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生态系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生态系统研究
  • 张德罡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31200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祁连山-杜鹃花科-生态系统-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生态系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1.绪论1

1.1 序言1

Abstract8

1.2 实验设计8

1.2.1 实验地概况8

1.2.2 样带设置10

1.2.3 处理设置12

1.3 研究方法13

1.3.1 灌木形态特征观测13

1.3.2 主要灌木新枝生长量测定14

1.3.3 灌木植物光合特征测定14

1.3.4 群落的生态学特征观测14

1.3.5 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16

1.3.6 群落植物量测定19

1.3.7 土壤因子指标测定22

1.3.8 杜鹃室内移栽试验22

1.3.9 杜鹃枝条水培微弱电信号测定23

1.3.10 三种杜鹃的DNA提取及电化学分析24

1.3.11 杜鹃灌丛水土涵养能力的测定25

2 高寒灌丛的类型及特征28

2.1 高寒常绿阔叶灌丛亚型28

2.2 高寒落叶阔叶灌丛亚型31

2.3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灌木种类及其检索表35

3 杜鹃属植物的形态特征40

3.1 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40

3.2 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42

3.3 分类检索表44

3.4 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形态特征46

4.1 杜鹃灌丛生态系统环境因子及群落景观动态变化50

4 杜鹃属植物的生理特点50

4.2 杜鹃属植物越冬、生长及发育52

4.2.1 百里香杜鹃52

4.2.2 头花杜鹃54

4.2.3 烈香杜鹃55

4.2.4 陇蜀杜鹃56

4.3 杜鹃属植物水分生理特点59

4.3.1 杜鹃生长季枝叶含水量动态59

4.3.2 杜鹃叶片不同反卷程度与含水量的关系61

4.4 新枝生长适应对策62

4.5 杜鹃的光合作用特点63

4.5.1 不同生长季几种杜鹃净光合速率特征与差异63

4.5.2 几种杜鹃净光合速率与光通量密度间的关系65

4.5.3 几种杜鹃平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66

4.6 杜鹃花属植物生理特点与适应对策69

4.7 杜鹃移栽后的对环境的适应71

4.7.1 移栽前后生态因子的差异及杜鹃的适应性表现71

4.7.2 几种杜鹃的生长状况及适应差异描述与模型分析73

4.7.3 移栽后四种杜鹃适应差异的可溶性蛋白质分析75

4.7.4 移栽中几种杜鹃的适应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76

4.7.5 移栽驯化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77

4.8 杜鹃枝条水培微弱电信号78

4.8.1 微弱电信号波特征78

4.8.2 微弱电信号反应与适应性差异的关系78

4.8.3 枝条水培过程中微弱电信号与杜鹃适应对策的关系85

4.9 三种杜鹃的DNA提取及电化学分析86

4.9.1 DNA与配合物Co(en)33+的作用86

4.9.2 不同种杜鹃的DNA与配合物Co(en)33+作用的差异性89

5.1 杜鹃群落的分布与组成92

5 杜鹃灌丛的群落特征92

5.2 杜鹃灌丛的生活型特点93

5.3 杜鹃灌丛的物候特征93

5.4 杜鹃灌丛的物种多样性94

5.4.1 α多样性的垂直分异特点94

5.4.2 受干扰后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点97

5.4.3 海拔梯度上的β多样性变化100

5.4.4 群落内物种数及个体数的变化102

5.4.5 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103

6 杜鹃灌丛的垂直分布特征110

6.1 不同海拔梯度下的群落特征110

6.2 杜鹃的垂直分布特征112

6.3 几种杜鹃垂直分布对策的生态位解释114

6.4 主要灌木种群的分布格局116

6.4.1 格局类型117

6.4.2 集聚强度126

7 杜鹃灌丛植物量的特征129

7.1 地上植物量时间梯度动态129

7.2 地上植物量海拔梯度动态132

7.3 灌木地上植物量估测模型137

7.4 地下植物量分布特征138

8 杜鹃灌丛的灌木热值、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光能转化效率140

8.1 不同灌木热值含量的比较140

8.2 灌木不同部位热值含量的比较141

8.3 灌木地上部分净第一性生产力142

8.4 灌丛的光能转化率143

9 杜鹃群落的水土保持功能145

9.1 群落的水保效益145

9.2 群落受到扰动后的地表径流和侵蚀模数变化147

9.3 苔藓层片的持水作用149

9.4 群落水土流失量和土壤营养物质损失量估算150

9.4.1 年径流量估算151

9.4.2 年土壤侵蚀量估算151

9.4.3 年土壤有机质侵蚀量估算151

9.4.4 年土壤全N侵蚀量估算152

9.4.5 年土壤全P侵蚀量估算152

9.5 群落各层片盖度与水土流失量的关系153

10 干扰对杜鹃群落及土壤的影响158

10.1 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59

10.2 干扰对土壤的影响162

10.2.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163

10.2.2 土壤全P、全N的变化164

10.2.3 土壤有效N的变化165

10.2.4 土壤pH值的变化166

10.2.5 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变化167

11 受损杜鹃灌丛群落的恢复生长170

11.1 砍伐后群落的恢复生长174

11.1.1 灌木层片174

11.1.2 草本层片178

11.1.3 苔藓层片179

11.2 滑坡后群落的恢复生长180

11.2.1 灌木层片180

11.2.2 草本层片185

11.2.3 苔藓层片186

11.3 苔藓在受损群落中的特点186

11.4 灌木、草本、苔藓层片的关系187

12 结论189

参考文献1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