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思中国书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反思中国书法
  • 华旭,谢佳华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6265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汉字-书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思中国书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反思中国书法史1

第一章 梳理传统表述方式及新材料3

第一节 梳理传统书法史的表述方式3

第二节 近现代五大重要书法资料的出现7

一、北碑大量出现7

二、战国、秦汉、晋简牍、帛书大量出现8

三、殷墟甲骨大量出现28

四、敦煌文书大量出土29

五、吐鲁番等墓砖书法的出现35

第三节 笔墨纸砚的新资料51

一、笔51

二、墨53

三、纸57

四、砚60

第四节 构建新书法史观61

一、金字塔结构61

二、避免简单化,而应实事求是62

三、书体书风的动态演进,由简及繁63

四、应以系统性代替从属性,解读各类资料之间关系63

五、系统哲学观念的引入64

第二章 两汉以前的形成期66

第一节 中外文字的起源与背景66

第二节 甲骨文、金文时代69

第三节 秦篆时代75

第三章 汉隶时代83

第一节 从简牍、帛书解读汉隶的形成83

第二节 从两汉刻石、刻碑解读汉隶的形成108

第三节 解读汉隶的生存态势115

第四章 晋代书风120

第一节 晋代书风产生的背景120

第二节 楷书、行书及今草的成形122

第三节 文人主体意识在书法中的凸显124

第五章 隋唐书风130

第一节 唐楷—新版官家样之演绎130

第二节 唐人写经——新版民间样之演绎140

第三节 唐草——激情的演绎145

第六章 宋代书风149

第一节 解读宋四家149

第二节 宋朝书法概览153

第七章 元明清三朝书风158

第一节 元代书风158

第二节 明朝书法的停滞160

一、沈度与台阁体163

二、祝允明与文征明163

第三节 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165

第四节 明末清初之求变166

第五节 市场化路线的尝试167

一、郑板桥、金农167

二、书法金字塔顶端的坍塌168

三、书法金字塔的基础得以夯实169

四、书法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170

第八章 碑学的兴起171

第一节 碑学兴起的传统表述及与文艺复兴的对比171

第二节 尊碑运动对当时及后世之影响173

第九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175

第一节 文化背景大梳理175

第二节 对书法的全面冲击176

第三节 新背景下的探索177

第十章 建国后的迷茫时期181

第一节 建国后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的迷乱181

第二节 美术领域之迷茫182

第三节 文人独立性之坚持183

第四节 书家点评184

第十一章 当代书法之困惑187

第一节 新思潮的涌现与反思187

第二节 书协的成立及书法的市场化190

第三节 书法国际化的尝试192

第四节 书家点评192

第十二章 反思当代中国书法196

第一节 主导思想的反思196

第二节 反思创作模式199

第三节 展望未来200

下卷 心法—技法—器用模式的回归203

第一章 回归心法—技法—器用模式205

第一节 心法—技法—器用模式的基本说明205

第二节 回归心法—技法—器用模式207

第二章 心法细解211

第一节 时代环境之影响211

一、文明演进各时期的大文化背景及特征211

二、一时之政治制度、格局、主导思想等因素212

三、审美潮流因素212

四、学术环境及成果因素212

五、其余文学、艺术等形式的影响213

第二节 个人因素213

一、作者的类型倾向214

二、作者对情感体验的敏感程度214

三、审美能力、敏感度214

四、学识对创作的影响215

五、经历对创作的影响215

第三节 具体创作之状态216

第三章 技法梳理219

第一节 线条的质与形219

一、书法的线条质感与线条形态219

二、中锋与侧锋220

三、持笔的高低221

第二节 如何把握线条的节奏感222

一、线条语汇中的节奏感222

二、结字的守与变及其基本原理223

第三节 从临帖至出帖224

一、章法与气息的统一224

二、临帖与出帖225

第四节 个人书法语汇的系统化226

第四章 器用对书法之影响229

第一节 笔229

一、金文与简牍书风的差异、秦笔与秦代书风230

二、马王堆帛书与毛笔的改进231

三、王羲之《兰亭序》用笔分析231

四、楷书与择笔231

五、软毫及软毫语汇231

六、择笔与书法风格中的常见弊端232

七、软毫与硬毫,笔锋与辅毫232

第二节 墨233

第三节 纸235

第四节 砚238

第五章 学习整合之关键239

第一节 建立个人书法语汇系统239

第二节 书法创新与书法生态系统的构建242

参考资料245

跋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