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政府监察院公报1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档案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1999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15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民政府监察院公报1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卷 统战志1112
(一)总序1112
(二)大事纪年1126
1921年1126
1922年1126
1923年1127
1924年1128
1925年1128
1926年1129
1927年1130
1928年1131
1929年1131
1930年1131
1931年1131
1932年1132
1933年1132
1934年1132
1935年1133
1936年1134
1937年1135
1938年1136
1939年1137
1940年1138
1941年1139
1943年1140
1944年1140
1942年1140
1945年1141
1946年1143
1947年1144
1948年1145
1949年1146
1950年1147
1951年1149
1952年1150
1954年1151
1953年1151
1956年1152
1955年1152
1957年1154
1958年1155
1959年1156
1960年1156
1961年1157
1962年1157
1963年1158
1964年1158
1965年1158
1966年1158
1970年1159
1972年1159
1973年1159
1967年1159
1969年1159
1974年1160
1975年1160
1977年1160
1978年1160
1922年4月陈独秀关于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意见1161
中共“二大”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1161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的建立联合战线的建议1161
中共中央“一大”确定的对待其他党派的立场1161
(三)一般政策1161
1922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确定的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针1162
1922年11月刘仁静在共产国际“四大”发言中阐明的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1162
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党宣言1162
中共“三大”关于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议1162
1923年11月中共三届一次执委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国民党改组的决定1163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163
三民主义1163
三大政策1164
1924年2月中共三届二次执委会关于国民党工作问题的决议案116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与组织形式1165
1924年5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在国民党中的工作方针1166
中共“四大”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主张1166
中共“四大”关于工农联盟问题的决议1166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确定的处理与国民党关于的方针1166
192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同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斗争的任务1167
192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关于开展乡村教师运动的方针1167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对国民军工作的方针1167
1926年7月中共扩大的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处理与国民党关系的方针1168
1926年7月中共扩大的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红枪会运动的方针1168
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战线之最低限度共同政纲1168
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为时局与国民党联合战线问题致国民党书1168
1926年7月中共扩大的四届三中全会关于济难运动的工作方针1169
1926年1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的统一战线策略1169
1927年4月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1169
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待小资产阶级的政策1170
1927年7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的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1170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探讨1170
1928年5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对待第三党的态度与政策1171
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对统战工作方针的调整1171
中共“六大”确定的对待第三党的方针1172
1928年六七月间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工人统一战线”的方针1172
中共“六大”确定的统一战线方针1172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争取自由运动的方针与策略1173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1173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满洲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173
1934年1月中国共产党向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提出的紧急建议117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174
1933年10月苏区中央政府和红军代表与十九路军代表签订的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74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阐明的统一战线思想1175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1175
1935年12月毛泽东阐明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1176
1936年4月中国共产党关于创立全国抗日人民阵线的主张1176
1936年4月刘少奇论肃清党内的关门主义冒险主义倾向1176
1936年4月张闻天论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核心1177
1936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对东北军的工作原则1177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制定的统一战线区域内党的工作的基本原则1178
1936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1178
1936年7月中共中央制定的争取哥老会的策略1178
1936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的统一战线思想1178
1937年3月周恩来发表的我们对于修改国民大会法规的意见1179
1937年5月毛泽东提出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号召1179
1937年5月刘少奇论争取全国民主统一与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1180
1937年6月中共白区代表会议确定的对国民党及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1180
1937年6月中共中央拟定的国民革命同盟会组织原则1180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组织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的指示1180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同国民党谈判的十项条件1181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战中地方工作的原则指示中提出的统战策略1181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阐明的统战工作原则1181
1937年11月以阎锡山名义公布的民族革命十大纲领1182
1937年11月毛泽东关于在山西统一战线中进一步贯彻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指示1182
1937年12月毛泽东等关于红军在友军区域内坚持统一战线原则的方针1182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的主张1183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1183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对于国民党防共限共的对策1184
1939年1月周恩来表明的拒绝蒋介石所谓“一个大党”问题的立场1184
1938年7月中共参政员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1184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中共在政府中的工作方针1184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帮助国民党及其军队工作的原则1185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待国民党五中全会的方针1185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统战部工作的指示1185
1939年8月周恩来论述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与守则1185
1939年9月中共七参政员提出的对过去参政会工作和目前时局的意见1186
中国共产党关于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方针1186
1939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待局部武装冲突的原则1186
1940年3月毛泽东论抗日民族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187
1940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顽固派斗争策略的指示1187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争取小党派和中间分子的方针1187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1188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扩大交朋友工作的指示1188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友军工作的指示1188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对苏北名绅的统战工作方针1189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向全国教育界各小派别小团体推广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1189
1940年12月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1190
1940年12月毛泽东关于发展统战工作给彭德怀的指示1190
1940年11月毛泽东等关于对黄埔系军人进行统战工作的指示1190
1940年11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统一战线部的组织和工作问题的指示1190
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对于哥老会、青帮工作的方针1191
中国共产党关于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提出的两个“十二条”1192
1941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时局的决定中提出的统战工作原则1192
1941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前总”2月9日训令的批示1193
1941年3月、5月毛泽东阐明的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1193
1945年4月周恩来在“七大”发言中总结的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1193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成立国军工作部的指示119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反蒋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1195
1947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中央城工部的工作方针及各地城工部工作办法的规定1195
1948年1月毛泽东对统一战线工作经验的总结1196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任务与方针1196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待中间派和中产阶级右翼分子的政策1197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政策1197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197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待民主人士的方针政策1197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民主同盟性质问题的指示1198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待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的指示1198
1949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争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协助接管上海的指示1198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1199
1950年3月李维汉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任务1199
1950年4月周恩来关于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作用的讲话1199
1950年4月周恩来在民主党派领导人座谈会上关于长期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的谈话1200
1950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帮助各民主党派解决失业、学习等问题的指示1200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战略策略方针1201
1950年6月周恩来论全国政协党组活动的方针1201
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1201
1950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各民主党派派党员参加土地改革的指示1202
1950年11月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202
1950年11月薄一波总结的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四点经验1202
1951年1月中央统战会议拟定的协助民主党派发展党员的建议1202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1203
195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镇反中处理涉及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爱国分子问题的指示1203
1951年3月毛泽东对川西区党委关于组织党外民主人士参加土改的经验的批示1204
1951年4月李维汉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和方法1204
195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各级政府中配备适当数目的党外人士的指示1204
195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土改和镇反中对高级民主人士家属照顾和宽大处理的规定1205
1951年6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民主人士”的定义1205
1952年6月周恩来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1205
1952年6月全国省市政协秘书长会议对政协性质的认定1206
1952年6月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关于加强民主党派工作的决定1206
1952年6月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关于改组工商业联合会的决定1207
1952年8月颁布的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1207
1952年6月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关于民主建国会工作的要点1207
1952年9月毛泽东就民主建国会工作方针致黄炎培的信1208
1952年10月周恩来关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国民经济的谈话1208
1953年7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的组织问题1208
1954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关于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和省、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中民主人士安排方案的意见1209
1954年12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1209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表的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谈话1209
1955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1210
1955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加强对民主建国会领导的若干意见1210
1956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的1956年到1962年统战工作方针1211
1956年1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民革、民盟、九三学社召开代表大会和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召开中央会议需要解决的一些情况的报告1211
1955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帮助民主党派工作的指示1211
1956年3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帮助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1212
1956年5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统战部门进行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件的意见1212
1956年6月李维汉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发言中对党的统战工作方针的概括1212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统战工作方针的阐述1212
1956年12颁布的工商业联合会章程1213
1956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检查和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的指示1213
1956年12月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两个文件提出的统一战线工作任务1213
1956年10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民主党派工作几个问题的指示1213
1957年4月周恩来谈中国共产党对香港的政策1214
1957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统战部关于划分左、中、右的标准的建议1214
1958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统战部关于统战工作四级干部会议的报告1215
1958年11月周恩来关于民主党派问题的讲话1215
1959年元旦宴会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宣布的“五不变”政策1215
1959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在民主党派、资产阶级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不进行反右倾的整风运动的意见1215
1960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资产阶级分子高薪、病假工资和退职退休等问题的指示1215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特需供应的报告的指示1216
1962年4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论统一战线的新任务和新发展1217
1961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统战部关于在机关企业和城市人民公社中继续贯彻对资产阶级人们安排政策的意见1217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资产阶级分子精简下放支援生产第一线问题的几点意见1217
1962年5月李维汉提出的《关于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的书面意见1218
1962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党的统战工作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突出问题1218
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民主人士座谈会上的春节祝辞1218
1964年1月中央统战部提出的今后两年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1219
1965年8月彭真提出的对党外人士“松一松”的方针1219
1969年5月周恩来关于不要批斗民主党派领导人的信1219
1975年5月周恩来关于在统战工作中坚持民主协商的批示1219
中共“二大”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主张1220
中共“三大”关于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主张1220
1977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爱国民主党派问题的请示报告1220
(四)民族政策1220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省、市、自治区对台工作任务和组织机构问题的通知1220
1925年10月中共扩大的四届二中全会关于蒙古问题的决议1221
1929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内蒙工作方针122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有关民族政策的规定1221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工作方针1221
1936年8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内蒙统战工作方针1222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宣言提出的政治主张1222
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提出的政策主张1222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少数民族委员会的信提出的内蒙工作方针1223
1937年7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内蒙工作方针1223
1938年10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少数民族工作方针1223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1224
194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基本批准的对回族的政策1224
1940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基本批准的对蒙古族的政策1224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古自治问题的指示1225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内蒙古工作方针1225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少数民族政策1225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的西北局关于伊盟问题基本政策的指示1226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对满族的政策12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民族政策1226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少数民族“自决权”问题的新方针1227
1949年11月毛泽东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1227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1227
1950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慎重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指示1227
1950年5月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1228
1950年11月政务院批准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1228
1950年6月周恩来谈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工作的政策和方针1228
1950年7月邓小平阐述的西南少数民族工作的方针1228
1951年12月李维汉阐述的有关民族政策的若干问题1229
1952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229
1952年2月政务院关于地方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实施办法1229
1952年2月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1229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制订五年建设计划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指示1230
1953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批判大汉族主义的指示1230
1953年7月全国统战会议提出的过渡时期党的民族工作任务和有关政策1230
1956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指示1231
1954年1月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总路线的意见1231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1231
1956年7月李维汉对于和平改革的八条看法1232
1956年7月中共中央对于四川甘孜藏区和凉山彝区民主改革的指示1232
1957年8月周恩来关于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232
1959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平息西藏达赖集团叛乱事件的方针1233
196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233
1961年9月李维汉关于民族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1233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的西藏自治区党委关于支付未叛领代分子和寺庙赎买金及银行冻结存款的请示报告1234
1978年6月新疆自治区党委关于新疆牧区划阶级成分问题的请示报告1234
(五)宗教政策12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中有关宗教政策的规定1235
194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重视天主教、耶稣教教民工作的指示1235
1950年5周恩来谈对待基督教问题的方针1235
1950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的乌兰夫等对新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意见1235
1950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236
195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积极推进宗教革新运动的指示1236
195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汉民族中佛教问题的指示1237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工作的指示1237
1954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宗教工作的任务和方针1237
1956年5月周恩来关于信教的和不信教的要互相尊重的谈话1238
(六)侨务政策1238
1951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处理印尼华侨国籍问题三原则1238
1952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的中侨委党组对土改中处理华侨土地财产的办法1238
195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海外侨民工作的指示1238
1956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的侨务工作的方针、任务与政策1239
1955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1239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党组及中侨委党组关于侨汇及华侨投资问题的报告1239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批转的中侨委党组和中国人民银行党组关于侨汇问题的报告1239
1958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的中侨委党组关于归侨、侨眷加入人民公社后几个具体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1240
1958年12月全国任务工作会议拟定的关于华侨学生工作的几点意见1240
195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中侨委关于争取完成1959年侨汇任务的报告1240
1961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的中侨委关于农村整风整社运动对平调侨眷、归侨房屋家具、侵占侨汇等的处理意见1240
1961年9月中侨委、公安部关于进一步贯彻侨务政策正确处理归侨中若干问题的通知1240
1962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中侨委党组关于所谓“海外关系”问题的报告1241
(七)统战组织1241
非宗教运动大同盟1241
黄埔军校1242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242
反帝大同盟1242
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1243
中国济难总会1243
华侨运动讲习所1243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1243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1243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244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24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244
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委会1244
东北抗日联军1245
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1245
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1246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1246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246
蒙汉抗日同盟军1247
冀中回民支队1247
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1247
国民参政会1247
游击干部训练班1248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248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1248
新疆保卫世界和平民主同盟1249
政治协商会议1249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1249
渤海回民支队12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250
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1250
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1250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1250
(八)统战对象1251
中国国民党1251
中华革命党1251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252
黄埔革命同学会1252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252
中国农工民主党1253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253
生产人民党1254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254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254
上海抗日救国会1254
南京各界救国联合会1255
中国人民救国会1255
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255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255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1256
北平文化界救国会1256
上海职业界救国会1256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南区总部1256
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1256
东北救亡总会1256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1257
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1257
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1257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257
保卫中国同盟1258
西北军1258
东北军1258
中国致公党1259
乡村建设派1259
中华职业教育社1259
中国青年党1259
中国国家社会党1260
统一建国同志会1260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260
中国民主同盟1260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261
中国民主促进会1261
九三学社1261
中国民主建国会1262
迁川工厂联合会1262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26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262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263
中国民社党革新派1263
孙中山主义革命同盟1263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1263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1264
中国佛教协会1264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264
中国道教协会1265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1265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265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1265
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1266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266
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1266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266
(九)重要会议1266
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1267
上海市民代表会议1267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1267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1268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268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1268
“四·三”会议126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269
新政治地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二次会议1269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首次会议1269
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126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270
1950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1270
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271
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1
第一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71
第一次省、市协商委员会秘书长会议1271
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272
第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2
第一次全国民族贸易会议1272
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1272
第一次全国侨务扩大会议1272
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273
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3
1953年11月全国侨务扩大会议1273
第二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7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274
第三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7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274
第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4
第六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5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第一次代表大会1275
第七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275
1957年7月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1276
第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6
第四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76
1957年5月全国工商界人士座谈会1276
第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6
第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7
1958年11月全国侨务工作会议1277
第十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7
第五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7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27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278
西北地区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1278
第六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78
1959年5月各省、市委统战部长座谈会127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278
第十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9
1962年4月全国民族工作会议1279
第七届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79
第十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27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27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280
第八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80
1965年各省、市、自治区统战部长座谈会1280
1973年2月全国政协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26周年座谈会128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280
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及全国侨务会议1281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281
(十)重要事件1281
第一次国共合作1281
孙文越飞宣言发表1281
国民党改组1282
醒狮运动1282
廖仲恺被刺案1283
中山舰事件1283
整理党务案事件1283
五原誓师1284
“三·一八”惨案1284
迁都之争1284
上海市民自治运动1285
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1285
哈密起义1286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1286
雾社起义1286
瑶民起义1287
丘北苗民起义1287
福建事变1287
革屯起义1288
第二次国共合作1288
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1288
1936年中共与张学良的谈判1289
西北大联合1289
1935年底中共与杨虎城的谈判1289
红军与两广地方实力派的谈判1290
绥远抗战1290
七君子事件1290
1937年初国共两党西安谈判1291
1937年3月国共两党杭州谈判1292
1937年6月国共两党庐山谈判1292
何鸣事件1293
1937年7月国共两党庐山谈判1293
1937年8月国共两党南京谈判1294
抗战时期中共对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中央军的统战工作1294
抗战时期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统战工作1295
张君劢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1296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1296
博山惨案1296
平江惨案1296
十二月事变1297
确山惨案1297
深县惨案1297
1940年的国共两党谈判1298
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1298
皖南事变1299
盛世才反共事件1300
1942年的国共两党谈判1300
伊盟事件1301
湘桂黔少数民族起义1301
甘肃海固回民起义1301
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1301
甘南事变1302
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1302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的统战活动1302
高树勋运动1302
旧政协期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联合行动1303
沧白堂事件1303
较场口事件1303
南京和谈期间中共代表的统战活动1304
李、闻血案1304
西安血案1304
下关惨案1304
中共与民主党派抵制伪“国大”1305
民盟被迫解散1305
民主党派在香港的反蒋活动1305
民主党派领导人北上解放区1306
民主党派发表反对北大西洋公约的声明1306
“重庆号”巡洋舰起义1307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307
湖南起义1307
新疆和平解放1307
董其武部接受和平改编1307
两航起义1308
民主党派批判美国政府的白皮书1308
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1308
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1309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第三次国共合作1309
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宣告结束1309
基督教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1309
蒋经国密使李次白“出使”大陆1309
李宗仁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1310
蒋介石密使宋宜山“出使”大陆和谈1310
批判“章罗联盟”1310
特赦战争罪犯1311
60年代中共中央统战部开展的两场错误批判1311
李宗仁归来1311
宽大处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全部在押要犯1312
第六卷 军事志1313
(一)总序1313
(二)大事纪年1339
1921年1339
1922年1339
1923年1340
1924年1340
1925年1341
1926年1341
1927年1342
1928年1345
1929年1347
1930年1349
1931年1351
1932年1353
1933年1355
1934年1357
1935年1359
1936年1361
1937年1362
1938年1365
1939年1367
1940年1369
1941年1371
1942年1373
1943年1375
1944年1376
1945年1378
1946年1381
1947年1383
1948年1385
1949年1388
1950年1391
1951年1393
1952年1394
1954年1395
1953年1395
1955年1396
1956年1397
1957年1398
1958年1398
1959年1399
1960年1400
1961年1400
1962年1401
1964年1402
1963年1402
1965年1403
1966年1404
1967年1404
1968年1405
1969年1406
1970年1406
1971年1407
1972年1407
1973年1408
1974年1408
1975年1408
1976年1409
1977年1409
1978年1410
(三)军事思想1411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1411
朱德的军事理论1412
邓小平的军事理论1413
彭德怀的军事理论1414
刘伯承的军事理论1415
林彪的军事理论1416
贺龙的军事理论1416
陈毅的军事理论1417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1418
徐向前的军事理论1418
聂荣臻的军事理论1419
叶剑英的军事理论1420
粟裕的军事理论14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作战指导原则1421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作战指导原则1421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指导原则1422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指导原则1423
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战略方针1423
中共“五大”以前中央农委关于农民武装问题的方针1424
1926年7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关于军事运动的决议1424
1926年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关于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的方针1424
(四)重要方针1424
中共“五大”关于工人纠察队与武装问题的方针1425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军事工作的态度与方针1425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制定的武装暴动总政策1425
1928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湘鄂赣三省军事运动的方针1426
192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的军事工作一般原则1426
192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的党的军事组织与苏维埃的指挥系统1427
192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军事工作大纲中有关红军建设的规定1427
192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的工农群众武装工作方针1427
192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的军队中党的组织及政治工作方针1428
中共“六大”确定的军事工作方针1428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各级党部军事部组织大纲和军事工作计划大纲的通告1428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报告中提出的武装斗争方针与政策1429
192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员军事化的方针1429
1929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士兵运动的方针1429
192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扩大红军的策略1430
1929年11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兵运工作策略1430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提出的红军建设方针1430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红军建设方针1431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全国红军指挥问题的通告1431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颁布的军事工作计划大纲1432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进攻南昌会师武汉的通电1432
1930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军事委员会的中心工作1432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军事机关组织与系统问题的通知1432
1930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的加强红军建设的方针1433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兵士暴动的策略1433
1930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目前苏维埃工作计划中确定的党的军事领导系统1434
1931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扩大红军学校的指示1434
1931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地方武装的战术与活动方式1434
1931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节省经费的训令1434
1931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红军中党的组织问题的规定1434
1931年8月中共中央提请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红军问题决议案1435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红军问题决议案1435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局关于军事部门与党、群众团体关系问题的指示1435
1932年12月中革军委关于若干军制问题的规定1436
1932年12月中革军委关于地方武装有关问题的训令1436
1932年9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扩大红军的训令1436
1933年2月中革军委关于在红军中设立国家政治保卫分局及其任务的训令1437
1933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1437
1934年1月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政府关于优待红军家属的决定1437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关于红军问题的决议1438
1934年5月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统一连队政治组织的命令1438
1934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局、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破坏部和白军工作的决定1438
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检举问题的训令1439
1934年6月林彪发表的《论短促突击》的文章1439
1934年7月周恩来提出的瓦解敌人的六大纲领1440
1934年9月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关于纠正部队大量减员的各种措施的指示1440
1935年2月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关于优待技术人员的指示1440
1935年4月中革军委关于迅速抢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1441
1935年5月中革军委关于红军过江后方针任务的训令1441
1935年6月中共中央、毛泽东等提出的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总方针1441
193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军事战略方针1442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军事战略方针1442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1442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关于西北红军情况的通报1443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创建根据地,以打通国际路线的计划1443
1936年12月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论述1444
中国工农红军的俘虏政策1444
1937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国民党中央军到抗日战线上来的方针1445
1937年5月中共苏区党的代表会议确定的新形势下党对军队领导的基本任务1445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改编后党与政治机关的组织的规定1446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1446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南方各游击区武装工作方针1446
1937年8月至11月毛泽东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1447
1937年10月毛泽东提出的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1447
1937年10月八路军总指挥部和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对日军俘虏的政策1448
1937年11月刘少奇论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1448
1937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对伪满军工作的指示1448
1938年1月周恩来论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1448
1938年5月毛泽东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1449
1938年5月毛泽东论抗日持久战1449
1938年11月毛泽东论军事战略的转换1450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党在军队中工作的任务和方针1450
1939年3月周恩来论新四军的战略、方针与任务1451
1939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抗大办学方针1451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日伪军工作的方针1452
1940年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1452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瓦解敌军工作的指示1452
1940年7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发布的对日俘政策1453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坚持八路军政治工作独立性原则的指示1453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对待中间派军队的方针的指示1453
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干部教育的命令1454
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军问题的决定1454
1941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皖南事变后我军军事方针的指示1455
1941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1455
1941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敌伪军伪组织的工作方针1456
1941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方针1456
1942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干部教育方针的指示1457
1942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中整顿三风的演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1457
1942年9月总政治部关于部队中知识分子干部问题的指示1458
1942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的指示1458
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各军区、军分区精简问题的指示1459
1943年4月朱德论革命军队的管理原则1459
1944年4月谭政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论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与方针1459
194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1460
1945年4月朱德在中共“七大”上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1461
1945年6月中共“七大”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1461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的方针1462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对待日军俘虏的政策1462
1945年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反攻作战中战略方针的指示1463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对待国民党顽军俘虏的政策1463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目前部队编制问题的决定1464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补充与扩大兵员问题的指示1464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军队纪律坚决执行城市政策的指示1464
1946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复员问题的规定的指示1465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练兵的指示1465
1946年9月毛泽东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1465
1947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1466
1947年5月至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经略中原的战略方针1466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重行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467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1467
1947年9月毛泽东提出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467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制定的军队政治工作方针1468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在部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的通知1468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敌军工作的指示1468
1948年2月至10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469
1948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处理归俘的指示1469
194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470
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1470
1948年9月中共中央确定的解放战争第三年的战略方针1470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1471
1949年2月毛泽东关于变军队为工作队的指示1471
1949年4月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1472
1949年5月中共中央规定的入城部队必须遵守的纪律147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民主运动147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俘虏政策147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待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政策147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新中国军事制度的规定1474
1950年8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1475
1949年12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1475
1950年10月毛泽东提出的志愿军入朝参加战后的战略方针1476
1951年3月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1476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政策1476
1951年9月朱德论统一训练计划加速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477
1952年7月毛泽东给军事学院的训词1477
1952年10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纠正放松军事教育和纪律废弛现象的指示1478
1953年8月毛泽东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1478
1954年11月国防部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的命令1479
1953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确定的军队建设的方针与原则1479
1955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1480
1956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1480
1956年4月毛泽东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1480
1956年9月彭德怀在中共“八大”发言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任务和方针1481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地方党委对军队的领导和密切地方党委同军队关系的指示1481
1958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议阐明的建军方针与原则1482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1483
1959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工作作风若干问题的指示1483
1959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制定的关于军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纲要1484
1959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在干部中普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指示1484
1960年9月林彪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的政治工作四个关系1485
1959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学习提纲1485
1960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1486
1964年12月林彪关于当前部队工作的指示1486
1966年8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绝对不许动用部队镇压学生运动的规定1487
1966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军委、总政关于军队院校“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1487
1966年11月陈毅等接见军队院校师生时的讲话1488
1967年1月中共中央等关于人民解放军“支左”的决定1488
1967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夺权范围的规定1489
1967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军以上领导机关“文化大革命”的几项规定1489
1967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决定1490
1967年3月林彪在军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490
1967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军委文革小组关于军队院校“文化大革命”的指示1490
1967年11月中共中央等关于各级军区机关目前不搞“四大”和军以下部队坚持正面教育的通知1491
1967年12月林彪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指示1491
196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工人进驻军事院校及尚未联合起来的军事院校实行军管的通知1492
1975年1月邓小平提出的军队要整顿的方针1492
1975年7月叶剑英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493
197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军队整顿的任务1493
1977年8月邓小平关于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思想1494
1977年12月邓小平在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494
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时期政治工作方针1494
1978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军委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1495
(五)领导体制1496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制度1496
军队的双重领导制度1497
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1497
中央军事委员会14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1499
人民武装委员会1499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1500
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150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150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5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5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50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体制150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体制1505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体制1506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领导体制15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1508
(六)武装力量体制150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150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1510
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1510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1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体制1512
民主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兵役制度1512
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的战争动员体制1513
(七)政治工作制度1514
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军政首长分工负责制1514
党代表制度1515
政治委员制度1515
政治机关制度1515
支部建在连上1516
军人委员会1517
共青团工作委员会1517
前敌委员会1517
政治教导员1518
政治指导员1518
政治协理员1518
政治工作三大原则1519
三大民主1519
拥政爱民制度1520
尊干爱兵制度1520
拥军优属制度1521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521
军队干部选拔制度1521
军队干部培养制度1522
军队干部考核制度1522
军队干部任用制度1523
军队干部退役制度1524
军队干部下连当兵代职制度1524
军队干部等级制度1524
军队干部福利制度1525
预备役干部管理制度1526
供给制1526
薪金制1526
军衔制1527
授勋授奖制度1527
军队组织工作1528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1528
军队宣传工作1529
军队文化教育1529
军队文化工作1529
军队保卫工作1530
军事审判工作1530
军事法院1531
军事检察工作1531
军事检察院1531
军队中党的纪律检查制度1532
军队的群众工作1532
敌军工作1533
(八)军事法规1533
1930年6月红四军政治部颁发的红军第四军各级政治工作纲领1533
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颁发的红军士兵会章程1534
1930年冬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534
1931年2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总政治部的任务及红军中政治部与政治委员的关系的通令1535
193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1535
1932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153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连队指导员工作须知153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政治委员工作须知1536
1933年7月红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反逃跑十人团组织与工作纲要1537
1933年8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纪律暂行条例1537
1935年9月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奖惩条例1537
1938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颁布的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538
1938年7月新四军政治部颁布的敌军政治工作纲要1538
1938年第十八集团军总部颁布的部队干部、战士津贴标准的规定1539
1939年八路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八路军军法处工作条例草案1539
1940年1月第十八集团军总部颁布的各级锄奸保卫委员会工作条例1539
1942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布的危害军队及妨害军事工作治理暂行条例1540
1941年2月中央军委颁布的军政委员会条例1540
1942年10月八路军总政治部颁布的政治工作条例草案1540
1946年晋察冀军区颁发的暂行军法条例草案1541
1947年7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员会条例草案初稿1541
1949年1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制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人委员会条例草案1542
1949年1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制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支部工作条例草案1542
1950年12月内务部颁布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1542
1950年12月内务部颁布的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1543
1950年11月内务部颁布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1543
1952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544
1954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复员建设军人安置暂行办法1544
1954年11月国防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1544
1954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1545
1955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1545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546
1957年4月国防部关于处理干部就业问题的几项规定1546
1958年3月国务院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1546
1961年6月国防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管理教育工作条例1547
1961年3月总政治部发布试行的省军区政治部等三个政治工作条例草案1547
1961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连队政治指导员工作条例1548
1961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连队党支部工作条例1548
1961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连队共青团支部工作条例1548
1961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1549
1963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1549
1966年10月国防部颁发的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暂行条例草案1550
1978年1月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条例1550
1963年9月总政治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立功条例草案1550
1978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1551
1978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1551
1978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待遇规定155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1552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1552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任免暂行规定15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刑法15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诉讼法155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155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礼节155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155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1555
(九)组织体制1556
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556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1556
中国工农红军的组织体制1556
中国工农革命军1557
中国工农红军155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558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560
中央红军1560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560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561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1562
军委纵队156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1563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156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1564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1565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565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1566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1566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1566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1567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1567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56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1567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56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1568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568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569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156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569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1570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1570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570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1571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1571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1572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1572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1572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1573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1573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1573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1573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1573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1574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1574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1574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1575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1575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1575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1576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157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157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157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1577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157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1578
川东游击军15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15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五军15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15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1578
抗日联军陕南第一军1578
闽赣军区1579
江西军区1579
闽粤赣军区(闽西军区、福建军区)1579
赣南军区1580
湘赣军区1580
湘鄂川黔军区1580
湘鄂赣军区1580
闽浙赣军区1580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1581
中央军区1581
粤赣军区1581
西北军区1581
川陕省军区指挥部1581
湘赣边红军游击队1582
赣粤边红军游击队1582
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1583
湘南红军游击队1583
闽西红军游击队1583
闽赣边红军游击队1584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1584
浙南红军挺进师1584
闽北红军独立师1585
闽东红军独立师和红军游击队1585
鄂豫皖边红二十八军1585
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1586
川滇黔边红军游击纵队1586
东江红军游击队1586
湘鄂赣边红军第十六师1586
鄂豫边红军游击队1586
巴山红军游击队1587
皖西北红军游击队1587
八路军、新四军的组织体制1587
八路军1588
第十八集团军1589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1589
八路军第一二○师1590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1592
八路军第三四三旅1593
八路军第三四四旅1594
八路军第三五八旅1595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1595
八路军第三八五旅1596
八路军第三八六旅1597
八路军山东纵队1597
八路军第二纵队1598
八路军第三纵队1598
八路军第一纵队1598
八路军第四纵队1599
八路军第五纵队1599
八路军留守兵团1600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601
冀热察挺进军1601
东进纵队1601
冀鲁豫支队1602
回民支队1602
南下支队1602
晋察冀军区1602
冀热辽军区1603
冀晋军区1603
冀察军区1603
晋冀豫军区1604
晋绥军区1604
晋西北军区1604
冀中军区1604
吕梁军区1605
雁门军区1605
绥蒙军区1605
冀鲁豫军区1605
冀南军区1606
太行军区1606
鲁南军区1607
山东军区1607
太岳军区1607
鲁西军区1608
胶东军区1608
鲁中军区1608
清河军区1608
冀鲁边军区1609
滨海军区1609
渤海军区1609
河南军区1609
新四军1610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610
山西新军1610
新四军第一支队1612
新四军第二支队1612
新四军第三支队1613
新四军第四支队1613
新四军第一师1613
新四军第二师1614
新四军第三师1614
新四军第四师1614
新四军第五师1615
新四军第六师1615
新四军第七师1615
豫鄂挺进纵队1615
淮北苏皖边军区1616
淮南军区1616
苏北军区1616
苏中军区1616
淮海军区1616
盐阜军区1616
皖江军区1617
鄂豫皖湘赣军区1617
苏浙军区1617
湘鄂赣军区1618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1618
东江纵队1618
珠江纵队1619
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1620
东北人民革命军1620
韩江纵队1620
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1620
东北抗日联军1621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622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1622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1622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1622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1622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1623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1623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1624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1624
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1625
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1625
东北抗日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