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 殷代奴隶制社会史 修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 殷代奴隶制社会史 修订本
  • 吴泽著 著
  • 出版社: 棠棣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53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 殷代奴隶制社会史 修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殷代帝王名谥·世次·世系及年数3

第一节 帝王名谥·世次与世系3

殷代地理与帝王名谥·世次·世系及年数研究的必要3

殷本纪中载殷帝王的名谥世次与世系3

第一编 殷代世系·地理与殷族的建国3

卜辞中所见殷代先公先王的名谥4

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之世次6

一 上甲至示癸六示卜辞7

三 祖乙至武乙六示卜辞8

二 上甲至祖乙十三示卜辞8

卜辞所见殷代世次与殷本纪世次之比较10

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世系11

帝喾至主癸的年代13

第二节 殷代的年数13

汤至纣的年代15

关于殷代年数问题16

一 中商·西土与北土之地名24

第二章 殷代的政治地理与自然环境24

第一节 政治地理24

研究殷代地理的困难24

五方的划分与中商地望25

西土的疆域和方国27

北土的疆域和方国35

二 东土·南土·邦畿及佃猎区的地名37

东土的疆域和方国37

南土的疆域和方国38

邦畿与佃猎区41

三 国内都邑·属国方位与国外世界形势44

都邑·属国方位44

国外的世界形势47

四 殷代四疆异族鄰邦图48

五 殷代时的世界51

埃及巴比伦的文明与地理环境60

第二节 自然环境60

黄土的特性与农业生产61

殷代的文明与地理环境61

仰韶龙山小屯三系文化的出土及其特点63

一 仰韶小屯龙山与后冈文化出土情形及其特点63

第一节 从龙山小屯文化之分布工农发展研究起63

第三章 殷族的起源与殷族的建国研究63

后冈三层出土情形与实物67

二 小屯龙山仰韶与后冈三层及其他文化之关系68

小屯龙山仰韶与后冈三层出土文化之关系68

其他出土遗物及其文化系统70

三 龙山小屯与仰韶三系文化之关系71

后冈仰韶层与龙山层及仰韶系与龙山系文化之关系71

后冈龙山层与小屯层文化及龙山系与小屯系文化的关系74

一 龙山小屯仰韶文化与夏殷族的关系79

龙山小屯文化与殷族之关系及殷族源流79

第二节 殷族源流及其建国过程79

仰韶文化与夏族的关系79

二 夏族殷族的关系及殷族的建国过程82

从仰韶龙山小屯文化看夏殷二族的关系及殷族的建国过程82

六 殷帝喾前(后冈仰韶文化时)夏殷二族的地域83

七 殷祖契至上甲微时(后冈龙山文化时)夏殷二族的地域86

八 殷祖上甲微列殷代(后冈小屯文化时)夏殷二族的地域88

第一章 生产技术基础——青铜器93

第二编 殷代社会的经济构造93

一 殷代青铜器的渊源与成分93

问题的提起93

第一节 殷代青铜器的渊源·成分·形制与时期93

殷虚中铜器石器骨器的出土情形95

九 殷虚文化层铜范95

石器铜器骨器的关系如何96

一○ 矢的演进97

一一 刀的演进98

殷代青铜器的合金成分99

二 殷虚铜器形制及其时期101

一二 斧的演进甲101

铜斧的形制及其时期101

二二 斧的演进乙102

一四 矛的演进104

一五 殷虚出上铜矛104

铜矛铜刀的形制及其时期104

第二节 殷虚石器青铜器并存问题105

为什么石矢多?铜矢少?106

一 生产技术基础青铜器?金石器?石器?106

石器金石器青铜器并存问题107

二 殷代农耕工具的性质问题111

殷虚尚未有铜制农耕工具出土111

殷虚钢制耕具少出土可能112

殷代耕具是青铜器,不是石器112

一六 空头环筒斧瞿图114

殷代是青铜器时代118

三 关于殷代用铁问题118

殷代用铁论者的见解118

殷虚尚无铁器之出土119

关于「取属取段」问题120

结论121

一七 将军盔(炼锅)竖剖图121

第二章 耕地土壤·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127

第一节 耕地土壤·地形·土地占有制与耕地区划127

一 耕地土壤水利与农业灌溉127

耕地土壤水利127

地形方景与主要农业谷物129

二 土地占有制与耕地区划131

殷代土地占有制131

耕地区划136

第二节 农业生产状况139

谷物种类139

一 谷物种类·耕作技艺·方式与步骤139

怎样插苗栽禾的?140

甲骨文字上所见列的犂耕142

所谓耤田耤农——殷人怎样耕地的?144

所谓「耦耕」——协力合耕146

关于犂耕与耦耕问题148

关于水利灌溉问题150

农业植物与蚕桑与种植151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153

怎样春米春麦?怎样吃食?156

酒鬯的酿造与消耗158

二 农业生产的发达状况158

农业贞卜与帝王亲耕163

第一节 畜牧经济状况174

第三章 畜牧经济与渔猎经济174

畜类的名称174

一 家畜种类与家畜劳动174

家畜牛马的劳动177

怎样养猪养马的呢?181

二 用牲方法与数量问题183

怎样吃羊肉的?183

祭祀用牲的方法与数量184

关于用牲数量问题187

三 关于畜牧与农业在生产中的地位问题189

从卜辞风雨贞卜记录看畜牧与农业的地位189

以武丁时贞卜带妌农事之辞为例191

渔业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198

第二节 渔猎经济状况198

一 渔业意义及其概况198

捕鱼技术与矢问题199

二 狩猎概况与帝王「逸」的生活201

狩猎物及狩猎物之应用201

狩猎的方法产203

关于踦射佃猎206

所谓[焚田」与「火田为狩」辩207

狩猎白卜数量及殷末狩猎之盛209

三 狩猎的意义与狩猎的经济地位213

狩猎地域与狩猎之政治意义213

狩猎业的经济地位215

土木工事与居屋建筑220

一 工事种类及其作物220

第一节 手工工艺及其分工220

第四章 手工工艺与商业经济220

缝工皮革工及其作物产227

一八 殷虚出土铜针、铜锥、石纺墜图228

陶工金工及其作物229

一九 单爵的原始231

二○ 觚的起源231

二一 觵的起源232

二二 觶的起源232

二三 陶瓿陶?图234

二四 鼎鬲的原始235

二五 甗甑图236

二六 皿盘系饭洗器237

从工艺制作所示文化时代238

骨工石工竹工及其作物239

二七 蓝纹图241

手工工艺之繁荣243

二 手工工艺与分工之发达243

分工的发达245

第二节 商业经济状况251

商业都市的存在251

一 商业都市与交通251

商业交通的范围与交换物255

商业交通时间与工具258

二 货币经济与奴隶卖买259

货币经济的发达259

奴隶的买卖与赏赐265

第五章 殷代社会的经济关系270

第一节 生产劳动的基本担当者是谁?270

奴隶的产生270

卜辞中所见之奴隶——奴、仆、奚、俘、臣、民、童、妾、宰272

奴隶怎样生产工作及其他劳动的?274

以羗奴担当的生产劳动情形为例279

贡物的种类:屯、冎、?、槃及其他285

一 贡物285

第二节 贡纳制285

骨臼刻辞中所见「示屯」的诸侯、地域、次数与屯数289

其他次要贡物之次数与数量292

殷代贯纳制之形成294

二 贡纳制之内容及其本质294

进贡制的政治形能295

贡纳纳容:奴隶、土地、实物、美女的贡纳299

劳动力与土地所有的特性307

第三节 殷代社会的性质问题307

殷代是奴隶社会制310

第六章 殷代社会经济的亚细亚的特点313

土地图有、农村公社的保存与家属小土地的生产制313

原始氏族组织的残存314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贡纳制316

殷代社会「亚细亚的」特性317

奴隶制经济的成立319

第一节 奴隶制经济的成立与发展319

第七章 殷代经济的发生发展与没落319

殷代奴隶制经济发展程度320

奴隶制生产的特点与进步性324

第二节 殷代奴隶制经济的解体324

二八 「我奚不足」甲片325

奴隶劳动的缩小与封建生产方法的孕育325

奴隶与自由民的反抗破坏经济机构326

周族的革命摧毁了殷代经济机构329

殷代给西周封建制经济的历史准备330

第一章 社会构成336

第三编 殷代社会的政治构造与家族制336

一 帝王贵族们的一群336

王或帝或子的社会地位336

第一节 社会构成的具体内容336

世俗贵族诸侯伯——侯伯妇子男田340

诸侯伯之由来及其分布情形343

侯伯之分布与「等爵制」「畿服说」346

僧侣贵族御史卿吏349

御、史、巫、吏、尹等的职位及分布351

异族首长生卿邦伯352

帝王贵族间之主属关系353

奴隶:童仆射御奴牧355

二 童仆臣妾奴牧与自由民355

关系于「臣」「小臣」357

惰农、畜民等自由民360

三 关于殷代封建制社会论362

殷代社会关系系构成的特点与殷代封建社会论的提出362

关于封赐贡纳的意见362

关于公侯伯子妇之称的考察363

所谓「六等爵」制364

「称册受命」与「令周侯」的册令封爵说365

关于防边、征伐服役等所谓「封建侯伯」的义务366

问题的重点在那里?367

结论——殷代非封建制社会368

第二节 殷代政治形势之发展375

一 汤至盘庚时代的政治形势375

殷代政治形势的三阶段375

定制建国,伊尹放逐太甲376

大戊中兴与盘庚迁都378

武丁的武功政绩——「盛天子」379

二 小辛至武乙时的政治形势379

祖甲的昏庸,武乙射天382

奴隶自由民的暴动革命?383

三 文丁至帝辛时的政治形势383

贵族诸侯伯的反抗385

异族联盟的革命进军武王伐纣386

第三节 神权与王?的逐变391

一 科学·鬼神观念与僧侣贵族的关系391

古代科学与僧侣贵族391

僧侣贵族与鬼神观念394

神权政治之确立396

二 神权政治的确立与僧侣特权396

僧侣贵族的政治权力398

三 神权的消沉与君权的抬头402

神权的消沉与君权的抬头402

王权抬头的原因406

第四节 军事组织与军事战争409

一 对外作战的意义、作战技术与军事组织殷帝国对外战争的意义和性质409

用什么武器作战的呢?412

怎样作战的?413

军事组织417

殷鬼、殷土、般苦战争419

二 殷鬼·股土·般苦与殷人战争419

帝辛征人方422

一 贵族生活的腐化与统治机构的败坏428

第五节 殷帝国的覆亡428

君主贵族生活的腐化428

统治机构的败坏430

二 奴隶自由民异族的解放运动与殷的覆亡432

自由民的解放运动的高涨432

从属异族的解放运动的高涨433

牧野之战与殷帝国的灭亡435

第二章 殷帝国的构成及其具体形能438

殷代国家的起源438

第一节 帝国的起源及其构造438

一 帝国的起源与机构438

政治组织与制度439

二 帝王特权与国家的本质443

帝王的特权的本质443

殷代国家的性质445

共公的强制权力—刑罚牢狱446

三 公共的强制权力与国家的特点446

「领受贡纳物的国家」451

历史上国家权力的两种形能454

第二节 帝国权力的形态454

殷代专制主义君主制的国家形能456

关于「民会」或「协议会」的性质问题459

卜辞中听见亲属称谓462

第三章 家族制与继承制462

第一节 家族制度问题462

一 半群婚制?还是一夫一妻制?462

殷代半血缘家族论者的论据是什么?464

二九 三商句刀465

二 是一夫一妻制466

所谓「多母」或「多妻」466

所谓「多父」或「多夫」469

殷代是一夫一妻制家族471

第二节 继承制度问题473

一 所谓「兄终弟及」473

殷帝王继承系统473

所谓兄终弟及制问题475

二 是嫡长继承制477

嫡庶之分与嫡长继承制的确立477

几句结语483

第四编 殷代社会的意识形态491

第一章 古代宗教的体系及其具体形态491

第一节 宗教体系及其本质491

一 般人的鬼神思想491

殷人对鬼的崇拜491

三○ 殉葬图492

三一 用作明器的铜戈493

殷人对自然神的崇拜—多神教诸崇拜496

三二 明义士藏龟498

跋500

鬼神对于人类的祸福休处的作用502

古代宗教体系的建立主宰神天帝的确立505

二 古代宗教体系及其本质505

古代宗教的本质508

第二节 巫·巫教与巫术510

一 巫、巫教及其宗教形态510

巫教的形成及其种种510

巫的性别与职事512

巫,如何通上下神明的呢?514

三三 殷虚出土大龟四版鑽灼图515

二 祓禳的巫术与思想516

鬼神的善恶·祓禳与祭祀516

关于巫舞与王舞523

祭祀用牲祭法与种类525

祭祀仪式527

祭祀种类530

三四 石宗图541

风雨气候璺歉与疾病死亡的观察543

一 古代科举543

第一节 科学·文字与文体543

第二章 古代科学·文字·学术543

天文历数545

三五 甲子表551

甲骨文字的体例及其演变554

二 文字·书法·典册554

三六 龟甲文字555

三七 甲骨片上的象征?甲骨文字556

文字的书写法作风与典册558

三八 甲文书体文笔作风561

三九 甲文刻笔次序566

第二节 艺术·歌舞与音乐567

一 艺术—铜器陶器之形制雕刻及花纹567

由原始艺术到古代艺术567

铜器陶器形制艺术的进步569

铜器陶器的镂刻与纹之进步570

四○ 獸头铜节570

殷代陶器刻纹及其特色574

四一 蝉纹图574

四二 陶器刻纹577

其他饰物艺术577

殷代宫庭艺术的转色578

二 歌舞与音乐579

歌舞:九代与九歌579

音乐与殷纣的亡国5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