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实验分析的吴语语音变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实验分析的吴语语音变异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0042568.jpg)
- 袁丹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385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吴语-语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实验分析的吴语语音变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吴语的内部分区及本书选点说明1
第二节 前人吴语研究综述2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5
一、研究目的5
二、本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6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方法7
第一节 基于实验分析的语音变异研究7
一、“语音变异”与“语音演变”相结合7
二、“基于实验分析”的语音研究9
三、运用综合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音变11
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的讨论14
一、田野语音调查与文献互证14
二、“听者启动”比“说者启动”更重要16
第三章 吴语常熟、磐安、宁波方言中知三章 组字的语音变异19
第一节 引言19
第二节 常熟方言中知三章 组字的读音及其读[t?]声母的来源21
一、常熟吴语见系字声母的发音部位21
二、常熟话部分知三章 和见系细音字的合并23
三、百年前苏州话的舌叶音[t∫-]的记载以及相关问题讨论29
第三节 磐安方言知三章 组字读音情况以及与精、见组字的分合30
一、磐安方言知三章 、精、见组字读音情况30
二、磐安郊区方言知三章 组、精组和见组字的发音部位33
三、磐安城区方言知三章 组、精组和见组字合流35
四、小结36
第四节 宁波方言知三章 组字的演变36
一、传教士文献中宁波方言知三章 组、精组以及见组细音字的读音39
二、现代宁波方言知三章 组字和精、见组细音字读音情况45
三、百年来宁波方言t∫组和ts组声母演变的疑点以及再分析49
第五节 [t∫-]和[t?-]的讨论58
第六节 其他吴语知三章 组字与见系字的合并59
一、常熟周边吴语知三章 和见系细音字的合并59
二、其他南部吴语知三章 组字与见系字的合并61
三、吴语知三章 组字的语音演变及类型分布64
第七节 其他南方方言知三章 与见系字的合并67
一、赣方言知三章 与见系字的合并67
二、老湘语知三章 与见系三等字的合并69
三、对吴语的知三章 与见系三等字合流情况分析的启示74
第八节 结论75
第四章 吴语常熟、常州、海门方言中匣母字的语音变异77
第一节 引言77
第二节 常熟、常州、海门三地的匣母字80
一、常熟方言匣母字情况80
二、常州方言匣母字情况82
三、海门方言匣母字情况85
第三节 常熟、常州、海门方言非高元音匣母字的实验分析88
一、前人研究88
二、方法90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93
第四节 常熟、常州、海门h[-高]类匣母字比较107
一、常熟、常州、海门h[-高]类匣母字与晓母字“h段”时长的比较107
二、常熟、常州、海门h[-高]类匣母字、晓母字与影母字H1-H2值的比较110
三、常熟、常州、海门方言h[-高]类匣母字“h段”时长和H1-H2值的关系111
第五节 h[+高]类字与h[-高]类匣母字音变差异的语音学解释112
第六节 吴语匣母字的语音类型分布及演变121
一、吴语匣母字的语音类型分布121
二、从现代吴语和“喻三归匣”看中古以后匣母字演变的南北差异124
第七节 结论125
第五章 吴语常熟、温州、当涂湖阳方言入声单字以及入声前字的语音变异127
第一节 引言127
第二节 两种语言的音系以及对喉塞音的处理130
一、吴语常州话音系130
二、Cocuilotlatzala Mixtec语音系统135
三、喉塞音的音系处理137
第三节 Mixtec语喉塞音的声学特征138
一、C1V?C2V结构中的V?139
二、CV?V结构中的V?139
第四节 入声韵在吴语常熟话、当涂湖阳话、温州话中的表现141
一、方法143
二、常熟方言的入声韵145
三、当涂湖阳方言的入声韵149
四、温州方言的入声韵153
五、小结158
六、入声演变的蕴涵共性——从单字和两字组前字的时长来看159
第五节 典型吴语入声韵的区别特征与吴语入声韵的演变关系161
一、典型吴语入声单字的区别特征161
二、中古入声韵单字、粤语入声韵单字、典型吴语入声韵单字的区别特征167
三、典型吴语入声韵的演变——“听者启动”的演变168
第六节 结论170
第六章 吴语常熟、常州、当涂湖阳方言阳声韵的语音变异172
第一节 引言172
第二节 方法175
一、数据获取和发音人175
二、语料176
三、测量176
第三节 常熟、常州、当涂湖阳三地的阳声韵的语音描写178
一、常熟方言阳声韵的语音描写179
二、常州方言阳声韵的语音描写187
三、当涂湖阳方言阳声韵的语音描写197
第四节 常州、常熟、当涂湖阳三地阳声韵比较202
一、结论202
二、讨论204
第五节 汉语方言中的鼻尾增生现象210
一、前人研究211
二、导致鼻尾增生的相关因素考察214
三、小结224
第六节 鼻尾增生和鼻尾脱落——“听者启动”所引发的反向音变224
一、鼻尾脱落225
二、鼻尾增生225
第七节 结论226
附录1 本书调查点音系228
附录2 汉语方言中鼻尾增生语例238
附录3 书中所引方言点记音出处244
附录4 发音人信息表246
附录5 调查字表及词表250
附录6 部分统计图表254
参考文献257
后记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