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卷
  • 杨宁一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36512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43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1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十八章 历史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1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1

一、先秦1

(一)我国早期人类1

(二)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氏族公社2

(二)夏、商、周奴隶制王朝2

(三)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3

(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3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4

(一)秦统一六国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4

(二)中央集权制度 5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5

(六)农民起义6

(五)三国鼎立和南北朝的形成6

(七)中外文化交流7

(八)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7

三、隋唐、五代、宋辽金8

(一)科举制度8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8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9

(五)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9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

(六)文学艺术  10

四、元、明、清10

(一)中央集权的加强10

(二)行省制度11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1

(四)祖国疆域的奠定11

(八)农民起义12

(七)人口增长12

(六)赋税 12

(五)社会经济的发展12

(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3

(十)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13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4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14

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4

(一)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4

(二)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及其后果15

(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6

(四)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6

(五)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17

(六)辛亥革命与争取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8

(七)向西方学习的思潮19

(二)新文化运动20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20

二、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

(三)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21

(四)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体制及五院制的建立21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2

(六)二三十年代的文学艺术成就22

(七)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22

(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23

(九)官僚买办资本23

(十)重庆谈判  23

(十一)人民解放战争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4

第三节 中国当代史24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24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24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共同纲领》 24

(三)抗美援朝25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5

(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25

(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6

(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6

(七)“大跃进”运动27

(八)人民公社化运动27

(九)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27

(十)“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根源及其严重后果  28

(十一)外交工作的新突破  29

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9

(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施29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推广29

(三)四个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全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0

(四)国有企事业改革历程30

(五)政治体制改革历程30

(六)教育体制改革历程30

(十)香港、澳门的回归31

(九)我国国际战略的调整31

(七)科技体制改革历程31

(八)金融体制改革历程31

第四节 世界史32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32

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32

(一)古代埃及32

(二)古巴比伦王国32

(三)古代印度32

二、古希腊、罗马文化32

(一)古希腊文化33

(二)古罗马文化33

三、世界三大宗教起源33

(一)佛教33

(二)基督教33

五、德意志宗教改革34

(二)基本过程34

(一)历史背景 34

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34

(一)历史背景34

(三)伊斯兰教34

(二)基本经过 35

六、欧洲文艺复兴35

(一)历史背景35

(二)基本经过与性质35

七、英国革命35

(一)背景35

(二)基本经过36

(三)意义36

八、美国独立战争36

(一)战争背景36

(二)战争经过36

(三)法国大革命的意义37

(二)革命的历程37

(一)革命的背景37

九、法国大革命37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37

十、欧美的工业革命38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38

(二)主要成就 38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38

(四)意义和后果38

十一、日本明治维新39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39

(一)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9

(三)明治维新的后果39

十二、巴黎公社39

(一)3月18日起义和巴黎公社的成立39

(二)重要战役40

(一)大战的爆发和性质40

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40

(三)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40

(二)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40

(三)大战的结束41

十四、十月革命41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41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41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41

十五、罗斯福新政42

(一)新政的背景42

(二)新政的内容 42

(三)新政的性质和影响42

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42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42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42

十八、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44

(三)凯恩斯主义的历史地位 44

(一)万隆会议 44

十七、凯恩斯主义44

(二)凯恩斯主义的内容44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原因44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44

(二)不结盟运动45

十九、艾森豪威尔主义45

二十、苏联解体与苏东剧变45

(一)苏联解体原因45

(二)苏联解体过程 46

(三)东欧剧变46

二十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七国首脑会议46

(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6

(二)七国首脑会议46

重点分析47

关键词表49

考核试题51

参考答案56

第十九章 国情国力57

第一节 国土资源57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57

一、什么是国土资源57

二、我国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57

三、我国国土资源的基本特征58

四、我国近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59

五、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60

第二节 人口问题61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61

一、我国人口基本状况61

二、出生率、死亡率、总和生育率61

三、计划生育62

四、计划生育的基本思路63

五、老龄化问题64

第三节 民族问题64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64

一、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64

二、我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65

三、民族关系66

四、我国的民族政策、方针66

五、中华民族凝聚力66

第四节 宗教问题66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66

一、我国宗教状况66

二、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67

第五节 综合国力68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68

一、什么是综合国力68

二、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69

重点分析70

三、综合国力的测算方法70

关键词表82

考核测试84

参考答案92

第二十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94

第一节 公文写作94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94

一、公文及其功能94

(一)公文的概念 94

(二)公文的类别95

(三)公文的功能96

二、公文的文体97

三、公文结构100

四、公文格式102

(四)发文字号的标注与编排103

(五)签发人的编排103

(一)保密等级的标注与编排103

(三)文头的编排103

(二)紧急程度的标注与编排103

(六)标题的标注与编排104

(七)主送机关的标注与编排104

(八)正文的编排105

(九)附件标记的标注与编排105

(十)印章或签署的编排105

(十一)日期的标注与编排105

(十二)注释的编排105

(十三)主题词的标注与编排106

(十四)抄送机关的标注与编排106

(二)定稿107

(一)草稿107

(三)正本 107

(十五)印发说明的编排107

五、公文稿本107

(四)试行本108

(五)暂行本108

(六)副本108

(七)修订本108

六、常用公文文种及其选用109

(一)常用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109

(八)不同文字稿本 109

(二)公文文种的选择112

七、公文写作基本要求113

八、行文规则114

九、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116

(一)公文的语言特点116

(二)公文词语的选择 117

(三)对公文语句的基本要求119

(四)语序的安排120

(五)公文中若干事物和概念的特殊表达要求 121

第二节 公文处理123

基本概念和主要线索123

一、公文处理及其基本任务123

二、公文处理责任124

三、公文处理程序125

(一)收文处理程序125

(二)发文处理程序127

(一)拟办128

四、公文拟办、批办与承办128

(二)批办129

(三)承办130

五、公文审核与签发131

(一)审核131

(二)签发132

关键词表132

考核测试134

参考答案1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