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通史 现代卷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通史 现代卷 修订版
  •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454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世界史-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通史 现代卷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进入20世纪8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新阶段8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8

工业化的纵深发展和横向扩散12

英国由盛转衰14

美、德成长为新兴工业国15

第二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17

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17

帝国主义的产生20

争夺殖民地的狂潮21

美、日抬头23

第三节20世纪初的欧美社会政治25

进入现代大工业时代的社会构成25

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完善28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32

第四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36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6

列宁主义的诞生40

1905年革命43

第二章 亚洲的觉醒47

第一节 亚洲的社会变迁47

亚洲被纳入全球性资本主义体系与东方传统社会的解体47

亚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成长49

西式教育的推行与现代知识分子52

第二节 一战前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54

从改良到革命:20世纪初亚洲资产阶级的激进化54

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59

1905-1908年印度民族主义运动59

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62

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64

一战前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评价65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68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68

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68

法俄结盟71

英德矛盾的发展72

三国协约的形成74

和平裁军和扩军备战76

两次摩洛哥危机78

波斯尼亚危机80

意土战争81

两次巴尔干战争82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84

战争的爆发84

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87

双方的战略计划89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91

1914年的战争进程91

1915年的战争进程94

1916年的战争进程96

1917年的战争进程100

战争的结束103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06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欧洲局势106

欧洲地位的下降106

三大帝国的崩溃瓦解108

第二节 巴黎和会110

协约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110

巴黎和会的召开116

巴黎和会上列强之间的争夺与妥协117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21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24

国际联盟128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131

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夺的新格局131

海军军备竞赛134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36

《四国条约》的签订138

《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140

中国问题和《九国公约》142

华盛顿体系及其实质146

第五章 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47

第一节 战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概况147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147

欧美各国的政治情况151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英国和法国153

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情况153

爱尔兰的自治和英国自治领地位的提高157

20年代的法国159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美国163

经济的繁荣163

政治上的保守164

第四节 战后初期的德国和意大利168

魏玛共和国168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73

第五节 战后初期的日本178

战时经济繁荣与战后经济危机178

抢米风潮和政党内阁的建立180

第六章20年代欧洲秩序的调整185

第一节德、法、英矛盾的调整186

德国赔款问题与鲁尔危机186

道威斯计划190

杨格计划191

第二节 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调整193

热那亚会议193

《拉巴洛条约》195

第三节 欧洲集体安全问题197

战后欧洲安全问题197

《洛加诺公约》200

第四节 裁军问题与巴黎公约203

裁军问题203

巴黎公约207

第七章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三十年代的苏联210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210

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活动210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被粉碎214

革命形势的形成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216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220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222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222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224

国内战争的开始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26

粉碎白卫军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229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31

内战结束后的形势23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3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238

国民经济的恢复24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244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244

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249

五年计划的实施256

第五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260

1936年宪法的制定和高度集中体制的确立260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262

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变化266

第八章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与西亚政治270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西亚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270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西亚的形势270

阿富汗的独立和改革运动273

伊朗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巴列维王朝的建立275

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反帝斗争和沙特阿拉伯的建立278

第二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胜利281

第三节 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和凯末尔的改革288

第九章 一战后的东亚、南亚和东南亚293

第一节 日本统治下的朝鲜与朝鲜人民的反抗293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293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295

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298

第二节 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与甘地主义302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02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09

1935-1945年间印度的政治发展316

二战对印度政治发展的影响318

甘地主义及其评价320

第三节 两次大战之间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321

一战后东南亚的发展形势321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23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331

第四节 日本侵略与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340

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和掠夺340

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344

第十章1900-1945年的非洲349

第一节 帝国主义对非洲统治和掠夺的加强及非洲的社会变迁34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非洲349

列强对非洲统治的加强351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经济掠夺354

非洲的社会变迁357

第二节 一战后北非地区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360

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360

摩洛哥里夫起义366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斗争371

第三节 两次大战之间黑非洲民族主义运动的萌动375

第四节 英布战争之后南非的政治发展与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380

第十一章1900-1945年的拉丁美洲387

第一节20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387

一战前后拉丁美洲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387

20世纪上半叶拉美社会变迁391

第二节 一战前后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394

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394

阿根廷一月革命风暴399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400

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爱国游击战争401

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发展404

国家建设与政治现代化404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运动406

进入20世纪的巴西和瓦加斯的改革运动411

智利人民阵线的成立415

第四节 拉美对外关系的发展4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420

两次大战之间美国的睦邻政策和泛美主义的发展422

第十二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426

第一节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426

危机的爆发426

危机爆发的原因428

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430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432

寻求摆脱危机的途径432

罗斯福新政435

对新政的评价440

第三节 危机年代的英国和法国442

英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442

危机年代的法国政局445

人民阵线政府的改革447

第四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448

经济危机与纳粹党的兴起448

共和国危机与纳粹党上台452

纳粹独裁统治的建立454

法西斯独裁统治与扩军备战458

第五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461

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461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464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467

第十三章 走向世界大战470

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初期德日意的侵略扩张与英法美苏的态度470

日本侵华战争470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474

西班牙内战及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478

美国的中立政策482

苏联争取集体安全的外交努力484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形成487

第二节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489

德国吞并奥地利489

苏台德区问题与五月危机494

慕尼黑协定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496

第三节 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500

大战迫近与英法苏外交政策的初步调整500

英法苏谈判及其失败502

英德秘密谈判506

苏德谈判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507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511

第一节 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511

德国入侵波兰和英法对德宣战511

西线战争与法国的败降513

“海狮计划”和英伦空战517

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形成与德意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519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520

美国《租借法案》的通过523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524

苏德战争的爆发与莫斯科保卫战524

珍珠港事件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528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531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534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534

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537

中途岛海战和瓜岛争夺战的胜利539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541

第四节 同盟国的战略反攻544

苏军的战略反攻544

第二战场的开辟与西欧国家的解放545

盟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反攻548

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550

第五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553

雅尔塔会议553

纳粹德国的倾覆557

波茨坦会议559

日本的投降56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564

1917-1945年苏、美、英、法、德、日政府首脑一览表567

大事年表573

重要人名索引578

重要地名索引584

后记5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