75

第二节 问题的预设在设计问题中的应用76

1、防止预设虚假而导致问题的虚假76

2、防止“预设过多”而造成“已知过多”77

3、防止“预设过少”而造成“已知过少”78

第三节 问题预设中巧问的逻辑方法80

2、二难藏问81

1、选言择问81

3、假言诱问82

4、类比连问84

第六章 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其推理87

第一节 问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及其推理87

1、问题的矛盾关系及其推理87

2、问题的反对关系及其推理89

第二节 问题的从属关系、等值关系及其推理90

1、问题的从属关系及其推理90

2、问题的等值关系及其推理92

第七章 问题与答案95

第一节 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95

1、答案的真假决定了问题的真假95

2、答案的类型是由问题的类型决定的97

第二节 答案的分类99

1、可能答案、真答案和假答案99

2、回避问题的答案、回绝问题的答案、回问问题的答案101

第三节 问题与答案之间的规则105

1、判断型的定义答案不能重复出现题设中的已知内容105

2、判断型定义答案一般情况下不能用否定形式106

3、判断型定义答案不能用互为循环的形式表述107

4、答案不能与问题所要解决的疑问所在相一致108

5、答案不能偷换问题题项中的概念或转移题项110

6、答案不能出现不必要的“超量回答”112

第四节 “问”与“答”之间的逻辑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18

1、设计问题必须考虑“问”与“答”之间的真假关系118

2、回答问题的答案所采取的类型必须与问题的类型结合起来考虑119

3、应用“问”与“答”的规则有利于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错误120

4、运用“问”与“答”之间预设的桥梁,寻找回答问题的已知条件以减轻回答问题的难度121

第八章 问题的连问与顺序126

第一节 问题的连问及其应用126

1、问题的连问126

2、问题的连问在教学中的应用130

第二节 问题连问的顺序及其方法134

1、由易到难135

2、由具体到抽象137

3、由上文到下文137

4、由远到近138

附录:144

一、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方法144

二、问题逻辑主要参考文献1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