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一本通 中医分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一本通 中医分册
  • 岳沛平,宫剑滨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091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200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1205页
  • 主题词:医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中医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一本通 中医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

第二节 精气学说3

第三节 阴阳学说4

第四节 五行学说9

第五节 五脏15

第六节 六腑24

第七节 奇恒之腑28

第八节 精气血津液神29

第九节 经络37

第十节 病因44

第十一节 发病53

第十二节 病机55

第十三节 防治原则60

第2章 中医诊断学65

第一节 绪论65

第二节 问诊67

第三节 望诊76

第四节 望舌85

第五节 闻诊91

第六节 脉诊94

第七节 按诊98

第八节 八纲102

第九节 病性辨证106

第十节 脏腑辨证112

第十一节 六经辨证125

第十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128

第十三节 三焦辨证129

第3章 中药学131

第一节 药性理论131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133

第三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134

第四节 中药的剂量和用法136

第五节 解表药137

第六节 清热药146

第七节 泻下药160

第八节 祛风湿药164

第九节 化湿药168

第十节 利水渗湿药171

第十一节 温里药176

第十二节 理气药180

第十三节 消食药184

第十四节 驱虫药186

第十五节 止血药188

第十六节 活血祛瘀药192

第十七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200

第十八节 安神药206

第十九节 平肝息风药210

第二十节 开窍药216

第二十一节 补虚药219

第二十二节 收涩药232

第二十三节 攻毒杀虫止痒药238

第二十四节 拔毒化腐生肌药239

第4章 方剂学242

第一节 总论242

第二节 解表剂245

第三节 泻下剂251

第四节 和解剂256

第五节 清热剂260

第六节 祛暑剂269

第七节 温里剂271

第八节 补益剂275

第九节 固涩剂286

第十节 安神剂289

第十一节 开窍剂291

第十二节 理气剂293

第十三节 理血剂298

第十四节 治风剂306

第十五节 治燥剂310

第十六节 祛湿剂314

第十七节 祛痰剂321

第十八节 消食剂325

第十九节 驱虫剂327

第二十节 涌吐剂329

第5章 针灸学330

第一节 针灸学发展概况330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331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336

第四节 腧穴的分类337

第五节 脑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338

第六节 特定穴340

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342

第八节 手太阴肺经、穴345

第九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348

第十节 足阳明胃经、穴351

第十一节 足太阴脾经、穴356

第十二节 手少阴心经、穴358

第十三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361

第十四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363

第十五节 足少阴肾经、穴368

第十六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371

第十七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373

第十八节 足少阳胆经、穴376

第十九节 足厥阴肝经、穴380

第二十节 督脉、穴382

第二十一节 任脉、穴385

第二十二节 常用奇穴387

第二十三节 毫针刺法390

第二十四节 常用灸法394

第二十五节 拔罐法395

第二十六节 其他针法397

第二十七节 头针、耳针398

第二十八节 治疗总论405

第二十九节 头面躯体痛证412

第三十节 内科病证417

第三十一节 妇儿科病证430

第三十二节 皮外骨伤科病435

第三十三节 五官科病证438

第三十四节 急症441

第6章 中医内科学444

第一节 感冒444

第二节 咳嗽447

第三节 哮病451

第四节 喘证455

第五节 肺痈459

第六节 肺痨462

第七节 肺胀465

第八节 心悸469

第九节 胸痹473

第十节 不寐477

第十一节 癫狂480

第十二节 痛病484

第十三节 痴呆488

第十四节 厥证491

第十五节 胃痛496

第十六节 痞满500

第十七节 呕吐504

第十八节 噎膈508

第十九节 呃逆511

第二十节 腹痛515

第二十一节 泄泻515

第二十二节 痢疾524

第二十三节 便秘529

第二十四节 胁痛532

第二十五节 黄疸535

第二十六节 积聚539

第二十七节 鼓胀543

第二十八节 头痛547

第二十九节 眩晕552

第三十节 中风556

第兰十一节 疟疾563

第三十二节 水肿567

第三十三节 淋证573

第三十四节 癃闭578

第三十五节 郁证582

第三十六节 血证586

第三十七节 痰饮594

第三十八节 消渴599

第三十九节 自汗 盗汗603

第四十节 内伤发热607

第四十一节 虚劳611

第四十二节 痹证616

第四十三节 痉证621

第四十四节 痿证625

第四十五节 腰痛630

第7章 中医外科学634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634

第二节 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635

第三节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636

第四节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638

第五节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641

第六节 疮疡644

第七节 乳房疾病654

第八节廮660

第九节 瘤岩662

第十节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665

第十一节 肛门直肠疾病685

第十二节 泌尿男性疾病695

第十三节 周围血管疾病702

第十四节 其他外科疾病706

第8章 中医妇科学711

第一节 绪论711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712

第三节 女性生殖生理713

第四节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716

第五节 妇科疾病的诊断718

第六节 妇科疾病的治疗719

第七节 月经病722

第八节 带下病738

第九节 妊娠病741

第十节 产后病751

第十一节 妇科杂病758

第十二节 计划生育764

第十三节 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767

第十四节 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769

第9章 中医儿科学771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771

第二节 小儿生长发育773

第三节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775

第四节 四诊概要777

第五节 儿科治法概要781

第六节 儿童保健784

第七节 胎怯785

第八节 硬肿症787

第九节 胎黄788

第十节 感冒791

第十一节 咳嗽794

第十二节 肺炎喘嗽797

第十三节 哮喘800

第十四节 鹅口疮803

第十五节 口疮804

第十六节 泄泻805

第十七节 厌食808

第十八节 积滞810

第十九节 疳证811

第二十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14

第二十一节 汗证817

第二十二节 多发性抽搐症818

第二十三节 惊风820

第二十四节 癫?821

第二十五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823

第二十六节 肾病综合征826

第二十七节 尿频828

第二十八节 遗尿829

第二十九节 五迟、五软831

第三十节 麻疹833

第三十一节 风疹836

第三十二节 猩红热838

第三十三节 水痘841

第三十四节 手足口病842

第三十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844

第三十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847

第三十七节 百日咳851

第三十八节 寄生虫病853

第三十九节 夏季热854

第四十节 紫癜856

第四十一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858

第10章 诊断学基础861

第一节 症状学861

第二节 问诊871

第三节 检体诊断872

第四节 实验诊断911

第五节 心电图诊断941

第六节 影像诊断951

第七节 病历与诊断方法965

第11章 传染病学969

第一节 传染病总论969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975

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981

第四节 艾滋病986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989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993

第七节 伤寒997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1001

第九节 霍乱1005

第十节 消毒与隔离1007

第12章 内科学1011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1011

第一节 支气管炎1011

第二节 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15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1020

第四节 肺炎1023

第五节 肺结核1026

第六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031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1035

第一节 心力衰竭1035

第二节 常见心律失常1039

第三节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044

第四节 高血压病1049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53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1060

第一节 胃炎1060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1063

第三节 胃癌1065

第四节 肝硬化1068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1072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1074

第七节 上消化道出血1076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1078

第一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1078

第二节 尿路感染1081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1083

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1087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1087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1090

第三节 白血病1092

第四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1098

第五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00

第六单元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1102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1102

第二节 糖尿病1107

第七单元 急性中毒1112

第一节 急性中毒总论1112

第二节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1115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1118

第一节 癫?1118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1120

第13章 医学伦理学1126

第一节 绪论1126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129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1133

第四节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1137

第五节 医患关系道德1143

第六节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1149

第七节 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1154

第八节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1156

第九节 生命伦理学1159

第14章 卫生法规1165

第一节 卫生法1165

第二节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1167

第三节 执业医师法1169

第四节 药品管理法1173

第五节 传染病防治法1180

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86

第七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191

第八节 中医药条例1195

第九节 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1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