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陆开放型经济理论与重庆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陆开放型经济理论与重庆实践
  • 李继樊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4100X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内陆开放型经济理论与重庆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理论篇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3

一、政策背景3

二、学术背景6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9

一、研究的目的19

二、研究的意义20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21

一、研究的内容及构成21

二、研究的方法及资料22

第二章 开放型经济与内陆开放型经济24

第一节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及特征24

一、开放型经济的涵义25

二、开放型经济的特征26

第二节 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及特征28

一、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涵义28

二、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特征30

第三节 开放型经济的衡量标准33

一、开放型经济的衡量指标34

二、内陆地区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35

第四节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39

一、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39

二、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41

第三章 开放型经济的理论及内陆适用44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开放经济理论及内陆适用45

一、以生产成本优势比较为基础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45

二、以生产要素优势比较为基础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47

三、以多元优势比较为基础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49

第二节 基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经济理论及内陆适用53

一、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的垄断优势理论54

二、以优势组合为基础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56

第三节 基于发展战略的开放经济理论及内陆适用57

一、以后发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赶超发展战略57

二、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赶超发展战略59

第四章 开放型经济理论的内陆局限性62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中国应用缺陷及内陆局限62

一、发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对内陆开放优势选择的影响63

二、发挥廉价要素禀赋优势对内陆产业结构选择的影响64

三、国际分工产业链决定价值链对内陆开放福利的影响65

第二节 国际投资理论的中国应用缺陷及内陆挑战67

一、以市场换技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内陆产业选择的影响67

二、以税收优惠招商引资成效甚少与内陆开放国民福利的流失69

第三节 发展战略理论的中国应用缺陷及内陆挑战71

一、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应用的内陆挑战72

二、“双缺口”理论应用的内陆挑战73

第五章 内陆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探索创新76

第一节 要素整合论,无中生有创新产业77

一、生产要素整合是内陆开放型经济理论创新的起点77

二、生产要素整合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本质78

三、整合全球生产要素无中生有创新产业79

四、理论要点81

第二节 要素重组论,创新内陆开放模式82

一、要素重组是内陆开放型经济理论创新的重点82

二、全球资源要素的重组是不断创新的过程84

三、重庆在全球要素资源重组中创新内陆开放模式86

四、理论要点88

第三节 优势创造论,培育开放竞争优势89

一、创造优势是内陆开放型经济理论创新的落脚点89

二、创造高级要素形成内陆开放竞争的新优势91

三、创造优势把重庆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92

四、理论要点93

第二编 实践篇97

第六章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新部署97

第一节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97

一、我国对外开放30年从政策性到制度性的开放历程98

二、我国对外开放各阶段的战略主题与政策重点101

三、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107

第二节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新战略108

一、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109

二、向内产业转移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109

三、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是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任务110

第三节 重庆是实现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节点111

一、重庆肩负着在西部率先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历史重任111

二、重庆肩负着为国家探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113

三、重庆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内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114

第七章 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实力117

第一节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17

一、开放的机遇118

二、开放的挑战119

第二节 纵向比较: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实力122

一、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123

二、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124

三、企业“走出去”势头良好126

四、比较评价结论127

第三节 横向比较: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实力128

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128

二、实证分析研究130

三、综合评价结论135

四、对开放实力的基本判断137

第八章 重庆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138

第一节 国家商务部在重庆的合作试点139

一、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139

二、商务部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140

第二节 把重庆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142

一、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目标143

二、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点143

三、营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146

第三节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149

一、中央对重庆的13个“黄金定位”149

二、中央给予重庆12+10的特殊优惠政策151

三、提升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战略地位152

第九章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大通道体系建设154

第一节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国际贸易平台建设154

一、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155

二、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157

三、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的互补功能159

第二节 重庆打造西部国际物流中心160

一、重庆“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通道161

二、重庆大通道的“立体交通”枢纽建设162

三、重庆打造“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164

四、重庆构建八条对外物流大通道165

第三节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大流通建设167

一、培育流通产业,建设长江上游现代商贸中心167

二、培育要素市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169

三、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171

第十章 “两江新区”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173

第一节 重庆“两江新区”开放平台的功能定位173

一、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174

二、重庆“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176

三、重庆市委书记市长的魅力与魄力178

第二节 实现“两江新区”功能定位的战略取向182

一、“招商引资”与“选商择资”并重182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183

三、“重庆制造”与“重庆创造”并重183

四、“生产制造”与“服务外包”并重184

五、“产品竞争”与“产业链竞争”并重184

六、“满足内需”与“满足外需”并重185

第三节 实现“两江新区”功能定位的支撑平台185

一、建设市场交易平台186

二、建设产业聚集平台186

三、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87

四、建设开放环境平台188

五、打造自由贸易平台188

六、建立高效行政管理平台189

第三编 措施篇193

第十一章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193

第一节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193

一、政府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3

二、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行为195

第二节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现状199

一、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现状评价199

二、政府推动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200

三、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面临的困局202

第三节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与政府行为的理性剖析208

一、强调外生增长条件,忽视内生增长条件的比较优势209

二、强调招商引资规模,忽视契合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引导调节209

三、强调制造业产品出口,忽视高端领域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招商引资210

第十二章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选择与培育211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唤醒民众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意识212

一、唤醒各级干部开放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213

二、唤醒各类人才开放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213

三、唤醒社会民众开放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213

第二节 创新开放观,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有效性213

一、创新开放观,构建有限性与有效性相统一的政府行为模式214

二、创新开放观,确立开放规模与开放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214

三、创新开放观,实施“五提升”与“五转变”增强政府行为的有效性216

第三节 构建开放平台,提升开发园区的产业聚集和辐射能力218

一、建立多元化管理体制模式,激发开发园区创新活力218

二、统筹工业建设与城市规划,提高开发园区经济整体效应219

三、推进产业多极化发展,形成开发园区产业聚集效应219

第四节 培育开放主体,增强企业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220

一、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做大开放型企业主体规模增量222

二、激励在渝外商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壮大外资企业资产存量223

三、培育民营外贸企业群,形成稳定的开放经济骨干力量223

第五节 培育高级要素,提升重庆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地位224

一、培育高新技术要素,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水平224

二、培育先进管理要素,提高体制机制作用功能225

三、培育现代信息要素,提高信息管理决策功能226

四、培育高级人力要素,提高人力资源竞争实力226

五、培育各大学研究所,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27

第六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强政府行为能力建设228

一、加强调控行为能力建设228

二、加强市场监管行为能力建设229

三、加强服务行为能力建设231

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232

第十三章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开放意识培育233

第一节 解放思想是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源动力234

一、重庆人的开放意识234

二、解放思想,用“三把尺子量重庆”236

第二节 培育各级干部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239

一、培育干部谦和包容的开放心态240

二、培育干部敢为人先的开放勇气240

三、培育干部勇挑重担的开放胆识241

四、培育干部艰苦奋斗的开放行为242

第三节 建立促进干部大胆开放创新的保护机制243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243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244

三、建立鼓励干部大胆开放、勇于创新的保护机制251

第四编 经验篇257

第十四章 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庆模式257

第一节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与“重庆模式”257

一、“重庆模式”概念的含义258

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与“重庆模式”260

第二节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经验的普适性264

一、解放思想,推动各级干部大胆开放勇于创新264

二、国家支持,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战略地位提升265

三、政府主导,推进内陆开放制度改革与模式创新267

四、整合全球生产要素,推进产业转型结构优化269

五、重组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加工贸易向价值链高端拓展270

六、创造开放优势条件,推动内陆开放软硬环境建设271

第三节 我国西部内陆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其他经验272

一、四川成都: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273

二、陕西西安:建成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275

第十五章 国外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经验与启示278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典型案例279

一、美国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城市279

二、德国鲁尔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282

三、欧洲中部的瑞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284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案例287

一、印度的班加罗尔287

二、巴西的马瑙斯290

第三节 国外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293

一、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293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93

三、打造功能完整的基础设施体系294

四、优化开放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294

五、促进对外开放与内地开发相结合295

参考文献296

后记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