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宽带中国与下一代互联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宽带中国与下一代互联网
  • 曹蓟光,赵锋,马军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6435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宽带中国与下一代互联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全球宽带发展及下一代互联网演进1

本章导读2

1.1 国际宽带发展情况2

1.1.1 宽带市场发展现状2

1.1.2 全球宽带发展目标4

1.1.3 全球宽带发展模式8

1.1.4 国外宽带发展扶持政策11

1.2 典型国家宽带发展战略20

1.2.1 欧盟21

1.2.2 美国23

1.2.3 日本26

1.2.4 韩国26

1.3 中国宽带发展现状26

1.4 中国宽带发展目标28

1.5 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是“宽带中国”战略的重要任务31

第2章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及演进目标与路径35

本章导读36

2.1 互联网面临的需求与挑战37

2.1.1 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37

2.1.2 全球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风起云涌40

2.2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44

2.2.1 互联网面临的核心挑战和网络目标44

2.2.2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要素模型48

2.2.3 下一代互联网的两种思路在融合中发展49

第3章 IPv6技术特点及过渡机制51

本章导读52

3.1 IPv6技术的特点52

3.2 IPv6地址格式53

3.2.1 地址模型54

3.2.2 IPv6地址的语法54

3.2.3 地址前缀的语法55

3.2.4 地址类型标识56

3.2.5 单播地址56

3.2.6 任播地址60

3.2.7 组播地址61

3.3 IPv6包头格式64

3.4 IPv6基础协议76

3.4.1 IPv6邻居发现协议76

3.4.2 ICMPv6协议79

3.5 IPv6路由机制80

3.5.1 内部网关协议80

3.5.2 外部网关协议89

3.6 IPv6网络过渡技术96

3.6.1 双栈策略96

3.6.2 隧道策略100

3.6.3 翻译策略108

第4章 IPv6技术产业发展情况113

本章导读114

4.1 全球IPv6发展情况114

4.1.1 地址资源分布状况114

4.1.2 IPv6支持能力115

4.1.3 各国政府对IPv6发展的态度117

4.1.4 产业界积极协作118

4.2 我国IPv6发展情况119

4.2.1 政府明确了IPv6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119

4.2.2 国家项目积极支持与推动IPv6发展120

4.2.3 已建成全球最大的IPv6示范网络121

4.2.4 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IPv6标准体系122

4.2.5 IPv6产业得到长足发展123

4.2.6 IPv6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24

4.3 我国IPv6过渡方案126

4.3.1 网络演进的基本原则129

4.3.2 网络演进的过渡场景130

4.3.3 网络演进过渡技术方案132

第5章 未来网络核心问题及研究状况143

本章导读144

5.1 未来网络的网络架构144

5.1.1 网络架构的核心问题:命名、编址、路由和资源管理144

5.1.2 命名问题解决思路:建立统一命名与映射机制146

5.1.3 编址问题解决思路:建立具有高可扩展性、语义清晰的编址体系148

5.1.4 路由问题解决思路:改扁平路由机制为层次化路由体系149

5.1.5 资源管理问题解决思路:建立民主的互联网资源管理机制153

5.2 未来网络的业务支持能力154

5.2.1 多宿问题的解决:新的编址及路由机制154

5.2.2 组播问题的解决:应用层组播155

5.2.3 移动性支持问题的解决:应用层实现156

5.3 未来网络的外部能力157

5.3.1 安全可信157

5.3.2 服务质量保障158

5.3.3 绿色节能160

5.4 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61

5.4.1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161

5.4.2 国际研究现状与趋势163

5.4.3 中国研究现状170

5.5 未来网络试验平台171

5.5.1 发展未来网络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战略取向171

5.5.2 构建未来网络创新实验环境成为欧美发展未来互联网的重要举措172

5.5.3 欧美的未来网络实验环境包括四大类、三个层次的实验床173

5.5.4 欧美未来网络实验环境的建设兼顾两大趋势174

5.5.5 我国在未来网络试验环境建设的重点177

第6章 典型未来网络技术方案179

本章导读180

6.1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182

6.1.1 “众说纷纭”SDN182

6.1.2 “正本清源”SDN184

6.1.3 “任重道远”SDN186

6.2 NDN(Named Data Networking)187

6.2.1 NDN体系结构187

6.2.2 NDN节点模型188

6.2.3 NDN技术的特点190

6.3 NEBULA191

6.4 XIA(eXpressive Internet Architecture)194

6.4.1 XIA技术思路195

6.4.2 XIA主体类型196

参考文献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