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说中国儒学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图说中国儒学史 上
  • 杨朝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978754882437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儒学-思想史-中国-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图说中国儒学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导言3

第一编 先秦:孔子与早期儒家思想体系3

第一章 孔子思想的来源3

第一节 孔子的家世与生平4

第二节 孔子对上古文化的继承与总结10

第三节 鲁文化对孔子思想的培育18

第二章 孔子的教育成就与文化贡献23

第一节 孔子兴办私学23

第二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理论28

第三节 孔子整理“六经”35

第三章 孔子的思想体系47

第一节 “大同”社会理想47

第二节 “礼”的政治主张51

第三节 “仁”的伦理学说55

第四节 “中”的思想方法60

第四章 孔子弟子宣扬孔子学说64

第一节 孔门师徒所组成的儒者群体64

第二节 孔子的主要弟子68

第三节 孔子弟子弘扬传播师说84

第五章 子思子整理孔子遗说87

第一节 《子思子》中的孔子遗说89

第二节 子思子领纂《论语》91

第三节 子思子汇编《孔子家语》95

第六章 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孟子100

第一节 孟子生平与学术渊源101

第二节 仁、义、礼、智“四德”说105

第三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109

第四节 孟子的性善论116

第七章 晚周儒学大师荀子123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事迹123

第二节 荀子的“隆礼”思想127

第三节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思想133

第四节 荀子的性恶论137

第二编 秦汉: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143

第一章 秦朝的儒学状况143

第一节 秦朝初期儒学的发展143

第二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150

第三节 儒学与秦代社会161

第二章 西汉初年的儒学与政治167

第一节 西汉初年思想文化的复杂局面167

第二节 汉初对儒学的反思174

第三节 儒学在汉初复兴的原因185

第三章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188

第一节 汉武帝独尊儒术188

第二节 儒学“定于一尊”194

第三节 “阐道醇儒”董仲舒201

第四章 汉代经学与政治212

第一节 今、古文经学212

第二节 白虎观会议与《白虎通》226

第三节 汉代公羊学230

第四节 郑玄会通今、古文经学236

第五节 汉代儒学的“威权政治”色彩243

第五章 汉代的谶纬之学248

第一节 两汉之际谶纬的流行248

第二节 谶纬与汉代儒学255

第三节 王充及其对谶纬的批判260

〔中卷〕267

第三编 魏晋至隋唐:儒、释、道三教之争267

第一章 “名教”危机与魏晋玄学267

第一节 “名教”衰微与玄学产生267

第二节 玄学的代表人物281

第三节 儒学、玄学与政治290

第四节 魏晋时期的经学298

第二章 孔子思想与佛道二教306

第一节 儒、释、道三教并行306

第二节 三教之争与“三武灭佛”320

第三节 颜之推以“务道”训家330

第四节 王通倡导“三教可一”337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经学与儒学345

第一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345

第二节 《开成石经》——隋唐时期经学官方化的完成360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三教关系369

第四章 儒学的新转向382

第一节 韩愈矢志复兴儒学383

第二节 李翱及其复性论399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儒学思想404

第四节 晚唐五代的儒学变革412

第四编 宋元明:“理学”与“心学”419

第一章 程朱理学419

第一节 “宋初三先生”:理学的先驱420

第二节 “北宋五子”:理学的奠基者433

第三节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456

第四节 “东南三贤”与理学在南宋的进一步发展470

第五节 真德秀、魏了翁兴复理学478

第六节 陈亮、叶适:功利主义思想486

第七节 薛瑄:“明初理学之冠”494

第二章 陆王心学498

第一节 陆九渊创立心学与“鹅湖之会”499

第二节 陈献章开明代心学之端515

第三节 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531

第四节 王门后学的儒学思想541

第三章 辽、西夏、金、元儒学557

第一节 辽代儒学558

第二节 西夏儒学561

第三节 金代儒学566

第四节 元代儒学574

〔下卷〕591

第五编 清代:实学思潮与乾嘉朴学591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591

第一节 实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特征591

第二节 王学发展的实学倾向598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复兴与发展608

第四节 黄宗羲的政治与经史之学619

第五节 顾炎武的“经学即理学”628

第六节 王夫之的天人之学638

第七节 颜李学派的实学思想647

第八节 考证之学的滥觞656

第二章 乾嘉朴学的兴盛664

第一节 清廷的统治方略与乾嘉朴学的兴盛665

第二节 尊汉求古:吴派朴学672

第三节 实事求是:皖派朴学682

第四节 广博会通:扬州学派701

第五节 治史经世:浙东学派717

第六编 近代:社会动荡中的儒学反思与发展733

第一章 近代儒学发展的社会背景733

第一节 危机重重的近代中国733

第二节 民族危机下的国人743

第二章 洋务派对儒学的反思756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儒学传统756

第二节 洋务派代表人物及其儒学态度761

第三章 维新派对儒学的反思778

第一节 以儒学为理论指导的维新运动778

第二节 维新派中坚——近代儒者785

第四章 儒学独尊地位的终结807

第一节 复辟帝制与尊孔崇儒思潮807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儒学的影响816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833

后记8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