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功能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技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智勇,李怒云,何友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741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工业原料林:人工林-生态环境-环境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功能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植被管护1
1.1 为什么要重视工业人工林的植被管理1
1.1.1 系统稳定性差1
1.1.2 病虫灾害严重3
1.1.3 地力退化严重4
1.1.4 抗自然灾害与抗污染能力差7
1.2 工业人工林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
1.2.1 工业人工林区改变了原来的自然植被景观格局和生物区系8
1.2.2 工业人工林结构单一9
1.2.3 多代连作导致地力下降11
1.2.4 盲目引进外来树种11
1.2.5 造林未能做到适地适树适品种12
1.3 植被管理措施13
1.3.1 优选乡土树种13
1.3.2 保护造林地周边的天然林和生态敏感区域的原有植被13
1.3.3 发展林下植被14
1.3.4 营造混交林18
1.3.5 改善人工林区景观格局21
1.3.6 做到适地适树适品种22
第2章 水土保持23
2.1 水土保持的概念23
2.2 工业人工林水土流失类型与分级24
2.2.1 水土流失类型与机理24
2.2.2 土壤侵蚀分级33
2.2.3 林地水土流失原因38
2.3 林地水土保持措施41
2.3.1 土壤侵蚀区划41
2.3.2 水土保持具体措施42
2.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45
2.4.1 土壤侵蚀模型45
2.4.2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46
2.4.3 土壤养分流失分析47
第3章 长期地力维护48
3.1 长期地力维护的概念及内涵48
3.2 工业人工林长期地力退化机理研究49
3.2.1 工业人工林长期地力维护研究历史49
3.2.2 工业人工林退化机理研究50
3.3 工业人工林长期地力维护措施55
3.3.1 结构调整55
3.3.2 林下植被管理56
3.3.3 林地管理57
3.3.4 轮伐期调整61
3.4 工业人工林长期地力维护的经典案例61
3.4.1 杉木林长期地力维持61
3.4.2 毛竹林长期地力维持62
3.4.3 杨树林长期地力维持63
3.4.4 桉树林长期地力维持64
第4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66
4.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66
4.2 我国工业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问题67
4.3 保护工业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和意义69
4.3.1 缓解地力衰退和面源污染的危机69
4.3.2 减轻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69
4.3.3 减轻病虫害危害70
4.3.4 增强对气象灾害的抵抗力71
4.3.5 增加工业人工林的多重价值71
4.4 工业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措施71
4.4.1 营造混交与景观镶嵌林分71
4.4.2 重视阔叶树造林和造林区及其周边天然阔叶林的保护73
4.4.3 保留或建立有利于野生动物迁移和植物基因交流的生物廊道75
4.4.4 营造林作业不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造成威胁76
4.4.5 开展适宜的狩猎、采集和诱捕活动76
4.4.6 严格控制和监测外来物种的引进或入侵77
4.4.7 营造近自然的人工林79
第5章 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的施用80
5.1 工业人工林化学试剂的施用80
5.1.1 减少化学制剂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80
5.1.2 禁用某些化学制剂86
5.1.3 有限度地使用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化学品90
5.1.4 妥善处理化学制剂的容器和废弃物92
5.1.5 安全使用化学品94
5.2 工业人工林生物制剂的施用96
5.2.1 生物制剂的含义96
5.2.2 生物农药96
5.2.3 生物肥料98
5.2.4 生物制剂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99
5.2.5 限制和监督生物制剂的施用100
第6章 森林防火101
6.1 森林防火的概念及内涵101
6.2 森林防火历史与研究102
6.2.1 森林防火发展历史102
6.2.2 森林防火研究104
6.3 森林防火条例和应急预案108
6.3.1 森林防火条例108
6.3.2 森林防火应急预案109
6.4 森林防火措施109
6.4.1 组织机构109
6.4.2 宣传教育110
6.4.3 工作制度110
6.4.4 火源管理111
6.4.5 林火阻隔设施112
6.4.6 林火监测技术114
6.4.7 林火扑救技术115
6.4.8 扑火队伍与培训116
6.5 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与展望116
6.5.1 对特大森林火灾束手无策116
6.5.2 森林火灾受气候影响显著117
6.5.3 林火科学研究不断深入117
6.5.4 森林火灾预防与监控新技术118
第7章 有害生物防治119
7.1 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119
7.1.1 基本概念119
7.1.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方针119
7.1.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120
7.2 生物灾害的发生程度及成灾标准121
7.2.1 人工林有害生物灾害121
7.2.2 发生程度121
7.2.3 危害程度121
7.2.4 林业生物灾害的成灾标准122
7.3 工业人工林有害生物防治122
7.3.1 造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和预报122
7.3.2 建立工业人工林有害生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123
7.3.3 通过营林措施提高工业人工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123
7.3.4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123
7.3.5 严格防范人工林林木引种的有害生物风险124
7.3.6 做好工业人工林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工作125
7.3.7 建立工业人工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125
7.3.8 建立工业人工林有害生物防治的责任制度126
7.4 重要工业人工林有害生物及其防治126
7.4.1 桉树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126
7.4.2 马尾松为代表的南方松类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128
7.4.3 杉木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131
7.4.4 竹林主要有害生物132
7.4.5 杨树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134
7.4.6 落叶松工业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141
第8章 监测与评价145
8.1 监测与评价方法概述145
8.1.1 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成145
8.1.2 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内容146
8.1.3 监测与评价的方法146
8.2 监测与评价方法在我国林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47
8.2.1 我国现有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的现状分析147
8.2.2 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及其监测与评价148
8.3 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的机构与制度系统149
8.3.1 监测与评价的机构系统149
8.3.2 监测与评价的制度系统150
8.4 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指标及方法152
8.4.1 实施质量的监测与评价153
8.4.2 实施效果和影响的监测与评价158
8.5 生态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应用166
8.5.1 用于说明实施者的绩效结果166
8.5.2 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166
8.5.3 提供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信息167
8.5.4 作为与当地社区交流并取得其信任的工具167
参考文献168
附件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