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间一瞥 影像叙述的民间生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间一瞥 影像叙述的民间生活](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539147.jpg)
- 潘伟摄影撰文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6536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59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社会生活-概况-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间一瞥 影像叙述的民间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有的纺织是农业8
母子情10
乡间洗衣很随意11
待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2
猪郎——出门便是新郎13
江湖残局14
汗水滴成油15
拴住的童年16
三三棋出不了聂卫平17
芥微如黄豆,美食成大观19
人间“清白”19
老太太累了,关帝也累了20
无秤则百业乱21
乡间生活如陶22
传了两千四百多年的火功24
拉上猴子作幌子25
城里的孩子为何不爱蝴蝶蚱蜢?26
谁知弹棉者之热27
百姓何处治杂症28
“神鸟测字”——以小魔术视之29
当代江湖术士30
一本通书翻到老31
烂牙之事,说小是小说大是大32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33
你知道什么是“二金利”、“池水达”吗?35
“揾食艰难”之诠释36
大人比小童更淘气37
米酒是米酿的吗?38
谁更幸福?40
人权和牛权40
人之初 情本真43
走进一段尘封了的历史43
祠堂是宗族繁衍之根44
一幅很难辨别年代的秋收图44
平淡也是福46
小渔船上的“二人世界”47
从此温顺如太监48
不如看看天气预报49
全身武装找工做50
娘家是出嫁女之根51
荷枪四顾人惘然52
协调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53
今天,有多少儿在过儿童节呢?54
牧童疑问杏花村55
十年前,你敢这样坐“索尼”吗?56
地下党常装扮的角色57
打印出来的命运58
柴米夫妻59
歌词大意:靓袜贱卖,十元三双60
技如织女之美业61
担对盒箩“耍人家”62
小陀螺 大学问63
轿车时代之轿64
人算岂如天算?65
犹抱吉他半遮面66
中国人有乱张贴的习惯67
高速使人进步 低速使人落后68
谁还用火柴:最时尚和最不时尚的人69
一千八百行,行行出状元70
请小布什和本·拉登做形象代言人?71
不必等到嫁人才美容72
这一切都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73
烟斗兼有用具和道具的功能74
添丁添灯不为照明75
传统≠落后 现代≠先进76
怀念蛙声一片77
饮料罐拔火罐78
残留的“鸡公糖文化”79
我告诉你哪里有古董81
穿上龙袍就像皇帝吗?82
田野的守望者83
爱情是框不住的84
流动采耳85
老庄也能上“刀山”吗?87
人生就一个缘字87
所奉何神,不甚了了89
(人+木头)-人=工作量89
桌球大排档90
乡村人比都市人更关心天气91
你选择过渡,还是过桥92
知识青年都要接受再教育94
这车,算是什么“巴”呢?95
生活色彩缤纷,生活背负重荷96
辛苦背来自在坐98
背囊之父98
审美疲劳100
侵略者的“替罪羊”101
后公社化的集体劳动102
“煲手机粥”104
从高贵走向低贱的搪瓷105
我们已经丰衣106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108
玩了千年的“叶子戏”109
不经意间,便成了别人的风景110
别人的城市111
人生之路都是一样的112
鱼骨天线:1980年的流行语和流行物114
篮球原本就是这样投的115
百姓祈望喜气的日子116
爷爷在这里读“人之初” 孙子在这里读“bpm”117
瑶寨的“思想者”118
心忧炭贱愿天寒119
审丑心理,人皆有之120
中国民间十大经典游戏之一——滚铁环121
曾被列入SARS“疑似”黑名单的芒鼠12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3
稚气未脱的小母亲124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开心125
“金牌烧猪”——“龙船肉”126
现代伦理:“以幼者为本”127
杀猪并非儆鹅128
传统鸡笼有什么好?环保!130
光屁股的童年131
勤劳和奉献并非老黄牛的精神132
人愈藏,愈靓133
中国人爱吃粽子,却不珍惜端午文化134
上学如圈羊 放学如放羊137
烧香许愿:在信仰与迷信之间138
晒坪无事件139
一头是传统风俗,一头是现代生活140
渔翁改行做模特141
村童已经输在起跑线上142
满月酒——乡村女眷之聚宴143
现代文明渐进农厕144
唱花鼓戏《补锅》的李谷一,早已改唱美声了145
菩萨是人造的146
慵线懒针,几曾作女红146
信息时代的纤夫148
糖环、炒米饼VS巧克力149
农家兴旺不一定靠种“五谷”养“六畜”150
生计与孩子,孰重孰轻?151
人之初,性本惰152
妻幸福,夫也幸福153
不要败坏了读书的胃口154
浪漫主义食品——棉花糖155
卖艺乎?卖乐器也156
岁月流痕于墙,亦于人156
牧妪牧牛又“牧”人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