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集群与园区经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集群与园区经济
  • 刘小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57759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产业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产业集群与园区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概况1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及分类1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1

二、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4

三、产业集群的分类5

第二节 产业集群理论来源及演变7

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起源7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发展8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发展机理10

一、产业发展的区位品牌效应10

二、资源利用的共享效应11

三、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效应12

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效应12

第四节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14

一、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14

二、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17

第二章 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23

第一节 国外研究中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描述23

一、古典集聚理论研究中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描述23

二、交易费用理论研究中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描述24

三、竞争优势理论研究中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描述25

四、其他理论研究中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描述26

第二节 国内研究中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描述28

第三节 文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29

一、相关研究述评29

二、文化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31

三、文化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32

四、基本结论42

第三章 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及发展水平评价47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47

一、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判定47

二、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维度及指标48

三、基本评价49

第二节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征及评价模型50

一、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征50

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51

第三节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设计53

第四节 基本结论54

第四章 产业集聚对企业间竞争与合作行为的影响57

第一节 规模经济对企业竞合行为的影响57

第二节 范围经济对企业竞合行为的影响58

第三节 溢出效应对企业竞合行为的影响60

第四节 品牌效应对企业竞合行为的影响62

第五章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关联性分析66

第一节 产业链理论66

一、产业链的概念66

二、产业链的内涵及类型67

三、产业链的形成68

四、产业链的分布特点69

第二节 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网络属性的分析框架70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耦合关系72

一、产业链是产业集群中的主导关系73

二、产业集群是产业链空间分布的载体73

第六章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75

第一节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75

一、美国“硅谷”——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样板75

二、“第三意大利”——传统产业集群化复兴的典范78

三、印度班加罗尔——政府集群政策成功的实证80

第二节 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82

一、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外部嵌入”模式82

二、浙江的“民营主体、内生发展”模式85

第三节 国内典型产业集群概况86

一、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86

二、东莞信息产业集群89

三、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90

第四节 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97

一、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97

二、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97

三、企业之间分工和协作水平偏低97

四、市场竞争秩序混乱98

五、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98

六、集群发展的外部约束日益严重98

七、集群(园区)建设过热98

第七章 产业园区理论及研究进展100

第一节 产业园区概述100

一、产业园区的概念100

二、产业园区的类型101

三、产业园区的优势101

四、世界各国关于工业园区的定义与分类101

第二节 园区经济的理论基础102

一、核心——边缘扩散理论102

二、增长极理论103

三、苗床理论104

四、技术创新理论104

五、地区创造性理论105

六、空间扩散理论106

第三节 国内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107

一、政府组织型107

二、公司组织型109

三、大学组织型111

四、基金会组织型113

五、自组织型114

第四节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116

一、产业定位不清116

二、产业链多而短,产业关联度不高116

三、技术创新严重不足116

四、产业配套服务业薄弱117

第八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118

第一节 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的关系118

一、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118

二、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20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关系120

一、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联系121

二、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区别121

三、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轨迹122

第三节 产业集聚与园区经济关联机理124

一、经济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和平台125

二、企业集群是推动园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125

三、集聚经济为园区经济带来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125

四、外部经济是园区经济的重要源泉127

五、范围经济是园区经济的有益补充128

第九章 国内外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30

第一节 国外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30

第二节 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33

一、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133

二、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135

三、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143

第十章 我国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分析145

第一节 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分析145

一、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145

二、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47

三、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类型149

四、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政策建议152

第二节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分析153

一、总体上产业集群数量较少154

二、产业结构趋同154

三、产业层次较低154

四、产业链条发育不完整154

五、生产配套支撑体系不完善155

六、区域产业共同品牌建设滞后155

第三节 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化分析155

一、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的基本内涵及发展现状155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存在的问题157

三、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主要模式159

四、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162

第十一章 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的路径与措施165

第一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165

一、世界著名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政府角色165

二、我国工业园区中政府角色的对策建议167

第二节 根据产业集群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172

一、孕育期的策略173

二、幼稚期的策略173

三、成长期的策略174

四、成熟期的策略174

五、后成熟期的策略175

第三节 构建产业链,进行产业链招商176

一、产业链招商的原则176

二、产业链招商的实践意义176

三、产业链招商的具体措施177

第四节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178

一、产业集群环境下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有效措施179

第五节 建立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体系180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现状180

二、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问题181

三、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183

第六节 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加强人才集聚184

一、明确园区产业定位184

二、加强人才集聚184

第七节 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186

一、集群内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分析186

二、促进产业群区内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具体措施186

第八节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188

一、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体系188

二、努力营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良好外部环境188

三、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具体对策189

第十二章 案例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规划194

第一节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规划194

一、发展背景与条件194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199

三、优化空间布局,营造发展平台201

四、加快要素体系建设207

五、以影视产业为龙头,协调相关产业发展212

六、实施措施与建议218

第二节 江西高新工业设计产业园发展规划220

一、发展背景与意义220

二、发展条件与原则225

三、园区定位与服务平台227

四、发展思路与目标231

五、空间布局与项目规划236

六、开发方式和运营策略237

七、保障措施2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