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考完全解读 语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少书,邵建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4361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语文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考完全解读 语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能力测试点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A)1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
4.辨识字音的方法14
6.高考命题趋向14
5.抓住重点,总结规律14
能力测试点2 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A)14
3.辨识字音的基本思路14
2.知识概览14
1.考点解读14
1.考点解读29
2.知识概览29
3.字形辨析的决窍29
4.高考命题趋向29
能力测试点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B)29
能力测试点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D)39
5.本考点命题规律分析与2007年命题趋势预测39
4.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技巧指津39
3.标点符号使用常见误区39
2.知识概览39
1.考点解读39
1.考点解读46
2.知识概览46
3.辨析与运用近义词的基本方法46
4.考向预测46
能力测试点5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D)46
1.考点解读55
2.知识概览55
3.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55
4.正确辨析和使用关联词语55
5.命题特点与趋势预测55
能力测试点6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D)55
能力测试点7 辨析修改病句(D)62
6.考向预测62
5.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与否的辨析、判断62
4.成语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2
2.知识概览62
1.考点解读62
3.成语使用失误的类型62
4.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70
能力测试点8 扩展语句(D)70
5.找句子病因的六大诀窍70
6.教你一首《辨析病句歌》70
3.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70
2.知识概览70
1.考点解读70
1.考点解读76
2.知识概览76
3.扩展语句的解题方法76
4.考向预测与解题警示76
能力测试点9 压缩语段76
5.压缩语段就思维创新而言,要遵循“三原则”,学会“一方法”,注意“一恰当”76
6.高考命题预测81
4.压缩语段的解题方法81
5.压缩语段就思维创新而言,要遵循“三原则”,学会“一方法”,注意“一恰当”能力测试点10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D)81
2.知识概览——几种常见的压缩语段形式81
3.压缩语段的解题思路81
1.考点解读81
1.考点解读89
2.变换和选用句式89
3.仿用句式89
4.对对联89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方法与技巧89
6.高考对句式考查的命题特点89
能力测试点11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89
1.考点解读96
2.知识概览96
3.简明、连贯、得体的应试解题思路与技法96
4.“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向预测96
能力测试点12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 图文转换(D)96
6.图文转换的命题新趋势103
第二部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03
5.修辞运用题考向预测103
能力测试点13 识记文学常识(A)103
1.考点解读103
3.关于修辞运用题的应试策略103
2.知识概览103
4.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步骤103
1.考点解读107
2.目标难点107
3.文学常识识记方法举要107
4.备考指南107
5.误区警示107
能力测试点14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107
1.考点解读115
2.“默写名句名篇”备考方略115
3.考向预测115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115
能力测试点15 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B)115
4.应试对策121
能力测试点16 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B)121
1.考点解读121
3.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121
2.知识概览121
1.考点解读130
2.列入考查范围的18个文言虚词分析归类130
3.常见的几个双音节虚词130
4.文言虚词试题,解题思路130
5.文言虚词专向预测130
6.备考策略130
能力测试点17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30
1.最新版《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137
1.最新版《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137
1.最新版《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137
能力测试点18 文言文分析综合(C)137
1.最新版《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137
4.句子翻译的解题技巧137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词类活用)137
2.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37
1.考点解读137
5.文言文翻译的七个注意点137
4.文言文分析综合注意事项144
1.最新版《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能力测试点19 文言文整体阅读144
5.考向预测144
3.分析综合类试题解题思路与技巧144
2.关于分析综合的具体要求及命题特点144
1.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的特点150
2.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150
3.文言文阅读考向预测150
第四部分 古典诗歌鉴赏150
能力测试点20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150
6.准确鉴赏古诗词的技巧160
7.2007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160
5.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点160
能力测试点21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60
2.知识点分解160
4.诗歌的语言特色160
3.对诗歌形象的鉴赏160
1.知识点概要160
1.“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点167
2.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167
3.评价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67
第五部分 现代文阅读167
能力测试点22 理解文中的词、句(B)167
1.《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的考点内容167
1.《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的考点内容167
1.《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的考点内容167
1.《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的考点内容167
5.高考阅读中考生在“理解”词句方面的失误分析167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分析综合列述了五项要点,本节说明其中的前三项176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分析综合列述了五项要点,本节说明其中的前三项176
5.高考阅读中考生在“理解”词句方面的失误分析能力测试点23 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C)(一)176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分析综合列述了五项要点,本节说明其中的前三项176
2.对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176
4.解题方法指津176
3.解答“理解”类试题的基本思路176
6.针对不同的考查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176
2.基本要求182
3.解题基本思路182
4.根据阅读材料类型和具体题型,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能力测试点24 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C)(二)182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的另外两点182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的另外两点182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的另外两点182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的另外两点182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的另外两点182
5.推断与想象的基本原则190
1.新版《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的另外两点能力测试点25 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190
6.考向预测190
4.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基本原则190
3.解题思路与方法190
2.考点特点190
能力测试点26 现代文整体阅读(一)——客观题200
9.试题解读与未来试题预测200
8.考点突破200
7.鉴赏评价的基本方法200
6.散文的阅读与鉴赏200
5.鉴赏评价的基本思路200
4.关于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200
3.鉴赏评价的基本要求200
2.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00
1.《考试大纲》关于鉴赏评价的目标200
1.高考除以客观题型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以外,也用主观题进行考查207
1.高考除以客观题型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以外,也用主观题进行考查207
1.高考除以客观题型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以外,也用主观题进行考查207
1.高考除以客观题型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以外,也用主观题进行考查207
6.客观型现代文阅读解题指要207
能力测试点27 现代文整体阅读(二)——主观题207
4.科技文阅读基本原则207
3.客观型阅读考查要点207
2.高考科技文、社科文选材特点207
1.现代文阅读考查特点207
5.社科文阅读基本原则207
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阅读的要求213
3.散文阅读鉴赏的步骤213
4.主观题解答应试方略213
5.考向预测213
1.高考除以客观题型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以外,也用主观题进行考查第六部分 写作能力测试点28 符合题意213
5.材料作文审题思路218
能力测试点29 符合文体要求218
6.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分析218
7.备考指津218
3.审题方法218
2.要想做到符合题意,审题是关键218
1.什么是符合题意218
4.命题作文审题思路218
4.重要文体写作要领223
能力测试点30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223
5.寓言童话写作的基本要求223
6.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分析223
3.三大主要文体的特点223
2.“符合文体要求”的含意223
1.关于文体223
1.“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要求及相关内容227
2.如何做到感情真挚227
3.如何做到思想健康227
4.技法指要227
能力测试点31 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227
2.内容充实要在材料中体现,材料的充实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全面地展开中心227
2.内容充实要在材料中体现,材料的充实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全面地展开中心227
2.内容充实要在材料中体现,材料的充实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全面地展开中心227
2.内容充实要在材料中体现,材料的充实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全面地展开中心能力测试点32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233
5.“中心明确”的途径233
1.考点阐释233
3.做到中心明确要把握的规律233
4.“内容充实”的招数233
1.考点阐释240
2.考点要求240
3.学会根据不同文体处理文章的结构240
4.重视首尾——凤头展彩、豹尾余响240
5.增大语言通顺的保险系数240
6.善用技巧处理结构240
能力测试点33 深刻240
1.最新《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240
1.最新《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240
1.最新《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240
1.最新《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240
1.最新《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240
1.新版《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层级中“丰富”的解说246
1.新版《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层级中“丰富”的解说246
1.最新《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能力测试点34 丰富246
1.新版《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层级中“丰富”的解说246
1.新版《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层级中“丰富”的解说246
3.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深入”246
6.要想表达得深刻,必须注意的几点246
5.方法规律246
4.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深刻”246
2.“深刻”包含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246
2.怎样做到“材料丰富”250
3.怎样做到“形象丰满”250
4.怎样做到“意境深远”250
5.实战应对策略250
1.新版《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层级中“丰富”的解说能力测试点35 有文采250
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来自于思维、立意等创新254
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来自于思维、立意等创新254
能力测试点36 有创新254
4.备考指津254
2.怎样才能使文章富有文采254
1.考点阐释254
3.表现文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254
1.考点阐释260
2.见解新颖来自于分析和立意260
3.材料新鲜来自于积累和思考260
4.构思新巧来自于掌握写作技巧260
6.记叙文的九种新巧构思法260
7.推理想象创新方法举隅260
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来自于思维、立意等创新能力测试点37 高考作文常见的几种设题形式260
2.显现积极健康的写作意旨——寻找最佳写作角度270
9.追求跳动灵性的语言魅力——语不惊人死不休270
8.设计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文体不拘一格270
2.显现积极健康的写作意旨——寻找最佳写作角度270
2.显现积极健康的写作意旨——寻找最佳写作角度270
2.显现积极健康的写作意旨——寻找最佳写作角度270
2.显现积极健康的写作意旨——寻找最佳写作角度270
2.显现积极健康的写作意旨——寻找最佳写作角度270
1.闪亮惹人一惊的第一道风景——标题引人入胜270
能力测试点38 高考满分作文解密270
3.考场作文的应对策略270
2.考场作文的审题270
1.考场作文命制的几种形式270
3.闪烁充满理性的思想火花——立意务求深刻277
4.倾注动人心魄的情思——真情流诸笔端277
5.展示锐意创新的怡人之美——精心打造亮点277
6.张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翅——材料意象丰富277
7.注入丰厚的文化底蕴——行文展现才情277
10.高扬特色鲜明的旗帜——彰显个性魅力277
9.追求跳动灵性的语言魅力——语不惊人死不休决胜高考277
专家计划书283
答案与提示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