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玉米栽培65年技术创新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玉米栽培65年技术创新与发展
  • 宋慧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2293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玉米-栽培技术-概况-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玉米栽培65年技术创新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北京玉米生产概况1

第一节 玉米在首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

一、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1

二、玉米高产高效对农民致富具现实意义1

三、玉米生产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2

四、玉米生产对首都生态建设具重要意义2

第二节 生产规模、分布与产量变化2

第三节 发展时期及其特点3

一、恢复生产时期(1949—1957年)4

二、起伏曲折时期(1958—1978年)7

三、增长高峰期(1979—1998年)11

四、结构调整期(1999—2013年)16

第四节 经济效益的变化19

第二章 北京玉米种植制度演变与发展21

第一节 气候条件与玉米生态区划分21

一、气候条件21

二、生态区划分30

第二节 平原区玉米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32

一、1950—1960年从一年一熟向套种两熟发展32

二、20世纪70年代大力推广间作套种三种三收制33

三、20世纪70年代末逐步推行“两茬平播”种植制度34

第三节 山区、半山区玉米种植制度的发展35

一、水浇地35

二、旱地36

第四节 科技进步推动玉米种植制度发展37

一、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种植制度的变化37

二、品种的发展与种植制度的变化37

三、栽培技术的发展与种植制度变化38

第三章 玉米品种的发展40

第一节 京郊玉米品种发展概况40

一、1949—1959年以众多农家品种为主40

二、1960—1969年以主栽农家种为主40

三、1970—1977年第一代单交种示范推广41

四、1978—1987年第二代单交种示范推广41

五、1988—1997年第三代单交种示范推广41

六、1998—2008年第四代单交种示范推广42

七、2009年至今第五代单交种示范推广44

第二节 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发展46

一、1950—1977年自留种与人工粗筛选阶段46

二、1978—2008年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加工和质量标准化时期46

三、2008年至今现代化种子生产加工时期48

第三节 京郊主要应用玉米品种介绍49

一、优良农家品种49

二、粒用玉米杂交种50

三、专用青贮玉米杂交种61

四、甜、糯鲜食玉米杂交种63

第四章 玉米耕作栽培关键技术的发展66

第一节 耕地整地技术66

一、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浅耕作业技术66

二、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深耕作业技术67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68

第二节 播种技术69

一、人畜力条点播技术70

二、机械化套播技术71

三、套种三茬播种(育苗移栽)技术72

四、机械化平播技术73

五、秸秆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75

六、单粒精准播种技术75

第三节 密植技术77

一、改善栽培条件促增密77

二、推广紧凑型品种促增密78

三、运用综合栽培技术促增密79

第四节 施肥技术83

一、对氮、磷、钾的需求研究83

二、主要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84

三、京郊玉米生产化肥投入的变化89

第五节 灌溉技术90

一、京郊农田水利建设情况90

二、玉米需水规律的研究90

三、春季抗旱技术92

四、灌溉设施的发展与应用93

五、雨养旱作技术96

第六节 植保技术97

一、主要病害防治技术97

二、主要虫害防治技术98

三、主要草害防治技术100

第七节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101

第五章 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的发展103

第一节 套种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103

一、两茬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03

二、“三种三收”种植方式107

三、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113

第二节 旱作玉米综合配套技术体系138

一、垵子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38

二、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模式140

三、京郊玉米雨养旱作技术模式146

第三节 平播高产稳产玉米综合配套技术体系165

一、吨粮田玉米高产稳产配套技术模式166

二、玉米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技术模式171

第四节 保护性耕作玉米综合配套技术体系195

一、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195

二、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栽培技术模式213

第五节 优质专用玉米栽培配套技术体系219

一、专用青贮玉米夏播配套栽培技术模式219

二、优质鲜食玉米配套栽培技术模式223

三、反季节设施鲜食玉米配套栽培技术模式230

四、露地甜、糯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模式237

第六节 轻简高效玉米配套栽培技术体系243

一、夏玉米简化栽培技术模式244

二、玉米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50

第七节 玉米与多类作物连作栽培技术体系254

一、早熟西瓜/春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254

二、饲草小黑麦—中晚熟优质籽粒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257

三、冷凉山区饲草小黑麦、黑麦青饲—早熟青贮玉米种植技术模式258

第八节 玉米风险互助试点情况介绍259

一、险种的设立及补助办法259

二、2005—2006年京郊玉米生产期间气候情况264

三、灾情的确认与赔付264

四、实施结果与分析264

五、实施结果评估270

附录272

附录1272

附录2277

附录3282

参考文献2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