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nternet核心原理与应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Internet核心原理与应用技术
  • 郭银章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3920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因特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Internet核心原理与应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Internet概述1

1.1 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1

1.1.1 Internet的产生1

1.1.2 Internet的发展2

1.2 Internet的组成体系结构3

1.3 Internet的TCP/IP4

1.4 Internet的接入技术6

1.4.1 通过电话拨号接入6

1.4.3 通过DDN专线接入7

1.4.2 通过X.25分组交换网接入7

1.4.4 通过微波专线接入8

1.4.5 通过局域网接入8

1.5 Internet的应用服务9

1.5.1 电子邮件9

1.5.2 FTP10

1.5.3 Telnet10

1.5.4 HTTP11

1.6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应用12

小结13

思考题13

2.1 Internet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14

通信基础篇14

第2章 Internet数据传输技术14

2.2 Internet的信号调制技术17

2.2.1 理论基础17

2.2.2 模拟调制技术18

2.2.3 数字调制技术20

2.3 Internet的数据编码技术21

2.3.1 不归零编码方式21

2.3.2 曼彻斯特编码方式21

思考题22

小结22

2.3.3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方式22

第3章 Internet数据交换技术23

3.1 Internet线路交换技术23

3.2 Internet分组交换技术24

3.2.1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25

3.2.2 数据报与虚电路技术25

3.2.3 3种交换技术的比较26

3.3 Internet的帧中继交换技术26

3.4 Internet的ATM信元交换技术27

3.4.1 ATM信元27

3.4.2 ATM交换技术29

3.4.3 ATM的通信控制30

小结31

思考题31

第4章 Internet多路复用技术32

4.1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32

4.2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33

4.2.1 数字载波系统35

4.2.2 光纤同步时分复用技术36

4.2.3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37

4.3 波分多路复用技术38

思考题39

小结39

第5章 Internet差错检测与控制技术40

5.1 差错检测技术40

5.1.1 奇偶校验码40

5.1.2 校验和40

5.1.3 循环冗余码41

5.2 差错控制技术42

5.2.1 停—等差错控制技术43

5.2.2 后退N机制差错控制技术43

5.2.3 选择重发差错控制技术43

5.3 滑动窗口流控技术44

思考题45

小结45

路由选择篇46

第6章 Internet路由算法46

6.1 基本概念47

6.1.1 网际互连的基本概念47

6.1.2 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49

6.2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52

6.2.1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描述52

6.2.2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举例53

6.3.1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描述55

6.3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55

6.3.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实例57

6.4 其他路由选择算法59

小结60

思考题60

第7章 Internet路由协议61

7.1 自治系统的基本概念61

7.2 内部路由协议63

7.2.1 路由信息协议63

7.2.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65

7.2.3 ISO路由选择协议68

7.3 外部路由协议72

7.4 其他路由选择协议75

7.4.1 Cisco公司的IGRP路由选择协议75

7.4.2 Cisco公司的EIGRP路由选择协议76

7.4.3 Novell公司的IPX路由选择协议76

7.4.4 IBM公司的NetBIOS路由选择协议77

7.4.5 苹果公司的AppleTalk路由选择协议79

小结80

思考题81

8.1 Internet的IP地址格式82

8.1.1 IP地址的构成82

第8章 Internet寻址技术82

核心协议篇82

8.1.2 IP地址的表示83

8.1.3 IP地址的分类83

8.1.4 特殊的IP地址84

8.1.5 IP地址寻址规则86

8.2 Internet的子网掩码与屏蔽码86

8.3 无类别域间路由89

8.3.1 网络前缀90

8.3.2 最长前缀匹配92

8.3.3 使用二叉搜索查找路由表93

8.4 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动态转换协议94

8.4.1 地址解析94

8.4.2 ARP原理95

8.4.3 ARP报文格式97

8.4.4 ARP在Windows中的实现98

小结98

思考题99

第9章 Internet网络互连协议IP/ICMP100

9.1 IP数据报传递服务100

9.2 IPv4及IP数据报101

9.3 IP数据报的分段与重组103

9.4 IP数据报的路由与转发104

9.5 差错控制报文协议107

9.5.1 ICMP报文格式108

9.5.2 ICMP的工具程序112

小结113

思考题113

第10章 Internet传输层协议TCP/UDP114

10.1 可靠的数据传输控制协议115

10.1.1 TCP可靠传输控制机制116

10.1.2 TCP滑动窗口控制机制117

10.2 TCP的数据报格式118

10.3 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121

10.4 TCP连接关闭的过程122

10.5 TCP的累计重传策略123

10.5.1 TCP的累计确认重传机制123

10.5.2 TCP的累计超时值的确定123

10.6 TCP的拥塞控制124

10.6.1 TCP拥塞控制算法124

10.6.2 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125

10.6.3 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127

10.7 TCP的协议扩充128

10.8.1 UDP概述129

10.8 用户数据报协议129

10.8.2 UDP用户数据报的头部格式131

小结132

思考题132

应用技术篇134

第11章 应用层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134

11.1 网络计算模式的形成134

11.1.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135

11.1.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135

11.1.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出现135

11.2.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136

11.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136

11.2.1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概念136

11.2.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优点137

11.2.4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应用方式137

11.3 Internet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138

11.4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中间件139

11.4.1 中间件定义139

11.4.2 中间件的功能与作用140

11.5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套接字编程141

11.5.1 套接字API141

11.4.3 中间件的类型141

11.5.2 基本socket调用142

11.5.3 客户机/服务器编程初步148

小结151

思考题152

第12章 域名系统153

12.1 域名与域名空间154

12.2 DNS数据库与资源记录157

12.3 名字服务器与名字解析器160

12.3.1 名字服务器160

12.3.2 名字解析器161

12.4.1 域名解析162

12.4 域名解析与反向解析162

12.4.2 反向解析164

12.4.3 如何提高解析的效率165

小结166

思考题167

第13章 电子邮件系统及SMTP168

13.1 电子邮件系统简介168

13.1.1 电子邮件系统的特点168

13.1.2 电子邮件地址169

13.1.3 电子邮件体系169

13.1.5 电子邮件的消息格式170

13.1.4 电子邮件协议170

13.2 报文传输代理MTA/SMTP171

13.3 邮件用户代理及POP3173

13.3.1 邮件用户代理173

13.3.2 POP3174

13.3.3 IMAP176

13.4 报文协议及报文扩展协议176

13.4.1 RFC 822176

13.4.2 报文扩展(MIME)协议177

小结178

思考题179

14.1 环球信息网的基本原理180

14.1.1 环球信息网的特点180

第14章 环球信息网180

14.1.2 环球信息网的基本概念181

14.2 超文本传输协议和超文本标记语言182

14.2.1 超文本传输协议182

14.2.2 HTML的基本框架185

14.3 Web文档与Java技术190

14.3.1 Web文档190

14.3.2 Java技术191

思考题192

小结192

第15章 网络管理及SNMP193

15.1 网络管理的解决方案193

15.1.1 网络管理的功能193

15.1.2 网络管理的模式及体系194

15.1.3 网络管理的标准196

15.2 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198

15.2.1 SNMP框架模型199

15.2.2 管理信息结构201

15.2.3 SNMP202

15.3 常用的网络管理系统204

15.3.1 HP OpenView205

15.3.2 IBM NetView206

15.3.3 SUN SunNet Manager207

15.3.4 Cabletron SPECTRUM207

小结208

思考题209

第16章 网络安全210

16.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210

16.1.1 网络安全的原则210

16.1.3 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211

16.1.2 网络安全的内容211

16.1.4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层次213

16.1.5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设计准则214

16.2 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技术215

16.2.1 防火墙的基本技术和分类215

16.2.2 防火墙的基本配置与结构219

16.2.3 防火墙的选择原则221

16.3 网络安全的入侵防范技术223

16.3.1 黑客常用的入侵手段223

16.3.2 入侵检测225

16.3.3 网络病毒及其防范229

16.4 网络安全层次230

16.4.1 IP层安全技术231

16.4.2 传输层的安全技术231

16.4.3 应用层的安全技术233

16.4.4 WWW的安全技术235

小结236

思考题237

前沿技术篇238

第17章 Internet交换技术238

17.1 Internet路由与交换的概念239

17.1.1 IP路由与ATM交换技术239

17.1.2 基于ATM交换的IP路由242

17.1.3 吉(太)位线速路由交换机245

17.2 IP路由交换技术246

17.2.1 IP交换的原理246

17.2.2 IP交换机的转发248

17.2.3 信息流管理协议249

17.2.4 通用交换管理协议251

17.3 Cisco的标记交换技术252

17.3.1 Cisco标记交换原理253

17.3.2 Cisco标记交换转发254

17.3.3 标记分发协议255

17.4 多协议标签交换256

17.4.1 MPLS体系结构257

17.4.2 MPLS标签堆栈格式258

17.4.3 MPLS协议结构与LSR结构261

17.4.4 LDP262

小结266

思考题267

第18章 Internet的IPv6268

18.1 IPv6的基础知识268

18.1.1 什么是IPv6268

18.1.2 IPv6产生的原因269

18.1.3 IPv6的设计特点269

18.2.1 IPv6基本报头格式结构273

18.2 IPv6的地址273

18.2.2 IPv6的地址表示274

18.2.3 IPv6的地址分配276

18.2.4 IPv4向IPv6过渡277

18.3 IPv6自动地址配置策略279

18.3.1 IPv6的链路局部地址配置279

18.3.2 IPv6的全状态自动配置280

18.3.3 IPv6的无状态自动配置280

小结281

思考题281

19.1.1 多播及多播组概念282

19.1 IP多播组及成员管理282

第19章 IP多播技术与MBone282

19.1.2 多播组及其成员管理283

19.2 IP网间多播路由协议284

19.2.1 DVMRP和MOSPF285

19.2.2 核心树协议286

19.2.3 PIM-SM和PIM-DM287

19.3 Internet实验多播主干网MBone287

19.3.1 MBone的拓扑与隧道技术288

19.3.2 传输协议UDP和RTP289

19.3.3 利用IP组播实现视频传输的方法289

思考题291

小结291

第20章 Internet服务质量控制292

20.1 服务质量控制的提出292

20.2 服务质量控制的实现机制293

20.2.1 服务质量的概念293

20.2.2 QoS的实现机制294

20.2.3 QoS的路由技术297

20.3 集成服务模型301

20.3.1 集成服务概述301

20.3.2 集成服务的实现框架302

20.4.1 RSVP工作过程303

20.4 资源预约协议303

20.4.2 RSVP机制305

20.4.3 RSVP消息格式307

20.5 差别服务模型309

20.5.1 差别服务体系309

20.5.2 Diffserv路由器结构311

小结312

思考题313

第21章 主动网络技术314

21.1 主动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314

21.1.1 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14

21.1.2 主动网络的沙箱模型316

21.2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317

21.2.1 主动网络体系结构317

21.2.2 主动代码结构及代码分发318

21.2.3 主动代码程序语言选择320

21.2.4 主动网技术与移动代理320

21.2.5 主动网体系结构的发展321

21.3 主动网的应用322

21.3.1 主动网在Web代理及Web交换机中的应用322

21.3.2 主动网的路由器323

21.3.3 主动网的其他应用324

思考题325

小结325

第22章 虚拟专用网326

22.1 虚拟专用网概述326

22.1.1 VPN的基本概念326

22.1.2 VPN的关键技术329

22.1.3 VPN的基本用途330

22.1.4 VPN的分类332

22.2 VPN的隧道机制334

22.2.1 VPN隧道概念334

22.2.2 VPN隧道协议336

22.2.3 PPP340

22.3 VPN的安全协议342

22.3.1 VPN的加密技术342

22.3.2 IP层的安全协议IPSec343

22.4 VPN的解决方案344

22.4.1 Access-VPN344

22.4.2 Intranet-VPN345

22.4.3 Extranet-VPN345

小结346

思考题347

参考文献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