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麻醉学 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医师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麻醉学 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医师用
  • 刘进编;于布为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76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28页
  • 主题词:麻醉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麻醉学 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医师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麻醉学基础2

第一章 麻醉学概论2

第一节 中医中药麻醉2

第二节 现代医学中的麻醉学2

一、全身麻醉2

二、局部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5

三、特殊麻醉方法的进展6

四、复苏学及危重医学的发展6

五、麻醉专业组织的发展6

六、我国现代麻醉的发展6

七、麻醉学的发展趋势7

第二章 手术室管理8

第一节 安全制度8

一、安全会议制度8

二、麻醉药品安全管理制度8

三、清单核对制度8

四、术后恢复室与麻醉安全9

五、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1

六、紧急事件预案制度12

第二节 感染控制规范12

一、对麻醉医生的要求12

二、麻醉实施及操作过程中的规范13

三、用药规范13

四、器材管理规范13

第三节 病例汇报与讨论制度13

一、特殊病例汇报制度13

二、疑难病例交流与讨论制度14

第三章 麻醉科临床信息管理16

第一节 回顾——不断的探索16

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临床信息系统的巨大推动16

二、医院信息系统的巨大发展16

三、麻醉科信息管理系统16

第二节 现状——蓬勃的发展17

一、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麻醉信息管理,覆盖围术期完整业务流程的麻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17

二、建立以麻醉信息管理为核心的科研系统18

第三节 展望——可持续发展的阻力19

一、AIMS面临的技术问题19

二、投资与回报的差距,成本及效益的困惑19

三、对信息化认识不够19

四、系统设计缺陷19

五、具有医学背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缺乏与培养19

六、麻醉信息系统的缺陷及法律的空白19

七、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20

八、麻醉医师的接受20

第四节 发展前景20

一、AIMS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21

二、信息管理系统朝着覆盖全面工作方向发展21

三、信息管理系统朝着决策支持方向发展21

四、信息管理系统朝着效能化方向发展21

第四章 临床麻醉用药23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23

一、概述23

二、局麻药物的临床应用23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24

一、硫喷妥钠25

二、丙泊酚25

三、氯胺酮25

四、依托咪酯26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26

一、氧化亚氮26

二、氟烷26

三、恩氟烷26

四、异氟烷27

五、七氟烷27

六、地氟烷27

第四节 肌肉松弛药28

一、肌松药的作用原理和分类28

二、常用肌松药28

第五节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29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30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31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31

四、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31

第五章 常用麻醉技术33

第一节 吸入麻醉技术33

一、肺泡最低有效浓度33

二、吸入麻醉药物的摄取及其影响因素33

三、吸入麻醉的准备34

四、吸入麻醉的实施34

第二节 静脉麻醉技术37

一、基础知识37

二、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区别39

三、全凭静脉麻醉的实施39

四、全凭静脉麻醉的适用范围40

五、全凭静脉麻醉的优点40

六、不足之处41

第三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技术41

一、黄韧带的解剖结构41

二、避免使用空气压缩试验41

三、蛛网膜下腔穿刺点应选在L3~L4或以下42

四、局麻的神经药物毒性42

五、椎管内神经阻滞后神经系统并发症42

六、术后镇痛42

七、拔管后出血42

第四节 结论与争论42

一、静-吸之争42

二、硬膜外神经阻滞后神经系统并发症42

三、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43

第六章 体液平衡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体液组成和分布44

二、渗透压44

三、电解质分布和平衡44

四、pH44

第二节 水、电解质平衡44

一、水平衡44

二、钠平衡45

三、钾平衡46

四、钙平衡47

五、磷代谢紊乱48

六、镁代谢紊乱49

第三节 酸碱平衡50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50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及意义50

三、酸碱平衡紊乱51

四、酸碱平衡紊乱的简化判断流程53

五、酸碱平衡紊乱判读方法的进展53

六、急诊手术患者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54

七、围术期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55

第七章 液体治疗与输血56

第一节 液体治疗56

一、体液状态评估56

二、液体的种类与选择57

三、术中常规补液方案59

四、术中输液的监测62

第二节 异体输血63

一、成分输血63

二、输血的适应证64

三、配血试验及血液保存64

四、输血相关并发症64

第三节 自体输血及血液管理65

一、自体输血65

二、血液管理68

第八章 围术期监测70

第一节 循环系统监测70

一、心电图70

二、脉搏监测71

三、动脉压监测71

四、中心静脉压监测72

五、肺动脉导管74

六、心排血量监测75

第二节 呼吸系统监测77

一、呼吸功能的临床观察77

二、氧的相关监测77

三、呼出气体分析78

四、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78

五、机械通气呼吸参数的监测79

第三节 麻醉深度监测79

一、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79

二、食管下段收缩性80

三、心率变异性分析80

四、脑电图80

五、脑电双频指数80

六、诱发电位80

七、Narcotrend监测(NT)81

第四节 凝血功能监测81

一、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81

二、血栓弹性描记仪81

三、Sonoclot分析仪82

第五节 其他监测83

一、体温监测83

二、尿量监测83

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83

四、血红蛋白监测84

第九章 呼吸衰竭86

第一节 定义86

一、肺衰竭86

二、泵衰竭86

第二节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87

一、高碳酸血症87

二、低氧血症87

第三节 呼吸衰竭诊断87

一、呼吸困难87

二、意识改变89

三、发绀89

四、动脉血气分析89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90

一、呼吸衰竭治疗基本原则90

二、保持通畅气道90

三、氧疗90

四、无创通气91

五、有创机械通气91

第十章 休克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95

一、休克的病因95

二、休克的分类95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96

一、微循环的变化96

二、代谢变化97

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97

四、免疫系统功能改变97

第四节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98

一、休克的临床表现98

二、诊断98

第五节 休克的监护治疗98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98

二、组织灌注及氧代谢监测99

三、其他监测指标101

第六节 常见休克的各论101

一、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101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104

三、过敏性休克106

第十一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9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述109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109

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流行病学110

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与分型110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111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与MODS111

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MODS111

三、肠道动力学说113

第三节 MODS的临床诊断及监测评估113

一、MODS的临床诊断113

二、MODS的分器官诊断标准114

三、MODS的临床表现115

四、MODS的临床监测与评估115

第四节 MODS的防治原则117

一、MODS的预防117

二、治疗118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120

第十二章 心肺脑复苏122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的历史沿革122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的三阶段123

一、基础生命支持124

二、高级生命支持126

三、复苏后治疗129

第三节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131

一、对非医务人员的培训131

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131

第四节 心肺脑复苏的展望132

第十三章 重症医学134

第一节 重症医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134

第二节 重症医学的医疗质量管理134

一、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134

二、重症患者的管理135

第三节 生命终末期医疗及伦理问题138

一、生命终末期医疗138

二、维持或撤离生命支持139

第四节 重症医学的进展和未来139

一、重症医学的重要进展139

二、重症医学的现状和未来141

第二篇 临床麻醉144

第十四章 术前访视与麻醉前准备144

第一节 麻醉前访视144

一、麻醉前访视的意义144

二、麻醉前访视的内容144

第二节 病情评估与对策145

一、心血管疾病145

二、呼吸系统疾病148

三、肝脏疾病148

四、血液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评估与对策149

五、肾功能障碍患者麻醉前评估与对策150

六、内分泌疾病评估与对策151

第三节 麻醉前用药152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52

二、药物的选择152

三、常用药物152

第十五章 气道管理154

第一节 维持气道通畅和通气的方法154

一、常规措施154

二、面罩给氧和预充氧154

三、维持麻醉患者气道通畅155

四、面罩正压通气156

第二节 气道常用工具和方法157

一、经典气道工具和方法157

二、管芯类插管工具和方法159

三、可视喉镜160

四、声门上气道工具和方法161

第三节 困难气道的管理163

一、困难面罩通气163

二、困难气道处理流程164

三、困难气道车165

第十六章 超声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168

第一节 超声基础168

一、超声的基本原理168

二、超声影像特点168

三、超声基本技术简介169

四、超声定位穿刺技术的基本流程173

第二节 超声定位血管穿刺174

一、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74

二、超声定位桡动脉穿刺置管175

第三节 超声定位神经阻滞175

一、超声定位上肢神经阻滞175

二、超声定位下肢神经阻滞178

三、超声定位其他部位神经阻滞181

第四节 超声定位的发展方向183

第十七章 普通外科手术的麻醉184

第一节 肝胆胰外科手术的麻醉184

一、肝脏生理及病理生理184

二、麻醉对肝胆功能的影响184

三、肝脏手术的麻醉管理185

四、胆囊手术的麻醉管理186

五、胰腺手术的麻醉管理186

第二节 胃肠外科手术的麻醉186

一、胃癌手术的麻醉管理187

二、肠道手术的麻醉管理187

第三节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的麻醉188

一、甲状腺手术的麻醉管理188

二、甲状旁腺手术的麻醉管理189

第四节 乳腺手术的麻醉189

第十八章 心脏与大血管手术的麻醉191

第一节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191

一、麻醉前评估191

二、麻醉前准备194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195

一、麻醉管理195

二、常见CHD的麻醉处理要点196

第三节 获得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198

一、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198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201

第四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202

一、术前对病情的估计202

二、术前药物治疗203

三、麻醉管理203

四、非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204

第五节 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204

一、麻醉前评估与准备204

二、麻醉方法205

三、手术期间的器官保护205

第六节 快通道心脏麻醉206

一、临床意义206

二、禁忌证206

三、实施方法206

四、注意事项206

第七节 心肌保护及进展207

一、心肌的I-R损伤207

二、心肌保护措施207

第十九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210

第一节 胸部麻醉的生理学210

一、体位改变和开胸的影响210

二、单肺通气的影响210

第二节 胸科手术的麻醉前评估及术前准备210

一、呼吸功能的评估210

二、循环功能的评估211

三、胸科手术的术前准备211

第三节 常用的肺隔离技术212

一、单肺通气的适应证212

二、常用的肺隔离技术212

三、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213

第四节 围术期麻醉管理215

一、麻醉监测215

二、术中液体管理215

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215

四、术后镇痛216

第五节 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216

一、肺切除术的麻醉216

二、食管手术的麻醉217

三、气管手术的麻醉217

四、纵隔手术的麻醉218

五、肺减容手术的麻醉219

六、支气管肺灌洗术的麻醉219

第六节 胸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热点219

第二十章 神经外科麻醉222

第一节 与麻醉相关的生理学及药理学基础222

一、神经生理学基础222

第二节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用于成人开颅手术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224

一、资料与方法224

二、结果225

三、总结230

第三节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230

一、颅脑创伤手术的麻醉管理230

二、幕上肿瘤手术的麻醉管理231

三、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232

四、动静脉畸形手术的麻醉管理233

五、垂体瘤手术的麻醉管理233

六、后颅窝手术的麻醉管理234

七、脊髓损伤的麻醉管理234

八、神经放射的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235

第四节 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管理235

一、神经外科术后气道管理235

二、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导管的拔除236

三、神经外科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与处理237

第二十一章 骨科手术的麻醉239

第一节 骨科手术术前评估的特殊问题239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239

二、强直性脊柱炎239

第二节 骨科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常见问题240

一、体位240

二、骨水泥241

三、充放止血带242

四、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242

五、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用于骨盆或骶骨肿瘤切除术243

六、脂肪栓塞综合征243

七、静脉血栓栓塞症244

八、围术期抗凝治疗的影响244

九、脊柱手术后失明247

十、神经阻滞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247

第三节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248

一、髋关节手术248

二、膝关节手术248

三、脊柱手术249

四、骨盆或骶骨切除及骨折手术250

第二十二章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252

第一节 肾上腺外科麻醉252

一、肾上腺皮质疾病252

二、肾上腺髓质疾病253

第二节 肾脏切除手术麻醉254

第三节 结石症手术的麻醉255

第四节 膀胱、前列腺及尿道手术麻醉256

一、膀胱肿瘤256

二、前列腺疾病257

第五节 男性泌尿外科、妇科泌尿学手术的麻醉258

第二十三章 妇产科手术的麻醉260

第一节 产科手术麻醉260

一、孕产妇的生理260

二、孕产妇的药理262

三、孕产妇的麻醉262

第二节 妇科手术麻醉266

第三节 新生儿复苏267

一、新生儿评价和复苏指导267

二、心肺复苏267

第二十四章 眼耳鼻喉口腔科手术的麻醉269

第一节 眼科手术麻醉269

一、眼部疾病、眼科用药与全身及麻醉相关性269

二、眼科手术麻醉特点270

三、眼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271

四、常见眼科手术麻醉实施与管理272

第二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273

一、麻醉学技术和手段在ENT手术中的应用274

二、常见ENT手术麻醉274

第三节 口腔科手术麻醉276

一、口腔科手术麻醉特点276

二、麻醉选择和管理276

三、常见手术麻醉277

第二十五章 烧伤科手术的麻醉280

第一节 概述280

第二节 烧伤病情的判断280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280

二、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280

三、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281

四、烧伤临床分期281

五、烧伤早期处理281

第三节 烧伤患者的麻醉282

一、烧伤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282

二、烧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准备282

三、烧伤患者麻醉的药物选择283

四、烧伤患者的麻醉方法选择285

五、烧伤患者的麻醉管理285

六、烧伤患者的麻醉监测286

第四节 烧伤患者麻醉期间常见并发症286

一、持续性低血压286

二、低体温286

三、凝血机制异常286

四、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286

第二十六章 器官移植的麻醉288

第一节 肝脏移植的麻醉288

一、肝移植受体麻醉的术前评估288

二、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290

三、肝脏移植术中一些特殊问题的考虑292

四、特殊肝脏移植患者的麻醉考虑294

第二节 心脏及肺移植术的麻醉295

一、心脏移植的术前准备295

二、心脏移植的术中麻醉管理296

三、肺移植的麻醉前准备297

四、肺移植的麻醉管理299

五、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300

第三节 肾移植的麻醉301

一、终末期肾病的病理生理301

二、麻醉前评估和准备302

三、肾移植受体的麻醉管理303

四、儿童肾移植的麻醉管理303

五、肾移植术后注意事项304

第四节 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304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305

二、麻醉管理305

三、SPK患者的术后处理306

第二十七章 急诊与创伤手术的麻醉308

第一节 急诊与创伤患者的评估308

一、急诊与创伤患者的特点308

二、急症与创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308

三、急诊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308

四、创伤评分309

第二节 急诊与创伤手术的麻醉前处理309

一、血容量的估计和补充309

二、反流误吸的预防和处理311

三、急诊患者麻醉前镇痛312

第三节 急诊和创伤患者麻醉管理要点312

一、麻醉前用药312

二、麻醉选择313

三、预充氧313

四、麻醉管理313

五、麻醉中常见问题的处理313

第四节 特殊部位创伤的麻醉处理314

一、颅脑创伤314

二、脊髓创伤314

三、小儿创伤314

四、孕妇创伤315

第二十八章 日间手术与手术室外麻醉316

第一节 日间手术的麻醉316

一、患者的选择316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317

三、麻醉方法317

四、麻醉后恢复与出院318

五、前景展望320

第二节 手术室外患者的麻醉320

一、设施的设计与安全320

二、影像学诊治室321

三、常见检查与治疗的麻醉321

四、前景展望323

第二十九章 小儿麻醉325

第一节 小儿解剖生理与药理特点325

一、解剖生理特点325

二、药理特点325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与麻醉前准备326

一、麻醉前评估326

二、麻醉前准备326

三、麻醉前用药327

第三节 麻醉方法和麻醉装置327

一、全身麻醉327

二、部位麻醉331

第四节 麻醉期间监测及管理333

一、一般观察333

二、循环功能333

三、呼吸功能333

四、体温333

五、尿量333

六、血电解质333

七、肌松334

八、失血量334

第五节 围术期输液输血334

一、输液334

二、输血334

第六节 麻醉并发症及其防治336

一、呼吸系统336

二、循环系统336

三、体温改变336

四、神经系统337

五、其他方面337

第七节 术后管理和术后镇痛337

一、术后管理337

二、术后镇痛337

第八节 小儿麻醉现状、任务和研究340

一、中国小儿麻醉现状340

二、小儿麻醉学近期的任务340

三、基础和临床研究340

第三十章 老年患者的麻醉343

第一节 与年龄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改变343

一、衰老的机制343

二、神经系统344

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344

四、肝肾功能和药物代谢345

第二节 与年龄相关的功能状态和储备的评估345

一、活动功能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345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意识状态评估348

三、营养状态评估349

四、老年相关疾病与围麻醉期用药风险评估351

五、风险评估351

第三节 麻醉管理352

一、麻醉药物的临床药理学352

二、麻醉技术的选择353

三、术后注意事项353

第四节 老年患者麻醉的未来发展趋势355

第三十一章 特殊疾病的麻醉357

第一节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357

一、术前评估357

二、围术期治疗358

三、麻醉的考虑和围术期的管理358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麻醉359

一、术前情况359

二、麻醉管理359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的麻醉361

一、术前评估361

二、术中管理362

三、术后管理362

第四节 血液病患者的麻醉362

一、红细胞异常362

二、凝血异常363

三、血小板异常364

第三十二章 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36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并发症366

一、呕吐、反流、误吸366

二、呼吸道梗阻366

三、低氧血症与通气不足368

四、肺部并发症369

五、气管插管术并发症370

第二节 循环系统并发症370

一、低血压370

二、高血压371

三、围术期心律失常371

四、围术期心肌缺血372

五、围术期急性肺水肿373

六、心室纤颤与心搏骤停37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73

一、术中知晓373

二、苏醒延迟374

三、全麻苏醒期躁动374

四、围术期低体温375

五、恶性高热375

六、脑血管意外376

第四节 其他并发症376

一、术后恶心呕吐376

二、围术期过敏反应377

第三十三章 麻醉恢复室379

第一节 概述379

一、历史与现状379

二、麻醉恢复室的任务与特点379

三、建制379

四、设备和药物380

第二节 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380

一、收治指征380

二、日常工作380

三、PACU疼痛管理381

四、离开PACU指征381

第三节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与处理382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382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383

三、苏醒延迟384

四、躁动384

五、术后恶心呕吐385

六、寒战386

七、低体温386

第四节 麻醉恢复室相关研究热点和争议386

一、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的相关研究386

二、PACU内拔管与拔管后入PACU387

三、在PACU中实施ICU治疗387

四、PACU中并发症防治的相关研究387

第三十四章 疼痛诊疗388

第一节 疼痛的传导通路及编码痛情绪的脑区388

一、神经系统内疼痛的传导通路388

二、编码痛情绪的脑区和神经通路389

第二节 疼痛的临床和心理学评估390

一、疼痛的临床评估390

二、慢性疼痛的心理学评估390

第三节 常见的临床慢性疼痛综合征及治疗393

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393

二、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394

三、纤维肌痛综合征395

四、癌痛综合征397

五、三叉神经痛398

六、中枢性疼痛综合征399

第四节 争议及未来方向400

第三篇 麻醉学科研总论404

第三十五章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404

第一节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基本目的和现状404

一、建设麻醉学实验室的基本目的404

二、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前景404

第二节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内容405

一、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特点405

二、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场所规划405

三、麻醉学实验室的人员管理406

四、麻醉学实验室的设备管理407

五、麻醉学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研究平台408

六、麻醉学实验室学术活动408

七、麻醉学相关科研课题的申请409

第三节 麻醉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制度409

一、实验人员入室、离室规则409

二、动物伦理及动物使用规则409

三、危险化学药物和电、气的使用安全规则410

第三十六章 医学统计分析方法在麻醉科研中的应用411

第一节 麻醉科研中常用的医学统计描述411

一、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411

二、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413

三、统计表和统计图413

第二节 麻醉科研中常用的医学统计推断方法413

一、差异性检验413

二、关联性分析417

三、生存分析419

第三节 医学统计分析方法在麻醉科研中应用的案例分析421

一、差异性检验421

二、关联性分析421

三、生存分析422

第三十七章 麻醉科研论文写作424

第一节 概述424

一、医学科研论文的定义424

二、医学科研论文的分类424

三、医学科研论文的作用425

第二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425

一、创新性425

二、科学性和准确性425

三、规范性425

四、逻辑性426

五、可读性426

第三节 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与写作方法426

一、前导部分426

二、论证部分426

三、表格和图428

四、附属内容429

第四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发表430

一、写作前的准备430

二、拟订写作提纲430

三、撰写初稿430

四、修改文稿431

五、投稿和发表431

第三十八章 麻醉学相关转化医学研究433

第一节 转化医学简介433

一、转化医学的提出、目的、概念和意义433

二、转化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科学家的培养434

第二节 麻醉科学中的转化医学435

一、临床问题的提出435

二、研发436

三、临床验证437

第三节 转化医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437

第四篇 麻醉学基础科研440

第三十九章 麻醉学基础科研选题440

第一节 概述440

第二节 选题的原则和影响研究生选题的因素440

一、选题的原则440

二、选题的影响因素441

第三节 选题的方式和基本流程442

一、选题方式442

二、选题的基本流程442

第四节 麻醉学领域部分研究热点443

一、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443

二、麻醉药物对器官系统的作用和影响444

三、围术期重要器官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444

四、围术期输血相关研究445

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445

六、疼痛机制的相关研究446

第四十章 麻醉学基础科研常用实验技术448

第一节 概述448

第二节 形态学方法448

一、常规组织形态学染色方法448

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450

三、形态学电镜技术452

第三节 细胞和蛋白检测方法454

一、细胞功能检测454

二、蛋白质检测方法459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462

一、质粒DNA的制备462

二、RNA制备及应用462

三、常规、real-time PCR中的特殊步骤及定量466

四、基因克隆466

五、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467

第四十一章 麻醉新药的研究与开发468

第一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述468

第二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内容469

第三节 麻醉新药的研究与开发471

第四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其他应关注的问题475

一、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专利问题475

二、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0期临床研究476

三、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Ⅳ期临床研究477

第四十二章 疼痛动物模型与痛觉行为学测试479

第一节 疼痛动物模型概述479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479

一、根据病程发展分类479

二、根据发病部位分类480

三、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480

四、根据生理和病理过程分类480

第三节 疼痛的动物模型及痛行为检测方法480

一、炎性疼痛动物模型480

二、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484

三、癌性疼痛动物模型488

四、慢性内脏痛动物模型489

五、术后切口痛模型490

第五篇 麻醉学临床科研494

第四十三章 麻醉学临床科研设计494

第一节 麻醉学临床科研概述与基本程序494

一、概述494

二、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494

第二节 临床科学研究的实践496

一、临床科学研究的伦理法规和伦理原则496

二、临床科学研究的设计496

三、临床科学研究实施的标准操作规程498

第三节 临床科学研究的管理498

一、临床科学研究的项目管理498

二、临床科学研究的数据管理499

第四节 临床科学研究的质量控制500

一、研究人员培训500

二、研究者、申办方和监察员的职责500

三、临床科学研究中的稽查和视察501

四、临床科学研究中误差与偏倚的控制502

五、一致性检验503

六、研究对象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503

第四十四章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实施505

第一节 概述505

第二节 RCT的计划阶段505

一、临床问题的提出505

二、前期试验505

三、试验经费505

第三节 RCT的方案设计506

一、试验管理信息506

二、引言506

三、方法506

四、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方法507

五、质量控制和监控方法507

六、RCT流程图507

第四节 MCCT的实施阶段508

一、研究者会议和人员培训508

二、分中心的伦理审批508

三、临床试验质量控制508

第五节 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508

一、临床问题的提出508

二、单中心,小样本前期临床试验的开展509

三、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开展510

第四十五章 麻醉学临床药理研究512

第一节 概述512

一、安全性研究512

二、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512

三、临床药效学研究512

四、毒理学研究513

五、临床试验513

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513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513

一、药物的效应和作用513

二、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514

三、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514

第三节 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516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516

二、分布517

三、生物转化517

四、排泄517

五、药动学基本原理及其参数的计算517

六、群体药动学520

第四节 新药研究与新药临床试验521

一、新药概念521

二、新药临床试验521

三、新药临床试验原则522

四、新药临床试验有关规定522

第五节 临床试验方法学524

一、重复524

二、随机524

三、对照524

四、盲法524

五、安慰剂的应用525

第六节 临床试验的道德要求525

第四十六章 循证医学研究在麻醉学中的应用527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527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527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和联系527

三、循证医学发展的历史527

第二节 麻醉循证医学研究的现状528

第三节 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529

一、提出患者存在的且应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529

二、检索文献寻找证据529

三、严格评价证据529

四、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529

五、总结经验与效果评价530

第四节 循证医学在麻醉学科研领域中的应用530

一、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安全性问题530

二、临床上超前镇痛的有效性问题531

第五节 制定临床指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32

一、临床指南的定义532

二、临床指南的制定原则与意义533

三、临床指南的制定方法与步骤533

四、临床指南制定需注意的问题534

第四十七章 临床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537

第一节 回顾性临床数据库研究的特点537

第二节 回顾性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537

一、准备工作537

二、临床实践538

三、临床数据采集538

四、数据整理538

五、研究目标选定与建立研究假说539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539

一、数据集建立539

二、结果的分析540

三、研究结论及其解释540

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540

一、选择性偏倚540

二、信息偏倚541

三、混杂偏倚542

第五节 优点与局限性5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