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铃薯育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铃薯育种学
  • 孙慧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8603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马铃薯-作物育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铃薯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50年来的育种成就1

第一节 中国马铃薯的育种阶段、重点和成效1

一、引种鉴定1

二、马铃薯的育种阶段及成效3

第二节 中国育成的主要品种4

一、分布面积大、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部分品种4

二、各省栽培的品种16

第三节 新的育种途径及成效17

一、对安第斯栽培种的轮回选择和新型栽培种的产生17

二、育成高频率诱导双单倍体的“授粉者”和2n配子二倍体基因型17

三、种间杂交创造了一批优良亲本材料18

四、马铃薯生物工程育种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18

第四节 育种基础理论研究指导了育种实践19

一、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与新型栽培种的杂种优势分析19

二、亲本配合力分析20

第五节 选育方法和鉴定技术的研究提高了育种效果20

一、杂交实生苗(F1)的选择方法与标准20

二、马铃薯细菌性、真菌性病害的鉴定技术20

三、病毒的检测技术21

四、RAPD标记技术21

第六节 种质资源的引进、研究为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21

一、种质资源的征集21

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22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22

四、建立了中国马铃薯品种资源数据库23

第七节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与体系23

一、脱毒种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显著提高23

二、脱毒苗、薯多样化快繁技术缩短了脱毒种薯利用于生产的年限23

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24

参考文献25

第二章 马铃薯栽培区划与育种目标30

第一节 北方一季作区30

一、地理范围与气候特点31

二、耕作栽培制度31

三、主要病害、冷害32

四、品种类型及育种目标33

第二节 中原春、秋二季作区34

一、地理范围与气候特点34

二、耕作栽培制度34

三、主要病害36

四、品种类型及育种目标37

第三节 南方二作区38

一、地理范围与气候特点38

二、耕作栽培制度38

三、主要病害39

四、品种类型与育种目标39

第四节 西南单、双季混作区40

一、地理范围与气候特点40

二、耕作栽培制度41

三、主要病虫害42

四、品种类型及育种目标43

参考文献43

第三章 马铃薯育种资源45

第一节 马铃薯的起源45

一、起源中心45

二、人工选择和进化45

第二节 马铃薯种的分类46

一、马铃薯种的分布46

二、马铃薯种的分类依据47

第三节 马铃薯育种资源48

一、丰富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48

二、马铃薯栽培种分类与性状50

三、马铃薯野生种分类与性状54

四、中国的马铃薯种质资源56

参考文献57

第四章 马铃薯杂交育种的一般原理60

第一节 马铃薯杂交育种的特点60

一、无性繁殖61

二、四体遗传62

三、自交衰退62

四、病毒积累导致的生理退化63

第二节 马铃薯的开花习性与杂交技术63

一、马铃薯的开花习性63

二、马铃薯的杂交技术65

第三节 亲本的选配原则69

一、复式亲本69

二、用一般配合力鉴定亲本71

三、双亲遗传背景差异大或亲缘关系远72

四、亲本雌雄蕊的育性72

第四节 杂交后代选择73

一、早代选择73

二、推广和应用子代测验75

三、提高有限资源的选择效率76

参考文献77

第五章 马铃薯远缘杂交育种79

第一节 马铃薯远缘杂交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79

一、丰富种质资源,克服马铃薯育种中的遗传基础狭窄、基因贫乏限制因素79

二、将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对逆境的耐性及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引入到栽培马铃薯中81

第二节 茄属中结块茎和不结块茎的种在种间杂交育种中的利用82

一、抗马铃薯病毒的种82

二、抗马铃薯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rum E.F.Smith)的种83

三、抗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ro infestance)的种83

四、抗马铃薯囊线虫(Globodora rostochiensis或G.pallida)的种84

五、抗蚜虫、叶蝉(浮尘子)和块茎蛾的野生种85

六、耐霜冻的种85

七、耐热的种85

八、用于加工的种85

第三节 马铃薯种间杂交障碍及克服途径88

一、马铃薯种间杂交障碍88

二、克服种间杂交障碍的途径92

三、杂交不育性及解决途径96

第四节 种间杂交育种效果及实例97

一、种间杂交育种效果97

二、种间杂交育种实例98

第五节 种间杂交育种实施根据103

一、选用的种与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103

二、克服种间杂交障碍的可能性104

三、抗病种间杂交育种须考虑抗病性的类型、稳定性和遗传性104

参考文献104

第六章 马铃薯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育种108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意义108

一、马铃薯基因库狭窄与群体改良108

二、丰富优化马铃薯资源库108

三、群体改良的概念109

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作用与效果109

一、增加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109

二、人工促进基因重组110

第三节 群体改良的方法和程序112

一、轮回选择的方法112

二、轮回选择的程序112

三、轮回选择方法的应用114

第四节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的群体改良115

一、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与安第斯栽培种115

二、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116

三、新型栽培种的轮回选择116

四、新型栽培种群体改良的效果118

五、利用新型栽培种和普通栽培种杂交生产实生种子122

参考文献124

第七章 马铃薯分解育种法126

第一节 分解育种法(Analytic Breeding Methods)的意义126

第二节 分解育种法的实施127

一、双单倍体的产生127

二、在二倍体水平上育种137

三、恢复四倍体的倍性147

第三节 分解育种法取得的成就148

一、2n配子材料的选育148

二、2n配子材料在实生种子利用中的应用149

三、2n配子材料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149

参考文献150

第八章 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157

第一节 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变异157

一、有性繁殖158

二、遗传标记160

三、转化161

四、适应161

第二节 寄主—病原菌互作161

一、抗性类型161

二、组织学和细胞学162

三、生物化学163

四、抗性的遗传基础165

五、过敏性与田间抗性的特性166

六、抗性的起源167

第三节 抗晚疫病育种167

一、抗性资源168

二、转育抗性的方法174

三、抗性选择176

第四节 结语178

参考文献180

第九章 马铃薯抗病毒育种184

第一节 抗病毒育种的针对性184

第二节 马铃薯对病毒抗性的类型185

一、免疫性(Immunity)或极端性抗性(Extreme Resistance)185

二、过敏抗性(Hypersensitivity)186

三、抗侵染性(Resistance to Infection)188

四、抗增殖性(Resistance to Multiplication)189

五、耐病毒性(Tolerance)190

六、对传毒介体的抗性(Resistance to Vectors)190

第三节 几种主要病毒的抗性育种191

一、抗马铃薯Y病毒(PVY)育种191

二、抗马铃薯X病毒(PVX)育种199

三、抗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育种205

四、抗马铃薯A病毒(PVA)育种216

五、抗马铃薯S病毒(PVS)育种217

六、抗马铃薯M病毒(PVM)育种218

七、抗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育种220

参考文献224

第十章 马铃薯抗青枯病育种229

第一节 青枯病的危害与症状229

一、危害229

二、症状229

第二节 青枯菌的生理小种与马铃薯抗病性230

一、青枯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性230

二、马铃薯品种和种质资源的抗病性230

第三节 抗青枯病的亲本和遗传230

一、抗青枯病的亲本231

二、抗青枯病性遗传236

第四节 抗青枯病的鉴定和筛选236

一、室内鉴定筛选237

二、大田鉴定筛选238

参考文献240

第十一章 马铃薯耐旱育种242

第一节 干旱对马铃薯的危害与品种的耐旱性242

一、干旱对马铃薯的危害242

二、马铃薯的耐旱性243

第二节 耐旱亲本与遗传245

一、耐旱亲本245

二、耐旱性遗传245

第三节 后代的筛选与鉴定246

一、根据植株干旱萎蔫及给水后恢复潜力进行育种材料耐旱性筛选246

二、利用茎切段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筛选249

三、大田鉴定252

参考文献252

第十二章 马铃薯抗线虫育种255

第一节 线虫对马铃薯的危害与马铃薯的抗性255

一、马铃薯线虫生物学简介255

二、线虫对马铃薯的危害257

三、马铃薯抗线虫资源258

第二节 抗线虫性状遗传与抗性品种选育260

一、抗线虫育种进展260

二、抗性的遗传机制261

三、抗性育种的策略265

第三节 抗线虫育种资源的鉴定与筛选266

一、抗性的表述方式266

二、鉴定抗性的一般方法267

三、筛选抗性资源269

参考文献270

第十三章 马铃薯早熟高产品种选育273

第一节 选育早熟高产品种的标准273

第二节 早熟性、丰产性遗传与亲本选配275

一、早熟性遗传275

二、丰产性遗传275

三、早熟高产育种的亲本276

第三节 早熟高产后代的鉴定与选择280

一、早熟杂交实生苗的培育和选择280

二、早熟高产无性系的选择281

参考文献282

第十四章 马铃薯加工型品种的选育283

第一节 马铃薯高淀粉品种的选育283

一、马铃薯淀粉和干物质含量283

二、淀粉的结构284

三、马铃薯淀粉的遗传285

四、高淀粉品种的选育方法290

第二节 马铃薯炸片、炸条品种的选育296

一、炸片、炸条加工品种的育种目标296

二、还原糖的生物化学特性及遗传297

三、选育马铃薯炸片、炸条品种的亲本300

四、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测定303

第三节 马铃薯高蛋白质品种的选育304

参考文献306

第十五章 马铃薯生物工程310

第一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310

一、概述310

二、马铃薯外植体的组织培养314

三、原生质体培养317

四、体细胞无性系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326

第二节 体细胞杂交326

一、概述326

二、原生质体融合327

三、细胞质杂交329

四、应用前景331

第三节 基因工程育种331

一、目的基因的制备与克隆331

二、重组体的构建及向宿主细胞的导入333

三、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335

四、转基因植株的选择338

参考文献340

第十六章 马铃薯实生种子和杂种优势利用343

第一节 马铃薯实生种子利用和发展概况343

一、利用马铃薯实生种子的意义343

二、国内发展概况344

三、国外发展概况346

第二节 马铃薯实生种子、实生苗生物学特性347

一、马铃薯花的结构及其开花特性347

二、马铃薯果实和实生种子的特性348

三、马铃薯实生苗、实生薯348

第三节 马铃薯的遗传特点和自交效应349

一、马铃薯的遗传特点349

二、马铃薯自交效应351

第四节 实生种子生产技术352

一、天然实生种子与杂交种子352

二、杂交实生种子的生产技术352

第五节 实生种子的栽培技术353

一、北方一季作区实生种子的栽培353

二、中原二季作区实生种子的栽培354

第六节 生产天然实生种子的品种选育355

一、天然实生种子的利用问题355

二、天然实生种子的品种选育目标355

三、天然实生种子的品种筛选和利用356

四、优良天然实生种子的品种及其后代群体357

第七节 自交无性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359

一、马铃薯自交在选育杂交实生种子中的作用359

二、马铃薯自交的效果359

三、马铃薯自交无性系间杂交种选育359

四、育成的优良自交无性系及其主要性状360

第八节 杂交实生种子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360

一、利用新型栽培种作杂交亲本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361

二、双单倍体和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的利用363

参考文献364

第十七章 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与体系365

第一节 茎尖组织培养生产脱毒种薯365

一、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根据365

二、茎尖组织培养技术366

三、脱毒苗、试管薯的快速微繁370

四、防虫网、温室繁殖微型薯原原种372

第二节 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措施374

一、原种繁殖基地的选择374

二、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375

第三节 马铃薯的种薯繁育体系378

一、马铃薯种薯繁育任务378

二、栽培区划与种薯繁育体系378

第四节 马铃薯种薯的分级379

一、种薯的级别379

二、种薯分级的依据380

三、种薯分级的质量标准381

第五节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小型化381

一、种薯小型化的优点381

二、生产小型种薯的综合技术382

参考文献3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