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资源综合利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茶资源综合利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629729.jpg)
- 梁月荣主编;郑新强,陆建良,康受姈,辛永焕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2308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茶叶-综合利用-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茶资源综合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茶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1
一、全面开发茶资源价值1
二、提高茶叶产业效益2
三、促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发展2
四、促进茶叶功能开发,满足社会发展需求2
五、扩大消费群体,拓展茶产品市场2
第二节 茶叶功效及其功能成分研究历史3
一、发现与初步探索阶段3
二、利用中医手段研究茶功效阶段4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茶功能阶段4
第三节 茶叶功能成分研究发展趋势5
一、绿色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开发5
二、终端消费产品——药物和功能食品开发6
三、吸收机制和化学改性研究7
四、新功能的研究与开发7
第一章 茶叶茶多酚类及其生理功能9
第一节 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影响因素10
一、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含量10
二、影响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的因素12
三、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3
第二节 茶叶花色素类化合物含量和生理功能31
一、茶叶花色素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影响因素32
二、花色素的生理功能36
第三节 茶叶花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和生理功能39
一、花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影响因素40
二、花黄素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47
第二章 茶叶氨基酸类及其生理功能56
第一节 茶叶氨基酸含量及其影响因素56
一、茶叶氨基酸种类和结构56
二、茶叶氨基酸含量62
三、影响茶叶氨基酸含量的因素63
第二节 茶氨酸的生理功能76
一、茶氨酸的结构和性质76
二、茶氨酸的生理功能77
第三章 茶皂素及其生理功能85
第一节 茶皂素的性质及其含量85
第二节 茶皂素的生理功能86
一、茶皂素毒性试验86
二、抗氧化88
三、抗肿瘤88
四、抗菌89
五、降血脂89
六、消炎镇痛90
七、抗生育功能90
第三节 茶皂素的应用91
一、发泡剂91
二、表面活性剂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91
三、果品保鲜剂94
四、纺织印染94
五、金属切削液94
六、胶印机润版液95
七、虾蟹养殖池的清塘剂95
八、动物饲料添加剂95
九、在泡沫混凝土和人造板加工中应用96
十、去除重金属97
十一、硫化铜矿石捕收剂97
第四章 茶多糖及其生理功能101
第一节 茶多糖的含量及分布101
一、茶多糖的组成101
二、茶多糖的含量及分布104
第二节 茶多糖的生理功能105
一、降血糖105
二、降血脂108
三、抗氧化108
四、增强免疫力109
五、抗凝血和抗血栓110
六、其他功能111
七、影响茶多糖生理活性的因素111
第五章 茶叶咖啡因及其生理功能116
第一节 茶叶咖啡因含量及其分布116
一、茶叶咖啡因含量及分布116
二、影响茶叶咖啡因含量的因素117
第二节 咖啡因生理功能119
一、咖啡因的生理功能119
二、咖啡因的应用122
第六章 茶色素类及其生理功能126
第一节 茶黄素类含量及其生理功能126
一、茶黄素类结构组成及形成126
二、茶黄素类性质及含量128
三、茶黄素类生理功能128
第二节 茶红素类含量及其生理功能132
一、茶红素类结构及形成133
二、茶红素类性质及含量134
三、茶红素类生理功能134
第三节 茶褐素类含量及其生理功能136
一、茶褐素类结构及形成136
二、茶褐素类性质及含量136
三、茶褐素类生理功能138
第七章 茶叶儿茶素类制备技术145
第一节 溶剂分离法145
一、溶剂浸提145
二、溶剂萃取146
第二节 沉淀分离法149
一、基本原理149
二、影响因素149
三、应用150
第三节 吸附分离法151
一、基本原理151
二、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151
三、聚酰胺柱分离152
四、葡聚糖凝胶柱分离154
五、硅胶柱分离155
第四节 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155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法155
二、膜分离法157
三、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158
四、高速逆流色谱分离159
五、木质素和纤维素吸附分离159
六、其他分离方法160
第八章 茶氨酸制备技术167
第一节 从茶叶直接提取167
一、茶氨酸的浸提168
二、茶氨酸的分离纯化169
第二节 化学合成法172
一、L-吡咯烷酮酸化法173
二、L-谷氨酸-γ-乙基酯化法173
三、L-谷氨酸酐法174
四、DL-茶氨酸拆分174
第三节 生物合成法175
一、天然酶合成法175
二、工程菌合成法177
第四节 植物组织培养179
一、愈伤组织培养179
二、悬浮细胞培养180
第九章 茶皂素制备技术185
第一节 浸提技术185
一、热水浸提法185
二、碱提取法185
三、有机溶剂浸提法186
四、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186
五、超临界CO2萃取法187
第二节 茶皂素纯化技术187
一、沉淀分离法187
二、柱层析分离法188
三、膜分离法188
第十章 茶多糖制备技术190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190
一、沉淀分离制取茶多糖流程190
二、沉淀分离制取茶多糖关键工艺参数190
第二节 超临界萃取法194
第三节 综合提取法194
第四节 茶多糖精制技术195
一、分步沉淀195
二、超滤、透析及超速离心195
三、柱层析196
第十一章 茶叶咖啡因制备技术199
第一节 升华法199
一、升华装置199
二、咖啡因升华制备技术200
第二节 溶剂萃取法201
一、热水萃取201
二、乙醇萃取202
三、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204
第三节 超临界CO2萃取法204
一、咖啡因超临界CO2萃取工艺205
二、萃取条件对咖啡因提取率的影响206
第四节 其他制备方法207
一、咖啡因柱层析分离技术207
二、高压脉冲电场快速提取技术207
三、其他技术207
第十二章 茶色素类制备技术209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209
一、TFs溶剂萃取技术209
二、TRs溶剂萃取技术210
三、TBs溶剂萃取技术212
第二节 茶色素类体外氧化制备技术213
一、化学氧化制备214
二、酶促氧化制备217
第三节 茶色素类制备新技术232
一、大孔树脂柱色谱分离技术233
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技术234
三、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234
四、膜分离技术235
第十三章 茶饮料加工242
第一节 茶饮料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243
一、茶饮料浑浊沉淀原因及其控制技术243
二、茶饮料色泽褐变机制及其控制技术253
三、茶饮料风味劣变原因及其控制技术256
第二节 各类茶饮料加工258
一、茶饮料的基本要求和原料258
二、各类茶饮料的特点261
三、茶饮料一般生产工艺263
第十四章 超微茶粉加工271
第一节 原料加工271
一、材料选择272
二、鲜叶摊放272
三、杀青272
四、热风脱水或叶打解块272
五、摊晾272
六、揉捻和解块272
七、干燥272
八、去梗、初步粉碎和贮藏273
第二节 超微粉碎273
一、球磨机粉碎273
二、气流粉碎机粉碎273
三、纳米粉碎机粉碎274
第三节 超微茶粉质量检测275
一、超微茶粉的粒度检验275
二、超微茶粉的感官品质检验276
三、超微茶粉的理化检验276
四、超微茶粉的卫生检验276
五、超微茶粉的包装储运检验276
第十五章 含茶食品加工278
第一节 含茶糖果加工279
一、原料及加工流程279
二、茶叶成分添加方式279
三、品质影响因素279
四、研制实例及其加工方法280
第二节 含茶饼干加工280
一、原料及加工流程281
二、品质影响因素281
三、研制实例及其加工方法281
第三节 含茶冰淇淋加工283
一、主要原料283
二、主要流程284
三、实例285
第四节 含茶面条加工286
一、利用茶粉加工含茶面条287
二、利用茶汁加工含茶面条288
三、不同茶叶面条的品质特点288
第五节 含茶面包289
一、主要原料289
二、工艺流程289
三、绿茶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290
第十六章 茶叶废渣利用293
第一节 茶渣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293
第二节 茶渣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294
第三节 茶渣在净化环境中的应用295
一、用茶渣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295
二、用茶渣去除废水中的染料物质296
三、利用茶渣吸附去除有毒有害气体296
第四节 利用茶渣制备有用成分297
一、制备蛋白质297
二、制备膳食纤维298
三、制备茶多糖298
四、制备茶黄素298
第五节 茶渣的其他用途298
一、枕芯填充料298
二、制备除臭剂299
三、制备沐浴液299
四、制备洁面液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