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887199.jpg)
- 顾冠群,龚位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0560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
?1.1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1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2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
?1.2 计算机网络3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4
1.2.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5
第三节 铁路计算机网络发展概况*5
第三节 终端6
1.2.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9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9
第一节 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13
第二章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13
一、数据传输系统13
二、数据通信系统模型及其组成14
三、数据通信方式14
1.2.5 协议的基本概念14
第二节 数据传输原理17
?1.3 计算机网络应用举例17
1.3.1 分布式信息系统17
一、信息交换代码18
二、基带传输19
1.3.2 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19
1.3.3 事务处理系统21
?1.4 标准制定机构23
1.3.4 网络的其它应用23
2.1.1 ARPA网的演变26
2.1.2 ARPA网的组成26
?2.1 ARPA网26
第二章 ARPA网与SNA26
三、频带传输29
四、多路复用及同步31
2.1.3 ARPA网的体系结构32
2.1.4 ARPA网中的信息流动33
五、差错控制33
2.1.5 TELNET协议34
2.2.1 SNA36
?2.2 IBM公司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36
2.1.6 ARPA网的运行管理36
2.2.2 SNA的逻辑结构39
第三节 数据传输设备39
一、200波特调制解调器*40
二、调制解调器与通信控制装置接口41
第四节 通信线路43
一、传输介质44
二、通信线路特性45
第三章 计算机通信基础45
3.1.1 电信45
?3.1 数据通信概述45
3.1.2 消息和信考的类型46
三、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及信道容量47
3.1.3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47
3.2.1 传输信道48
.?3.2 物理层工——数据传输48
3.1.4 数据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48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50
3.2.2 传输线路类型51
3.2.3 通信编码52
一、通信控制原理53
第一节 通信处理机53
3.2.4 传输方式54
二、通信控制设备的分类57
3.3.1 通信设备59
?3.3 物理层Ⅱ——数据通信设备和接口59
第二节 主计算机系统与接口63
一、计算机网络对主机的要求63
3.3.2 数据终端设备与数据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65
二、主机与网络的接口65
一、终端的结构原理67
二、终端的功能及类型67
三、简易终端68
3.3.3 其它物理层接口标准68
四、智能终端69
五、虚拟终端70
?3.4 数据通信71
3.4.1 差错检测71
一、交换及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71
第一节 交换及交换方式的分类和性能比较71
第四章 报文分组交换、路径选择及流量控制71
二、交换和复用及集中的关系72
三、交换方式的分类及其特性比较75
3.4.2 传输控制规程77
二、报文分组交换基本原理79
一、定义79
第二节 报文分组交换79
第三节 报文及报文分组的传送格式84
一、面向字符型的报文及分组的格式84
二、报文头和报文分组头的格式85
三、面向比特型报文分组的格式86
第四节 路径选择86
一、路径选择的目的、要求及分类87
二、简单的路径选择算法88
三、具有适应能力的路径选择算法91
3.5.1 “存贮—转发”93
?3.5 通信子网93
3.5.2 网络层的功能94
3.5.3 路由选择95
3.5.4 流量控制100
四、分层路径选择*101
第五节 流量控制102
一、流量控制的目的和要求102
二、报文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流控103
?4.1 开放系统互连(OSI)基本参考模式105
4.1.1 OSI的由来105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05
4.1.2 开放系统互连环境106
三、Isarithmic方法107
4.1.3 OSI参考模式的体系结构107
4.1.4 分层原则108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109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协议概述109
4.1.5 同等层之间实体的通信110
一、面向字符的通信控制规程110
二、面向比特的通信控制规程110
第二节 面向字符的通信控制规程111
一、字符规程的基本特性111
二、BSC简介111
4.1.6 服务访问点和服务原语111
4.1.7 标识与定址113
4.1.8 数据单元115
4.1.9 层操作要素116
第三节 面向比特的通信控制规程119
一、比特规程的基本特征119
二、HDLC简介120
4.1.10 OSI的管理121
4.2.1 物理层122
?4.2 低层协议122
4.2.3 网络层123
4.2.2 数据链路123
第四节 X.25建议124
4.3.2 运输层的各种功能124
4.3.1 运输层概述124
一、DTE/DCE接口特性124
?4.3 运输层124
二、链路级协议125
4.3.3 运输层协议128
三、分组级协议129
?4.4 会话层131
4.4.1 会话层的目的和功能131
4.4.2 同步和活动控制133
4.4.3 会话服务定义136
4.4.4 会话协议规范140
?4.5 表示层140
4.5.1 概述140
4.5.2 表示上下文142
第六章 DECNET网络软件143
第一节 DECNET概述143
一、DECNET网络软件的一般特征143
二、DECNET的内部结构145
4.5.3 表示服务定义145
第二节 DDCMP报文格式及控制顺序146
一、报文格式146
4.5.4 表示协议规范146
4.5.5 抽象语法表示1(ASN.1)147
二、链路管理148
三、链路控制顺序150
第三节 NSP报文格式及控制顺序150
一、NSP的一般报文格式151
?4.6 应用层152
4.6.1 应用层概述152
二、逻辑链路的状态变化152
三、链路控制顺序153
第四节 DAP报文格式及控制顺序153
一、DAP报文格式154
4.6.2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155
二、DAP报文类型155
三、DAP报文交换的一般控制顺序157
第五节 DECNET任务间通信调用命令*157
一、DECNET任务间通信概述157
4.6.3 文卷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158
二、DECNET任务间通信一般过程159
三、FORTRAN任务间通信调用命令161
4.6.4 虚拟终端(VT)167
4.6.5 电文处理系统(MHS)和面向电文的正文交换系统(MOT IS)172
四、FORTRAN远程文件存取命令172
五、FORTRAN远程任务控制174
一、终端通信实用程序(TLK)175
第六节 终端通信和文件传输实用程序*175
4.6.6 作业传送与操纵(JTM)176
二、网络文件传输实用程序(NFT)177
第七节 DECNET网络软件的初步评价179
5.1.1 概述180
?5.1 公共数据网180
第五章 公共数据网和局域网180
第七章 ARPA网络实例182
第一节 ARPA网络概念182
第二节 ARPA网络信息传输过程182
一、报文在网络中的传输形式183
5.1.2 X.25建议184
二、传输报文报头及报文分组头的格式184
第三节 IMP及TIP的结构及软件187
一、IMP及TIP硬件结构187
二、IMP及TIP软件188
5.1.3 公共数据网的组成192
第四节 ARPA网络协议192
一、IMP-IMP协议192
二、HOST-IMP协议192
三、HOST-HOST协议193
四、用户级协议194
第八章 排队模型及参数分析197
第一节 排队模型197
第二节 M/M/1排队模型198
一、泊松过程198
二、报文到达率及到达间隔时间199
5.1.4 办组组装/拆卸设备(PAD)199
三、服务时间分布200
四、排队系统队长及时延200
?5.2 局域网200
5.2.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00
五、考虑重发报文时的排队系统202
六、γ%时延203
5.2.2 局域网的通信结构204
第三节 M/G/1排队模型204
一、基本关系式204
二、排队系统平均队长及平均时延207
第四节 多服务员的及考虑优先级的排队模型*209
一、M/M/M排队模型209
二、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排队模型212
一、数据单元的排队模型214
第五节 离散型报文长度*214
二、报文长度为几何分布时的参数分析215
第六节 有限缓冲器容量217
一、M/M/1有限缓冲器容量217
二、M/G/1有限缓冲器容量218
三、动态分块存贮*224
5.2.3 局域网的高层协议224
?5.3 网络互连226
5.3.1 网络互连的需要226
5.3.2 转发器和信桥228
第九章 计算机网络设计228
第一节 概述228
第二节 连通性与可靠性229
一、连通性229
二、连通度与割集230
三、连通度测试231
5.3.3 信路和信关231
四、网络可靠性232
第三节 链路容量及流量分配234
一、用分析法的链路容量分配235
5.3.4 X.75协议239
二、链路容量分配的计算机算法239
6.1.1 智能用户电报(Teleter)242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242
?6.1 新型通信业务242
6.1.2 图文传视(Videotex)245
?6.2 MAP和TOP247
6.2.1 计算机综合自动化制造系统(CIMS)247
三、流量分配问题*248
6.2.2 MAP249
一、连接方式的优化算法251
第四节 集中式网络设计251
6.2.3 TOP252
6.3.1 数据安全概述254
?6.3 网络数据安全254
6.2.4 CNMA254
6.3.2 数据加密算法256
二、结点的布局问题257
6.3.3 网络安全体系258
?6.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60
6.4.1 ISDN的演变260
第五节 分布式网络设计260
一、 支路交换法260
二、割集饱和算法261
6.4.2 ISDN的传输结构261
6.4.3 ISDN的接口协议262
?6.5 协议的描述、实现、验证和测试263
6.5.1 协议的描述263
三、分层网的优化*263
第十章 地区网和报文分组广播系统265
第一节 地区网的特点265
一、局部计算机网和远程计算机网及I/O总线的关系265
二、地区网的拓扑结构特点266
6.5.2 协议的实现267
三、网络的控制结构267
四、地区网络的接口269
6.5.3 协议的验证270
第二节 ALOHA广播系统及随机访问方法273
一、ALOHA简介273
二、完全随机存取方法274
三、时分化随机存取方法275
6.5.4 协议的测试275
四、避免碰撞系统276
第三节 卫星报文分组交换系统*279
一、概述279
二、多路访问预约系统280
第四节 地区网实例简介281
一、多微型机网(Cm*)281
二、超小型处理机网(C·m m p)282
三、以太网(Ethernet)283
四、剑桥网(Cambridge Ring)283
附录一 代码表及注解285
附录二 母函数性质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