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粮食经济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冯志强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文明出版公司
- ISBN:962858584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粮食经济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新中国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1
绪言1
前言1
二、未来中国的粮食消费需求3
三、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4
英文前言5
四、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
五、推进科教兴农、转变粮食增长方式9
英文内容介绍9
六、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1
七、深化体制改革,创造粮食生产、流通的良好政策环境12
八、中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四个原则15
一.投资政策实施中存在偏差19
第一节 当前宏观经济困难的原因和分析19
上篇19
第一章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9
二.货币政策实施中存在偏差20
三.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偏差22
四.产业政策实施中存在偏差23
五.农业农村农民政策实施中存在偏差25
一、宏观经济曲线走出的趋势26
第二节 当前宏观经济的态势26
二、结构转换是我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28
一、防止通货紧缩仍需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31
第一节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31
第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抉择31
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是有限的32
三、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34
四、加强计划和预见性加快市场化进程,集中解决总量矛盾,加大结构调整35
一、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垄断地位36
第二节 我国国有经济调整的目标与内容36
四、在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资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37
三、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领域,国有经济要集中力量发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37
二、在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国有经济保持支配地位37
六、国有经济区域布局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38
五、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与非国有经济进行平等竞争38
一、有效需求依然不足39
第三节 经济深层次矛盾尚待解决39
三、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40
二、企业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资金紧张状况没有明显改善40
四、企业税费负担依然较重41
一、财政政策是“特定政策”42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与建议42
第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42
二、适当的货币政策当稳健操作45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要鼓励创业47
二、城市化上的配合50
一、国有企业改革上的配合50
第二节 要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50
五、发展资本市场方面的配合51
四、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配合51
三、发展小企业上的配合51
四、政府主导的管理手段,不利于产业政策充分发挥作用52
三、外商投资的所有项目通过投资审批来体现产业政策52
第三节 产业政策要立足市场52
一、政府调控经济,很重要的手段是产业政策52
二、投资分散、产品落后、市场规模小没有根本改观52
一、国债投资保持规模是必要的53
第四节 消费政策要适合国情53
二、政府投资以外的社会投资的增长,是扩大全社会投资需求的重要方面54
四、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扩大消费需求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即期收入,并改善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55
三、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55
一、必须把社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上56
第五节 要高度重视社会发展56
二、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8
三、中长期内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59
一、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效应在快速递减63
第一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63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63
二、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可以继续实施65
一、财政政策必须在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担当起“挑大梁”的角色70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取向70
三、国债的作用与规模72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时间72
一、利率改革步履蹒跚73
第三节 稳健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73
四、注意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73
二、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图加快改革步伐75
三、利率市场化有待加强76
一、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适度扩大,相机抉择79
第四节 货币政策取向79
二、“十五”前期的货币政策80
一、经验与启示82
第五节 近期财政、货币政策评析与建议82
二、近期政策建议84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应促进经济持继快速发展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87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战略思考87
二、进一步全面用好财政政策88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变化特征及原因90
第二节 当前经济运行继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90
二、初现新一轮经济周期性的复苏趋势93
三、力促经济全面回升的政策建议94
一、中国经济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96
第三节 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96
二、困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几个问题97
一、“十五”时期的经济将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较大98
第四节 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总体战略98
二、“十五”时期将是结构的重大调整期99
三、需求约束将成为“十五”总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方面100
四、“十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101
第一节 我国粮食产业衰退的原因、调整前景和政策建议一、我国粮食产业正在衰退,并将有衰退转入萧条时期105
第六章 粮食经济问题对策研究105
二、粮食产业的衰退106
三、粮食需求的缓增108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109
二、减产凸显生产能力问题111
一、农业问题111
第二节 解决严重的种粮亏损现实问题的对策111
三、藏粮於仓代价昂贵113
五、粮食减产易引发通胀114
四、藏粮於地须治水患114
二、小麦过剩突出显现了供求结构与存量结构上的不平衡115
一、近几年,小麦供求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115
第三节 河南省小麦过剩的现状和对策115
四、我国正在着力调整小麦种植结构,优质麦产量将会大量增加116
三、小麦过剩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阶段上出现的暂时性现象116
五、我国小麦消费量将会增加117
六、结论及对策建议118
第四节 中长期粮食供求仍将是短缺,未来形势及政策建议一、对2002年粮食供求形势的判断119
二、粮价走势与农民收入120
三、加入WTO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121
四、政策建议122
第五节、浙江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内容、政策措施和借鉴意义一、浙江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123
二、浙江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及政策措施125
三、浙江省的改革对粮食主产省的借鉴意义127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和对粮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城市化——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为粮食经济的发展扩展空间129
第七章 粮食经济结构调整的比较研究129
二、结构优化和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二,提出粮食经济发展任务132
三、政府机构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三,粮食经济的宏观管理133
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断升级134
第二节 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比较134
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改革138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计划与市场138
一、与各类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态势相比较,缩小中国结构调整的目标范围143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选择比较143
二、中国仍然是个穷国,发展阶段是选择结构调整目标的根本依据144
三、中国仍然是个经济转轨国家,粮食经济要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145
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和收入比重将较大幅度提高147
第四节 “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一、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将明显降低147
二、城市化步伐加快对我国工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影响148
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内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148
三、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和收入比重稳中有降148
四、第一产业地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是结构变化比较突出的方面148
第五节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分析148
一、第一产业地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是结构变化比较突出的方面150
第六节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150
三、消费结构升级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150
三、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51
二、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非均衡特征仍十分突出151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152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52
第七节 我国粮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趋势分析152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152
三、加拿大粮食生产消费和对外贸易157
二、加拿大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157
中篇157
第八章 加拿大粮食经济研究157
第一节 加拿大农业和粮食经济的自然环境状态一、加拿大农业的基本状况157
二、粮食企业经营结构,粮食企业全部归私人所有,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158
第二节 加拿大农业和粮食经济的社会环境状态一、粮食组织机构,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158
二、垄断经营的成效,形成特色、良性发展159
一、粮食购销政策,垄断经营、统购统销159
第三节 加拿大农业和粮食的政策环境状态159
三、粮食经济的扶植政策系列化、政策稳定161
二、销售服务体系162
一、质量保证体系162
第四节 加拿大农业和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162
第五节 加拿大发展农业和粮食经济对我们的重要启示一、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163
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粮食流通调控164
五、建立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165
四、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管理体系165
三、积极培育衔接产销的各种流通组织形式,为农民搞好服务165
劳动生产率很高,农业商品率和市场化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之一167
一、欧盟的农业资源概况,成员国农业资源丰富,167
第九章 欧盟的粮食经济政策167
第一节 欧盟的粮食业(油料、饲料)概况167
四、农产品和食品的对外贸易占对外贸易额的份额较小168
三、欧盟农业企业总数量逐年有所减少168
二、欧盟的农业企业形式是以农民家庭农场为基础168
三、欧盟粮食干预库存量169
二、欧盟粮食平均单产、总产量169
第二节 欧盟的粮食经济概况169
一、欧盟的粮食种植面积169
二、欧盟15国除菜籽、橄榄油自给率较高外,其他食用油自给率很低170
一、欧盟的食用植物油不足170
四、欧盟主要品种粮食的平衡状况170
五、欧盟土豆的供求平衡170
第三节 欧盟的食用植物油业和饲料业概况170
一、农业和粮食经济政策的改革,对共同农业粮食政策进行彻底改革171
第四节 欧盟共同农业粮食政策171
三、适应高度发达的畜牧业的需要,欧盟的饲料业占有重要地位171
四、欧盟农业用地四分之三的土地用于饲料生产171
五、饲养动物的饲料是市场自营性的粮食、替代产品、油饼等171
二、21世纪欧盟粮食经济的形势面临严重的挑战172
三、欧盟批准了《欧盟的2000年议程》173
一、《欧盟2000年议程》提出了共同农业和粮食政策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案174
第五节 欧盟共同农业粮食政策改革的新思路174
三、欧盟农业粮食政策“七促进”改革目标175
二、欧盟共同农业粮食政策改革的优先点和目标175
第六节 欧盟共同农业粮食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欧盟2000年议程》包含了多方面重要的改革内容176
二、欧盟共同农业粮食政策改革的内容包括177
一、对种植业领域法律的改革179
第七节 欧盟种植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改革举措179
二、养殖领域改革措施183
一、种植业领域改革措施183
二、粮食政策改革主旨促进多效能、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农业、粮食的发展183
第八节 欧盟农产品市场政策183
三、牛肉业领域改革措施184
一、美国粮食经济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186
第一节 美国的粮食经济概况186
第十章 美国的粮食经济政策研究186
三、美国粮食经济的模式187
二、美国粮食经济的出现和发展187
一、美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第一个阶段188
第二节 美国粮食经济的流通188
二、美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第二个阶段189
一、美国的粮食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领域191
第三节 美国粮食经济政策191
二、美国农产品的退耕计划192
三、美国农产品的储备计划193
四、美国扩大粮食需求的政策194
五、美国粮食自由贸易的趋势195
四、澳大利亚的粮食经营水平197
三、澳大利亚的经济基础197
第十一章 澳大利亚的粮食经济政策研究197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粮食经济概况197
一、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197
二、澳大利亚的粮食经济类型197
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粮食经济政策198
一、澳大利亚粮食经济的干预政策198
二、澳大利亚粮食的分级管理199
三、统一购销政策199
四、粮食的自由贸易201
五、价格补贴政策201
六、健全的粮食法律体系203
七、鼓励出口政策204
一、日本是粮食进口大国,粮食自给率只有40%左右206
二、日本农协是支撑粮食流通的重要组织基础206
第一节 日本粮食经济概况206
第十二章 日本的粮食经济政策研究206
第二节 日本的粮食经济政策207
一、日本的粮食购销政策207
三、日本粮食补贴政策208
二、粮食价格政策208
四、粮食消费政策210
第三节 日本的粮食市场和流通211
一、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211
二、日本粮食流通213
五、澳大利亚的粮食经济的发展环境216
二、美国在100多年的竞争法律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竞争法律体系221
第十三章 美国自由经济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市场监管第一节 自由经济的美国市场监督管理一、美国竞争法律制度221
三、美国在对各种反竞争行为的规范中,认识到这些行为对消费者的损害222
一、美国对公司进行法人登记,对普遍企业进行营业登记223
第二节 美国的企业登记注册制度223
四、美国政府对经济监督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化消费者权益的保护223
二、美国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225
一、商标注册的原则与机构227
第三节 美国的商标注册管理227
四、商标的标志、使用、转让和续展228
三、商标的审核注册228
二、商标注册申请与代理方式228
一、美国广告立法概要229
第四节 美国的广告管理制度229
五、商标印制管理229
六、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罚审议229
二、美国的广告管理形式230
一、小企业的概况231
第五节 美国政府对小企业的管理231
三、美国政府管理广告的主要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31
一、美国超级市场232
第六节 美国的市场和市场管理232
二、美国政府对小企业管理232
六、期货市场233
五、股票市场233
二、美国的跳蚤市场233
三、美国的生产资料市场233
四、房地产市场233
一、德国的经济制度——社会市场经济234
第七节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市场监督管理234
三、政府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机构235
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责235
一、《反对限制竞争法》236
第八节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市场监督管理236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237
三、企业登记注册管理238
四、商标及其专利权的保护239
一、我国1995年前的粮食经济状况240
第一节 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240
第十四章 我国粮食市场化理论研究240
二、形势变化使粮食经济体制改革措施与背景错位241
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几个重要层面上没有实现机制革新242
四、粮食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孕育出市场化发展机遇245
一、市场机会是粮食市场化的前提249
第二节 粮食市场化的内容249
二、粮食市场化的途径和根本任务251
四、发现粮食市场机会的方法253
三、影响粮食市场化的因素253
一、市场化的必然性255
第三节 粮食经济的市场化255
二、市场化进程中的挑战257
三、市场化的推进260
一、粮食市场的市场化262
第四节 粮食营销市场化262
二、农业的现状和当前粮食市场化265
三、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270
一、粮食确实发生了过剩274
第五节 粮食市场化改革274
四、粮食购销市场化有利粮食主销区充分发挥优势274
二、“双推论”不符合经济规律275
三、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276
五、建立粮食市场调节机制277
四、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难点277
二、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带来一些暂时性的困难和问题278
一、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78
第六节 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挑战278
三、如何化解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279
一、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主要困难281
第七节 培育粮食市场化基础281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282
第八节 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方向282
二、撤并偏、远、小的收购网点,减冗增效282
三、转变职能、更新观念,调整经营思路282
四、加快中心粮库建设,增加储备规模,发挥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282
二、改革的方向283
一、经济全球化对粮食市场化的积极影响285
第九节 粮食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285
三、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285
二、经济全球化对粮食市场化的不利影响287
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粮食市场化应采取的对策288
一、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体制性缺陷293
第十节 粮食市场化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293
三、减轻负担,卸下历史包袱,让企业轻装上阵进入市场294
二、政企分开是国有粮食企业进一步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294
四、转变机制,改善管理,增强企业活力295
二、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97
第十五章 粮食经济安全的理论研究297
第一节 粮食经济安全的一般概念297
一、没有一个国家不对本国的经济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发生经济安全问题297
一、金融风险298
第二节 影响粮食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298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299
二、债务风险299
四、外部冲击300
五、重要战略物资短缺300
第三节 粮食经济安全与粮食贸易市场化301
一、适当的粮食保护是有益的301
二、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包括粮食市场,实行粮食自由贸易301
六、北方地区和城市水资源短缺301
五、中国对农业的补贴是一种投入补贴303
三、选准切入点,逐步放开粮食流通领域303
四、国外的粮食企业基本上是国内国外上下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303
第四节 粮食经济安全必须建立粮食贸易的风险防范机制一、风险防范监测指标和实施手段304
二、我国粮食安全从几个方面进行监控305
二、技术信息化307
三、经济制度创新化307
四、企业运作集约化307
第十六章 网络经济下的粮食企业运作模式的研究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主要表现特征一、市场全球化307
二、市场在全球309
三、生产的产品个性化309
四、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309
一、创新和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309
五、企业成长周期化309
第二节 网络经济下的粮食企业运作模式309
六、企业管理实行网络化310
七、网上贸易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310
八、粮食行业一大批工作人员从事信息工作310
五、利用卫星技术优势,生产出廉价产品310
第三节 网络经济给粮食经济和粮食企业带来什么一、粮食企业因其地势、经济等种种原因,处于被动地位311
三、粮食经济的网络化融入经济是大势所趋311
二、网络经济对粮食企业带来了什么311
第四节 正确认识网络经济对粮食经济带来的挑战一、网络经济对粮食经济带来的挑战312
四、粮食企业生产、加工、贮藏、调运、销售业务的变革312
三、扩展粮食企业发展的空间313
二、应用网络技术存在的误区313
一、网络经济首先改变粮食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314
第五节 网络经济改变粮食企业的经营环境314
二、网络经济首先改变粮食企业的内部经营环境315
三、粮食企业发展网络经济战略315
第六节 建立粮食企业网站的基本内容316
一、网站是上网的重要标志316
二、建立信息发布型粮食企业网站主要参考以下的内容316
一、粮食企业建立网站的要求,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服务318
第七节 粮食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主要内容318
二、粮食企业上网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319
三、网上营销策略中需要注意内容320
一、B2B网站的基本模式和特点321
第八节 B2B网站和B2B网站的营销策略321
二、B2B网站的主要营销策略323
三、网站营销策略需要注意几个方面325
第九节 促进粮食网络经济发展的建议326
一、抓住发展机遇326
二、打基础条件326
五、选择正确的网络经济发展基本策略327
三、促结构优化调整327
四、选择正确的网络经济发展整体战略327
下篇329
第十七章 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粮食经济研究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走势与展望一、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回顾329
二.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形势展望331
一、宏观经济环境33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走势与展望332
二、宏观经济政策335
三、宏观经济分析336
四、宏观经济措施340
第三节 粮食经济存在的问题343
一、宏观经济方面困扰粮食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343
二、粮食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的问题344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349
第四节 中国农业难题和粮食经济问题349
二、现有农业组织结构的局限性,是导致农业难题的症结所在350
三、加快组织创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根本出路352
第五节 农业发展与粮食经济问题353
一、粮食经济的当前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353
二、当前粮食经济和农村发展主要政策选择361
第六节 农民负担和粮食经济问题365
一、农民负担和粮食经济365
二、农民负担的成因367
三、农民负担对粮食经济的影响368
第七节 当前粮食经济应采取的对策措施370
一、“入世”给中国粮食及农业发展带来的“利好”是长期的、深远的370
二、“入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是显而易见的371
三、应用好WTO政策372
四、当前应采取综合对策措施378
第一节 国债的功能和应用的方式383
一、弥补财政赤字383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作用粮食经济理论研究383
二、筹集建设资金384
三、经济调节385
第二节 如何分析国债的负担与限度385
一、国债的负担385
二、国债的限度386
第三节 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387
一、对财政平衡不可以做绝对的理解387
三、研究财政平衡法要有全局观点388
四、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析来考察388
五、衡量财政赤字大小国际上公认的两个警戒线388
二、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388
一、财政赤字的口径389
二、我国财政赤字的原因389
三、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389
第四节 如何看待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影响389
第五节 财政政策工具390
一、税收390
二、公债390
三、公共支出391
四、政府投资391
五、如何评价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应及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391
二、财政政策的特点392
三、财政赤字及其弥补办法392
一、财政政策目标392
第六节 财政政策及其应用392
第七节 财政政策的支点之一——粮食供求平衡一、我国有关粮食供求平衡的模式及其分析394
二、粮食供求平衡模式的选择396
五、强化营销措施,提高市场占有率396
六、大力推进粮食企业的规模经营396
三、政策措施397
第八节 财政政策的支点之二——保持粮食经济安全一、粮食经济潜藏“安全”危机398
二、“粮食经济安全”的主要矛盾是农业生态环境危机399
三、政策措施401
第九节 财政政策的支点之三——粮食经济政策的改革一、现行的粮食经济政策,阻碍农民致富,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402
二、政策措施403
第十节 财政政策的支点之四——内需主导粮食经济增长一、投资:担当重任404
三、出口:蕴含较多变数405
二、消费:城乡失衡405
一、财政政策正面临着重大选择407
第一节 财政政策要转换作用407
第十九章 正确把握当前金融形势下的粮食经济407
三、财政政策和WTO408
二、逐步减少财政扩张的力度408
二、中国的外汇体系的市场化409
一、中国的外汇体系409
第二节 我国的汇率体系市场化409
三、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使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411
二、通货紧缩也是中国一直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411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原因411
一、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对中国而言是很重要的411
一、摆脱通货紧缩的方法就是时间412
第四节 摆脱通货紧缩412
二、中国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413
一、中国金融改革413
二、中国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继续使经济高速增长413
第五节 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问题413
二、爆发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可能性不能排除416
一、我国有了抵御金融风暴冲击的成功经验416
第六节 国际金融市场乱象丛生416
第七节 粮食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在于稳定粮食供求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政府对粮食产量和价格一定程度控制417
三、货币政策作用在于稳定粮食供求,促进粮食经济向着良性方向发展418
二、控制措施没有起到消除“蛛网效应”、稳定市场、保护农民的作用418
第一节 21世纪粮食经济需要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一、素质教育421
第二十章 教育促进粮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421
二、21世纪的粮食经济需要的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422
一、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职业教育425
第二节 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职业教育425
二、职业教育面对知识经济必须做出战略性调整428
第三节 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一、当今世界教改发展的新特点429
二、当今世界教改发展的大背景430
第四节 粮食职业技术教育核心是为粮食经济建设服务一、要坚持以社会经济和粮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431
三、当今世界教改发展的总态势和世界教改发展的三大态势431
三、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粮食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432
二、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432
一、调整职业学校管理机构,教育、教学满足社会需求433
第五节 当前粮食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433
三、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434
二、整顿招生领域,改革管理机构434
一、普通教育引人职业教育因素435
第六节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趋势435
二、扩大职业教育专业面向范围436
四、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工业部门、雇主组织在管理上通力合作437
三、职业教育在更高层次上开展,成为高中后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437
五、工商业更多地介入职教的实施过程438
第七节 我国粮食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粮食教育面临的挑战439
二、粮食教育发展的对策441
一、高职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实践443
第八节 构建高职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443
二、高职教育新模式的特点445
一、我们面临的市场化形势446
第九节 粮食教育市场化发展战略446
二、市场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449
三、粮食教育的市场化发展措施和办法451
三、城市化发展的空间452
二、城市化溢出效应452
第二十一章 城市化:粮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一节 城市化对粮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一、城市化的过程452
一、城市化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453
第二节 城市化与信息化和工业化453
四、城市化的作用453
二、信息化是推动城市化的新动力454
一、我国粮食剩余是一种低水平的过剩455
第三节 城市化滞后导致我国粮食经济低水平455
二、粮食过剩的原因457
四、城市化滞后导致粮食经济结构不合理458
三、城市化扩大需求总量,进而消化粮食供给的过剩458
一、现有的各种增收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459
第四节 农民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459
二、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非农化460
三、城市化;人口、土地、粮食、劳动力的发展461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463
主要参考文献469
附表474
后记505
英文后记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