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仇 报复刑 报应说 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仇 报复刑 报应说 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893747.jpg)
- 霍存福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517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复仇 报复刑 报应说 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王牧1
自序1
导论1
一、复仇主义的文化心理之在当前中国的现实存在3
二、复仇主义与传统文化、文化传统7
三、从文化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罪过偿报态度问题13
上篇 复仇19
第1章 原始复仇习俗——原理与其变例19
第一节 源于氏族组织一体性的复仇义务19
第二节 起于各种形式侵害的复仇事由23
第三节 出于限制报复之灾难性后果的复仇方式25
第2章 经书中的复仇规范——复仇事例所反映的规则化过程29
第一节 复仇的前提标准的建立——从不问是非而复仇到“不受诛”等才可复仇的限定33
第二节 复仇对象的限定——由全宗族到加害者本人的缩减36
第三节 复仇者的范围及角色限定——臣下、朋友参与复仇,亲族由氏族全体向近亲属等的缩小39
第四节 复仇结果的指向——对死亡结果的追求的单一性45
第3章 复仇之在后世——法律完备状态下的复仇问题48
第一节 关于复仇的纵、禁与其争论所反映的问题50
一、法律上允许、禁止复仇的反复循环52
二、有关复仇的往复争论所反映的文化困境60
第二节 对汉以来复仇案的诸分析70
一、复仇原因的一般分析72
二、复仇者的年龄与性别结构分析78
三、复仇者的身份分析81
四、复仇者的命运与复仇案的结局分析85
五、复仇泛滥的情况分析88
六、复仇者的观念分析92
第三节 复仇与相关的法律规制107
一、“义绝”离婚制——防止复仇与建造道德环境的双重考虑108
二、杀人移乡避仇制——防止复仇的措施110
三、禁止杀人私和——法律指出的方向及其所留下的空间113
中篇 报复刑121
第4章 报复刑的原始蛮性表现——族刑与缘坐121
第一节 族刑、缘坐——蛮性复仇在刑罚制度上的印记121
第二节 夷三族刑的正式立法及其历史进化意义126
第5章 报复刑的普遍而有影响的形态——同害刑130
第一节 西方古代的绝对同害刑131
一、古法典中的同害刑131
二、宗教经典中的同害刑138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相对同害刑141
一、秦律中的杀人之同害刑与伤人之非同害刑144
二、唐律中的杀人之同害刑与伤人之非同害刑149
第三节 东西方古代同害刑的特征157
一、关于“杀人者死”的同害报复刑是否包含过失杀人问题158
二、同害刑中绝对报复刑与代刑、赎刑的讲究与否问题160
第四节 同害相报的报复刑的情理基础166
一、“去其具”——同害刑——哪出问题找哪166
二、“抵命”——同害刑——双方扯平的唯一形式170
第6章 报复刑的发展——非同害的象征性刑罚与等值报偿175
第一节 同害刑在实行中的象征性——向非同害靠拢176
一、西方对同害刑的清算178
第二节 对同害刑的清算是产生和支持非同害原则的基础178
二、中国对同害刑的清算183
第三节 非同害的报复刑的立论基础186
第7章 报复刑观念对有关制度的执行上的影响191
第一节 报复刑观念在侦(审)讯过程中的表现和影响192
第二节 报复刑观念在监禁囚犯方面的反映和表现194
第三节 报复刑观念在刑罚执行方面的反映和表现196
下篇 报应说202
第8章 一般报应说202
第一节 报应说——多源头汇合而成的解释202
一、阴祸、阴德之报203
二、鬼神之报207
第二节 报应说与报复刑、复仇的关系212
第9章 刑官报应说217
第一节 刑官报应——司法报应与立法报应217
一、刑官积“阴德”之善报218
二、刑官作法之恶报220
第二节 报应的内容、范围与强度223
一、报应的内容与范围223
二、报应的程度或强度227
第三节 冤报的缘由及其实质229
第四节 冤报的罪过形态及其寓意236
一、故枉之报237
二、误枉之报238
三、逢迎、缄默枉人之报240
四、“忠厚”、枉纵之报242
第五节 报应说的特征与作用244
一、报应说的特征244
二、报应说的作用246
结语250
参考文献254
内容摘要261
后记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