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987572.jpg)
- 袁长江,王铁生,杜希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80060043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传统文化-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传统文化概说1
二、中国概说3
三、中国传统文化概说4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11
第一编 中国传统哲学15
第一章 中国传统哲学概述15
一、注重思维的辩证性与整体性15
二、注重理论的社会现实性19
三、独特的、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哲学问题22
第二章 儒家26
第一节 儒学26
一、孔子与“仁”26
二、孟子与“仁政”28
三、儒学的影响30
第二节 经学32
一、儒家权威经典——“五经”32
二、经学的形成33
三、经学的发展与派别34
四、经学的怪现象35
第三节 理学37
一、理学的奠基人——二程37
二、朱熹——理学派的集大成者39
三、陆九渊——心学派的代表41
四、王守仁——心学的主要继承者42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44
第三章 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48
第一节 道家48
一、老子49
二、庄子51
三、魏晋玄学54
第二节 法家58
一、法制思想与历史进化观念59
二、“缘道理以从事”与“因人情”60
三、反对“前识”,注重“参验”60
第三节 墨家61
第四节 名家、阴阳家63
一、名家63
二、阴阳家64
第二编 中国传统文学71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学概述71
一、先秦文学71
二、秦汉文学72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73
四、唐代文学75
五、宋代文学76
六、元代文学78
七、明代文学80
八、清代文学82
第五章 韵文86
第一节 诗歌86
一、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86
二、古代诗体的文体特征100
三、古代诗歌的体式102
第二节 词106
一、词的名称和起源106
二、词的发展演变108
三、词的体制特点111
第三节 曲114
一、曲之名称及流变114
二、散曲的发展116
三、散曲的体制特点118
第四节 赋120
一、“赋”的名称和赋体的起源121
二、赋的发展演变121
三、赋的体式124
第六章 散文128
第一节 散体文128
一、散体文的产生与发展128
二、散体文的特征135
三、散体文的分类136
第二节 骈文140
一、骈文的形成与发展140
二、骈文的特征142
第七章 小说、戏曲147
第一节 小说147
一、文言小说147
二、白话小说之一:话本小说151
三、白话小说之二:章回小说153
第二节 戏曲160
一、戏曲的萌芽和雏形时期——先秦至宋金160
二、戏曲的成熟时期——元杂剧160
三、戏曲的繁荣时期——明清传奇163
四、戏曲的转折期——清代“乱弹”164
第三编 中国传统史学文化169
第八章 中国传统史学文化概说169
一、史官、史籍和史学169
二、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171
三、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76
第九章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17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史学179
一、远古的传说179
二、史学的萌芽180
三、史学的产生181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史学183
一、秦代的史学183
二、两汉的史学184
三、两汉的史学特点18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188
一、史学的新发展188
二、史学发展的原因189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191
第四节 唐宋时期的史学194
一、唐代的史学194
二、宋代的史学196
三、元代的史学198
四、唐宋史学发展的特点199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史学200
一、明代的史学201
二、清代的史学202
三、明清史学的特点203
第十章 中国传统史学的伟大成就205
第一节 古史类205
一、《尚书》205
二、《国语》205
三、《战国策》206
第二节 编年类207
一、《春秋》207
二、《左传》208
三、《资治通鉴》209
第三节 纪传类213
一、《史记》213
二、《汉书》216
第四节 纪事本末类217
第五节 政书类219
第六节 史评类221
一、《史通》222
二、《文史通义》224
第四编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教育文化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229
第一节 概述229
一、政治思想229
二、政治制度231
第二节 政治思想233
一、民本思想233
二、反专制思想236
三、西学的介入和新的社会思潮的出现238
第三节 政治制度242
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决策系统242
二、文官选任制度246
三、监察制度249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253
第一节 概述253
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特征253
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功能258
第二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259
一、先秦时期259
二、秦汉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260
三、宋元到明中期的伦理思想262
四、明末到鸦片战争时期的伦理思想263
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64
一、注重人伦,倡导友爱264
二、为政以德,以德治天下267
三、以礼治天下269
四、重义轻利伦理思想270
五、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注重道德修养271
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传统272
七、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仁爱”思想272
八、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273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276
第一节 概述276
一、先秦时代的教育276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教育277
三、宋至清中叶时期的教育278
四、中国近代教育279
第二节 教育思想280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作用和目的280
二、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原则283
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理论284
四、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286
五、关于治学态度和方法287
第三节 教育制度289
一、官学制度289
二、私学制度291
三、书院制度292
四、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科举制292
第五编 中国传统科技、艺术、宗教文化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299
第一节 概述299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300
二、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301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301
四、李约瑟问题的提出及其答案30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农学303
一、先秦时期303
二、秦汉时期305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307
四、隋唐时期307
五、宋元时期308
六、明清时期309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309
一、夏、商、周三代310
二、春秋战国时期311
三、秦汉时期312
四、东晋、南朝时期312
五、隋唐时期313
六、宋元时期313
七、明清时期314
第四节 中国古代医学315
一、先秦时期315
二、秦汉时期316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317
四、隋唐时期317
五、宋元时期318
六、明清时期319
第五节 中国古代算术320
一、中国数学文化的萌芽320
二、中国数学文化的奠基320
三、中国数学文化发展的高峰322
四、中西数学文化的融合323
五、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324
第十五章 中国传统艺术325
第一节 概述325
一、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背景325
二、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326
第二节 音乐舞蹈327
一、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327
二、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歌曲330
三、中国传统乐器和器乐332
四、中国舞蹈的起源与发展332
第三节 书法绘画335
一、中国书法艺术335
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340
第四节 建筑园林艺术342
一、宫殿343
二、坛庙343
三、陵墓344
四、佛寺建筑344
五、民居346
六、园林347
第十六章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348
第一节 概述348
一、宗教的起源和本质348
二、宗教的界定349
三、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350
第二节 佛教351
一、佛教的创立与传入中国351
二、佛教的经典及基本教义353
三、佛教的主要仪式、节日354
四、中国佛教文化355
第三节 道教357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357
二、道教的经典及基本教义358
三、道教的主要礼仪及节日359
四、中国道教文化360
第四节 伊斯兰教361
一、伊斯兰教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362
二、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及经典364
三、伊斯兰教的主要礼仪、节日365
四、中国伊斯兰教文化367
第五节 民间宗教信仰368
第十七章 汉字文化370
第一节 概述370
一、文字与文化370
二、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371
三、汉字文化的界定372
第二节 字形与文化372
一、汉字构形的基本原理——传统“六书”373
二、汉字建构的基本精神——人本主义375
三、汉字构形的文化内涵——古文化的化石378
四、汉字构形的发展趋势——中庸之道380
第三节 字音与文化381
一、字音与中国传统文学381
二、谐音与汉民族的传统心理384
第四节 字义与文化386
一、字义的丰富性与释义方法的多样性386
二、字义说解的人文性388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礼俗文化392
第一节 概述392
第二节 婚姻392
一、“野蛮婚姻”阶段392
二、“文明婚姻”阶段393
第三节 丧葬395
一、我国古代的丧葬形式395
二、古代的丧葬仪式396
三、棺与椁398
四、殉葬与随葬品398
五、服丧399
第四节 朝觐和聘问401
一、朝、觐、会、同和聘问401
二、赞礼与相402
三、礼物402
四、聘问过程403
第五节 祭祀404
一、祭神404
二、祭祖404
三、有关祭祀活动的一些其他内容405
第六节 车马服饰饮食什物407
一、车马407
二、服饰409
三、饮食411
四、什物412
第七节 古代的姓氏、名号、避讳415
一、姓氏415
二、名、字、号416
三、避讳418
主要参考文献420
后记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