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4992880.jpg)
- 王克忠,周泽红,孙仲彝,朱惠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93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现状和存在问题1
第一节 城镇化的界定1
一、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内涵1
二、农村城镇化的界定2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4
一、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4
二、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9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一、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11
二、城镇化贪大求全,乱占滥用耕地15
三、城镇化不讲质量,缺乏特色16
四、城镇体系结构和布局不合理16
五、城镇化与不合理行政区划的矛盾18
六、城镇化发展战略选择的问题19
第四节 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20
一、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利益20
二、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造成了大量“贫民窟”21
三、有的发达国家走上了“蔓延型”的郊区化道路22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的目标26
第一节 城镇化的历史背景和条件26
一、我国正向重化工阶段前进26
二、我国仍然是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28
三、科技进步预示着农业的无限发展潜力28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目标量的规定性29
一、三个方案的比较29
二、选择适度城镇化目标的依据30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目标质的规定性32
一、城镇化目标质的规定性内容32
二、衡量城镇化质的规定性的参考指标36
第三章 中国城镇化的道路42
第一节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42
一、对城镇化道路的几种不同观点42
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46
第二节 积极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48
一、积极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8
二、我国限制大城市发展的教训53
三、积极发展“多中心”组团式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56
第三节 积极发展中等城市57
一、积极发展中等城市的重要性57
二、大中小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有机序列58
第四节 积极发展小城市59
一、小城市的设置标准59
二、小城市的特点60
三、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小城市的发展60
第五节 积极发展小城镇特别是县城镇62
一、小城镇的类型62
二、小城镇的特点63
三、小城镇发展的重点64
第六节 积极发展都市圈或城市群66
一、一种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66
二、积极发展都市圈或城市群67
第四章 中国城镇化的策略措施70
第一节 又好又快的城镇化70
一、城镇化速度慢了不行70
二、城镇化速度太快了也不行71
三、又好又快的城镇化72
第二节 紧凑型有序发展的城镇化75
一、城镇化的密度、布局和形态75
二、中国只能实行紧凑型有序发展的城镇化模式80
第三节 非均衡重点突破的城镇化82
一、建制镇镇区人口和面积规模很不一样82
二、建制镇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很不一样84
三、建制镇优势和发展潜力很不一样86
第五章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郊区化89
第一节 郊区化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89
一、郊区化的定义和内涵89
二、郊区化的过程及表现92
三、郊区化是城镇化的高级发展阶段99
第二节 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100
一、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现状100
二、中国城市郊区化的若干特点102
三、中国城市郊区化的驱动因素分析105
第三节 城镇化与郊区化的有机结合111
一、郊区化的效应及其约束因素分析111
二、西方国家郊区化中存在的问题115
三、我国郊区化中存在的问题117
四、我国郊区化的路径选择:城镇化与郊区化的有机结合120
第六章 中国城镇化的产业基础126
第一节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126
一、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衡量指标126
二、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演进的重要基础128
第二节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134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135
二、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重要作用136
三、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140
第三节 城镇化与工业化143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理论模式143
二、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演变的实证分析147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54
四、促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构想159
第四节 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163
一、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163
二、我国第三产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及问题167
三、促进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169
第七章 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条件173
第一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173
一、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土地、水、其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173
二、资源节约、布局优化,实现城镇化科学发展177
三、生态良好、人群宜居,实现城镇化和谐发展180
第二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183
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关系的重要性183
二、科学把握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度,实现城镇化与资源利用、环境维护的协调和持续发展184
第三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承187
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的重要性187
二、建设城乡一体化格局与现代化水平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188
三、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特色城镇化188
第八章 中国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1
第一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191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191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的流动194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的结合点201
第二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带动、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201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带动和引领新农村建设202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带动和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举措203
第三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5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205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208
第九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对策211
第一节 建立、健全强化城镇规划制度和城市设计制度211
一、建立、健全和强化城镇规划制度211
二、重视城市设计213
第二节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紧凑型用地模式215
一、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为征购制度215
二、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216
三、改革土地划拨制度,实行城镇土地全方位有偿使用制度217
四、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218
五、提高建设用地的紧凑度218
第三节 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219
一、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农民迁入城镇的门槛219
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制220
三、改革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223
第四节 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城镇化打下扎实基础225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准备更好的前提条件225
二、加快工业的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更强劲的原动力227
三、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强大的后续发展动力228
第五节 改革城镇投融资制度,建立镇级财政和金库229
一、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的多元投资机制229
二、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建立镇级财政和金库230
第六节 调整合并行政区划,建立区域城市联动协作机制231
一、调整合并行政区划231
二、建立、强化区域城市联合、协调、合作机制232
附录234
Ⅰ、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课题总报告234
Ⅱ、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课题分报告之一——乡镇工业的合理集聚与农村城镇化263
Ⅲ、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课题分报告之二——加快上海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问题的研究279
Ⅳ、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课题分报告之三——对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相关政策调整和配套改革的建议293
后记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