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 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 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https://www.shukui.net/cover/5/30728659.jpg)
- 赵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0574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经济开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 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言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增长1
1.1问题的提出1
1.2区域经济开放:多样的路径模式2
1.3区域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绩效:现有研究及其缺失5
1.4核心研究命题和研究的难点7
导言参考文献11
上篇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15
2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理论与现实15
2.1“二重开放”:多层次的区域格局15
2.2制度及其变迁:国外理论与中国现实18
2.3经济开放和制度转型26
2.4开放与制度转型:区域层面的考察29
2.5区域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简化的机理描述30
3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非均衡视野分析36
3.1问题的提出36
3.2制度的非均衡:内涵与外延37
3.3中国制度非均衡:原因与状态39
3.4非均衡制度演进:以履行“入世”承诺为例的分析42
3.5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46
4区域经济开放——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49
4.1“二重开放”-政府竞争-制度转型:一个新视野49
4.2基本模型:封闭情形50
4.3基本模型:开放情形52
4.4模型的扩展:两个视野56
4.5模型的运用:两个实证命题58
4.6简短的结论60
5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比较分析62
5.1国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62
5.2区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65
5.3制度转型:产权视野70
5.4制度转型:地方政府行为视野75
5.5制度转型:区域模式比较78
6“二重开放”与区域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实证83
6.1基本命题及其可选检验模型83
6.2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84
6.3实证检验:步骤与结果88
6.4实证结果比较分析95
上篇附录:对外开放与制度转型:“入世”效应再分析98
一、问题的提出98
二、基本模型及其扩展99
三、“入世”履约制度变革:两个加速效应101
四、结论与提示103
上篇参考文献106
中篇区域经济开放——集聚与生产率111
7“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纵向考察111
7.1问题的提出111
7.2“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模型113
7.3“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现实数据的印证117
7.4“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实证分析120
7.5“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非线性论题124
7.6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126
8“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与模型128
8.1国际化与制造业集聚:一个简化的机理系统128
8.2区际化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系统构建136
8.3“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综合框架143
8.4“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一个模型解析146
8.5“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模拟分析148
8.6简短的结论151
9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153
9.1问题的提出153
9.2集聚与要素生产率:现实印象的合理印证154
9.3集聚与TFP:经验检验与机理推断157
9.4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160
10区域开放-集聚经济与产业拓展:沿海两个省的比较162
10.1问题的提出162
10.2省域制造业集聚:三个视点的比较165
10.3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静态视野比较168
10.4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动态视野比较171
10.5结论与提示173
11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机理与实证174
11.1开放与生产率增进174
11.2开放与生产率:贸易视野178
11.3开放与生产率:FDI溢出视野182
11.4开放与生产率:高技术行业出口实证190
12区域开放与劳动生产率:省域层面的分析与比较197
12.1劳动生产率:省域经济动态比较197
12.2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外资、外贸视野200
12.3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一个综合视野203
12.4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稳固性分析204
12.5结论性提示206
中篇附录:生产率的界定与聚焦中国的测度:文献述评209
一、生产率及其界定209
二、生产率测度方法:从“索罗余值”到指数法210
三、生产率测度方法:生产函数法215
四、测度中国产业生产率217
中篇参考文献221
下篇区域经济开放与增长233
13“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贸易流动视野的分析233
13.1问题的提出233
13.2贸易与增长:涵盖区际贸易的几个技术性问题234
13.3贸易与增长:纳人区际贸易的分析238
13.4“二重开放”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市场化视野分析238
13.5结论与提示240
14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增长收敛视野241
14.1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类型与机理241
14.2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中国现实245
14.3外贸与区域增长收敛:两个差距间的联系249
14.4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模型250
14.5贸易与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检验253
15区域开放与经济增长:浙江与江苏的比较分析257
15.1引言257
15.2省域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258
15.3计量模型与数据选择260
15.4实证结果及其评价性分析261
15.5结论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提示263
16FDI与区域经济增长:苏州赶超大连的例证分析268
16.1问题的提出268
16.2FDI与区域经济:两个赶超现象269
16.3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实证方法272
16.4数据选取与处理274
16.5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对比检验275
16.6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277
17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279
17.1问题的提出279
17.2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前转型历史”视点280
17.3省域工业化:转型30年审视282
17.4区域经济国际化:进程与特点284
17.5省域经济区际化:基本演进轨迹288
17.6结论性提示291
18“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多重转型:浙江模式293
18.1问题的提出293
18.2浙江经济:一个区域转型发展“奇迹”294
18.3市场化制度转型:四个小区域模式的汇聚297
18.4工业化经济发展:两个小区域模式的聚合300
18.5城市化演进:“新古典”老板进城范式305
18.6区域经济开放:由区际化而国际化308
18.7“浙江模式”形成:一种理论解释311
下篇附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后冷战”以来绩效与分析框架315
一、问题的提出315
二、经济增长绩效:中国与印度的比较316
三、对外开放进程:中国与印度的比较319
四、开放-增长效应:实证框架及应关注的特点323
五、结论与提示328
下篇参考文献330
后记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