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理论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理论导论
  • 李士,徐治立,李成智等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2571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创造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理论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引论 创新理论的源流1

一、创新研究的起源1

二、创新理论的分化3

三、创新理论的综合发展7

四、创新研究领域的拓展12

第一章 创新本质论:创新究竟是什么15

第一节 创新的本意与含义15

一、对创新的不同理解15

二、语言学上的创新本意19

三、常用创新的多重含义22

四、宇宙系统观视野的创新26

第二节 创新的本体论与生成论30

一、古希腊本体论的创新观30

二、中国古代生成论的创新思想34

三、现代宇宙论中的创新观37

四、自然界创新的相对性与持续性41

五、自然人的创生45

第三节 作为人类生活本质的创新49

一、作为人类生存本质的创新49

二、作为美感的创新53

三、作为社会发展不竭动力的创新56

四、作为人类进步灵魂的创新60

第四节 作为人类创新本质展现的各种形象63

一、创新的经济形象63

二、创新的社会形象66

三、创新的历史形象69

第二章 创新系统论:创新发生在哪里74

第一节 创新的要素、系统与环境74

一、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74

二、创新系统的要素与类型76

三、创新系统的结构与属性85

四、创新系统的环境90

第二节 主体能力、个体思维和组织协调93

一、创新主体的形态93

二、创新主体的能动性96

三、创新思维及其特征98

四、创新组织及其协调102

第三节 创新的客体及其属性104

一、创新客体的形态与属性105

二、创新客体的结构与功能108

二、创新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111

第四节 创新系统的演化与控制111

一、创新系统的稳定性与演化性111

二、创新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113

三、创新系统演化的一般模式115

四、创新系统演化的控制118

第五节 国家创新系统与创新型国家122

一、国家创新系统的含义与实质122

二、国家创新系统的内容、结构与功能123

三、作为特定创新系统的创新型国家127

四、国家创新系统与创新型国家的关系131

第三章 创新过程论:创新怎样实现的134

第一节 创新过程的实现机制134

一、创新过程的自然机制134

二、创新过程的社会机制140

三、创新过程的实现模式145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动力与激励147

一、创新过程的作用要素148

二、创新过程的动力范式150

三、创新过程的内在动力154

四、创新过程的外在激励156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关联159

一、继承与创新过程的本质159

二、继承与创新过程的机理162

三、继承与创新过程的中介166

四、继承与创新过程的耦合168

第四节 知识创新与技术转移过程174

一、知识创新过程的结构与生成174

二、知识创新过程的特点177

三、技术转移过程的结构与生成181

四、技术转移过程的隐性知识183

五、知识创新与技术转移的互动过程184

第四章 创新环境论:创新如何被促进187

第一节 社会环境对创新的影响187

一、社会环境对创新的作用187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创新的影响189

三、社会环境对创新主体的制约192

第二节 教育与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193

一、教育与创新型人才193

二、创新型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197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策略199

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205

第三节 文化与创新:适合创新的文化因子211

一、文化是创新的土壤211

二、中国文化创新能力解析213

三、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218

第四节 体制与创新:有利于创新的体制221

一、体制是创新的社会支撑221

二、国外创新体制的借鉴与反思224

三、创新体制基本层次的建构228

四、创新体制主要领域的建设237

第五章 创新价值论:创新结果的评价242

第一节创新的功能、目标与结果242

一、创新的功能242

二、创新目标及其特点249

三、创新结果的含义和特点251

四、创新目标与创新结果之间的关系254

第二节 创新的价值与评价257

一、创新的价值257

二、创新的评价260

三、创新价值与评价的关系264

第三节 创新价值的异化266

一、创新价值异化的追溯266

二、创新价值之异化形象269

三、创新价值异化的根源270

四、创新价值异化之规避275

第四节 多元的创新价值标准与综合评估277

一、创新的价值标准与创新系统的关联277

二、多元的创新价值标准及其关系281

三、创新综合评价的作用和意义286

四、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89

第五节 创新系统基本价值的实现292

一、创新的基本价值292

二、当前我国创新活动的基本价值294

三、我国创新系统活动价值实现的路径297

主要参考文献302

后记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