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dma2000 1xEV-D0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卸土,麦菁,杨炼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7326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码分多址-移动通信-通信网-最佳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cdma2000 1xEV-D0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CDMA通信概况3
1.1.1 CDMA移动通信起源3
1.1.2 第二代商用CDMA移动通信4
1.1.3 第三代商用CDMA移动通信5
1.1.4 CDMA向4G演进途径11
1.2 CDMA无线网络优化12
1.2.1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12
1.2.2 移动网络运行周期13
1.2.3 网络优化常用工具13
1.2.4 网络优化内容15
1.2.5 网络优化手段16
1.2.6 网络优化流程17
参考文献20
第2章 天线和电磁波传播21
2.1 天线概述21
2.2 天线基本参数22
2.2.1 工作频段22
2.2.2 天线增益22
2.2.3 驻波比22
2.2.4 极化方式23
2.2.5 波瓣宽度24
2.2.6 上旁瓣抑制与零点填充25
2.2.7 前后比25
2.2.8 交叉极化比26
2.2.9 隔离度26
2.2.10 下倾角26
2.2.11 三阶无源交调27
2.2.12 输入阻抗28
2.3 基站天线类型28
2.3.1 全向天线28
2.3.2 定向天线29
2.3.3 八木定向天线29
2.3.4 室内吸顶天线29
2.3.5 室内壁挂天线30
2.3.6 特殊天线30
2.4 天线分集31
2.4.1 分集概述31
2.4.2 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31
2.4.3 分集合并技术32
2.5 不同环境天线选用32
2.5.1 市区32
2.5.2 郊区36
2.5.3 农村36
2.5.4 快速道路36
2.5.5 山区37
2.5.6 近海37
2.5.7 隧道38
2.5.8 室内38
2.6 电磁波传播特性38
2.6.1 慢衰落和快衰落39
2.6.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39
2.6.3 多径传播39
2.6.4 多普勒频移40
第3章 CDMA无线通信基础41
3.1 CDMA网络架构41
3.1.1 移动台(MS)42
3.1.2 基站子系统(BSS)42
3.1.3 网络交换系统(NSS)42
3.1.4 操作维护中心(OMC)44
3.2 CDMA蜂窝结构44
3.3 移动区域组成45
3.4 编号计划46
3.4.1 移动终端识别46
3.4.2 网络标识号47
3.5 CDMA工作频段48
3.6 cdma2000 1x无线信道50
3.6.1 1x前向物理信道50
3.6.2 1x反向物理信道51
3.7 cdma2000 1x关键技术52
3.7.1 扩频技术52
3.7.2 扩频码54
3.7.3 功率控制55
3.7.4 软切换56
参考文献60
第4章 CDMA网络规划61
4.1 CDMA网络规划概述61
4.1.1 CMDA网络规划目的61
4.1.2 CDMA网络规划指导思想61
4.1.3 CMDA网络规划准则62
4.2 CDMA网络规划流程62
4.2.1 设计准备62
4.2.2 初步设计63
4.2.3 最终设计63
4.3 CDMA网络滚动规划64
4.3.1 什么是滚动规划64
4.3.2 滚动规划的意义64
4.3.3 滚动规划的方法64
4.4 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65
4.4.1 无线覆盖规划65
4.4.2 无线链路预算66
4.4.3 无线容量规划70
4.4.4 容量和覆盖的关系71
4.4.5 PN码规划72
4.4.6 PN邻区规划75
4.4.7 重要参数规划76
4.5 CDMA规划的特点81
第5章 cdma2000 1x信令与协议82
5.1 信令与协议概述82
5.1.1 OSI 7层协议模型82
5.1.2 TCP/IP协议模型83
5.1.3 No.7 号信令系统84
5.2 cdma2000 1x信令与协议86
5.2.1 cdma2000 1x接口与协议86
5.2.2 cdma2000 1x协议结构87
5.2.3 Um空中接口88
5.2.4 A接口91
5.2.5 Abis接口96
5.3 cdma2000 1x网络其他接口协议97
5.3.1 移动应用部分(MAP)97
5.3.2 移动智能网应用部分98
5.4 IETF相关协议100
5.4.1 IP100
5.4.2 TCP101
5.4.3 UDP102
5.4.4 ATM协议102
5.4.5 PPP103
5.4.6 IPSec协议104
5.4.7 GRE协议106
5.4.8 RADIUS协议106
5.4.9 移动IP协议107
参考文献109
第6章 cdma2000 1x通信事件及流程110
6.1 移动台状态迁移110
6.1.1 移动台初始化状态110
6.1.2 移动台空闲状态112
6.1.3 移动台系统接入状态112
6.1.4 移动台业务信道状态112
6.2 开机选网原理112
6.3 空闲切换113
6.4 移动台登记114
6.5 位置更新114
6.6 随机接入115
6.7 安全机制115
6.7.1 接入鉴权116
6.7.2 加密118
6.8 话音呼叫和释放119
6.8.1 话音业务主呼119
6.8.2 话音业务被叫120
6.8.3 话音业务释放121
6.9 寻呼121
6.10 切换122
6.10.1 接入切换123
6.10.2 软切换123
6.10.3 硬切换124
6.11 系统消息125
6.11.1 必选系统消息125
6.11.2 可选系统消息126
6.12 短消息流程127
6.12.1 短消息发送流程127
6.12.2 短消息接收流程128
6.13 呼叫进程中异常129
6.13.1 呼叫失败原因129
6.13.2 掉话主要原因129
6.13.3 BS内软切换失败原因130
6.13.4 BS内硬切换失败原因130
6.14 漫游130
6.15 数据业务流程131
6.15.1 数据业务起呼流程131
6.15.2 同PDSN的Dormant切换流程132
参考文献133
第7章 cdma2000 1x网优指标134
7.1 覆盖指标134
7.2 负荷类指标134
7.2.1 话务量134
7.2.2 数据业务流量135
7.2.3 数据业务吞吐率135
7.3 接入性指标136
7.3.1 拥塞指标136
7.3.2 呼叫建立成功率136
7.3.3 寻呼成功率137
7.3.4 呼叫建立时延137
7.4 保持性指标137
7.4.1 掉话率137
7.4.2 话务掉话比138
7.4.3 切换成功率138
7.4.4 话音质量(MOS值)138
参考文献139
第8章 cdma2000 1x参数优化140
8.1 概述140
8.1.1 无线参数调整说明140
8.1.2 主要涉及无线参数种类141
8.2 网络识别参数141
8.2.1 系统识别码(SID)141
8.2.2 网络识别码(NID)141
8.3 开销增益参数142
8.3.1 导频信道增益(PILOTGAIN)142
8.3.2 同步信道增益(SYNGAIN)142
8.3.3 寻呼信道增益(PCHGAIN)142
8.4 系统接入参数142
8.4.1 接入试探前缀长度(PAM SZ)144
8.4.2 接入试探消息实体长度(MAX_CAP_SZ)144
8.4.3 接入试探随机延迟(PROBE_PN_RAN)145
8.4.4 接入试探滞后(PROBE_BKOFF)146
8.4.5 接入试探数(NUM_STEP)146
8.4.6 接入试探序列滞后(BKOFF)146
8.4.7 接入信道数目(ACC_CHAN)147
8.4.8 接入响应等待时间(ACC_TMO)147
8.4.9 最大接入请求试探序列数(MAX_REQ_SEQ)148
8.4.10 最大接入响应试探序列数(MAX_RSP_SEQ)148
8.4.11 初始标称功率(NOM_PWR)148
8.4.12 初始功率偏置(INIT_PWR)149
8.4.13 功率调整步长(PWR_STEP/PI)149
8.5 注册登记参数149
8.5.1 寻呼信道数目(PAGE_CHAN)149
8.5.2 最大时隙周期索引(MAX_SLOT_CYCLE_INDEX)150
8.5.3 参数变化登记(PARAMETER_REG)150
8.5.4 周期登记(REG_PRD)150
8.5.5 距离登记(REG_DIST)151
8.5.6 登记区数量(TOTAL_ZONES)151
8.5.7 注册定时器(ZONE_TIMER)152
8.5.8 多SID存储(MULT_SIDS)153
8.5.9 多NID存储(MULT_NIDS)153
8.5.10 本地用户登记(HOME_REG)153
8.5.11 外部系统用户登记(FOR_SID_REG)153
8.5.12 外部网络用户登记(FOR_NID_REG)154
8.5.13 开机登记(POWER_UP_REG)154
8.5.14 关机登记(POWER_1x EV-DOWN_REG)154
8.6 切换、搜索及邻区参数155
8.6.1 软切换参数155
8.6.2 搜索相关参数158
8.6.3 邻集列表参数160
8.7 功率控制参数161
8.7.1 慢速前向功控参数161
8.7.2 快速前向功控参数163
8.7.3 反向功控参数166
8.8 1x数据业务参数167
8.8.1 前向补充信道的持续时间(FOR_SCH_DURATION)167
8.8.2 反向补充信道的持续时间(REV_SCH_DURATION)168
8.8.3 反向补充信道DTX时间(REV_SCH_DTX_DURATION)169
8.8.4 SCH调度起始时间(START_TIME_UNIT)169
8.8.5 R-SCH终止标识(USE_T_ADD_ABORT)170
8.8.6 R-SCH期望速率(PREFERRED_RATE)170
8.8.7 时隙周期单元(DURATION_UNIT)170
参考文献171
第9章 cdma2000 1x无线优化172
9.1 概述172
9.2 DT/CQT测试介绍172
9.2.1 导频强度Ec/Io172
9.2.2 接收电平173
9.2.3 发射功率173
9.2.4 前向误帧率(FER)统计173
9.3 KPI分析介绍174
9.3.1 网优常用KPI指标174
9.3.2 KPI分析注意事项174
9.4 覆盖优化174
9.4.1 影响覆盖因素174
9.4.2 覆盖问题分类175
9.4.3 室外弱覆盖分析175
9.4.4 室外越区覆盖分析175
9.4.5 室内覆盖优化176
9.4.6 导频污染优化177
9.4.7 链路不平衡分析179
9.5 接入性能优化180
9.5.1 寻呼成功率分析180
9.5.2 呼叫建立成功率分析181
9.5.3 呼叫失败流程分析183
9.5.4 呼叫建立时延分析186
9.5.5 拥塞率分析188
9.6 保持性能优化191
9.6.1 掉话率分析191
9.6.2 切换分析194
9.6.3 话音质量分析202
9.7 负荷性能优化202
9.7.1 高话务负荷分析203
9.7.2 高寻呼负荷分析203
9.7.3 高接入负荷分析204
9.7.4 多载频话务均衡分析204
9.8 1x数据业务优化205
9.8.1 数据呼叫建立流程206
9.8.2 数据呼叫建立分析206
9.8.3 数据掉线率分析207
9.8.4 数据速率分析208
参考文献209
第10章 1x EV-DO网络技术210
10.1 1x EV-DO标准发展210
10.2 1x EV-DO网络架构211
10.2.1 接入终端212
10.2.2 无线接入网212
10.2.3 分组核心网213
10.3 1x EV-DO物理信道214
10.3.1 前向物理信道214
10.3.2 反向物理信道217
10.4 1x EV-DO关键技术218
10.4.1 时分复用218
10.4.2 自适应调制编码218
10.4.3 HARQ219
10.4.4 多用户调度219
10.4.5 速率控制220
10.4.6 反向功率控制220
10.4.7 前向虚拟软切换221
10.5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221
10.5.1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原则221
10.5.2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222
10.5.3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流程223
10.5.4 1x EV-DO无线覆盖规划223
10.5.5 1x EV-DO无线容量规划227
参考文献228
第11章 1x EV-DO空口协议229
11.1 空口协议模型229
11.2 物理层协议230
11.3 MAC协议功能231
11.3.1 功能介绍231
11.3.2 协议介绍232
11.4 安全层协议功能238
11.4.1 功能介绍238
11.4.2 协议介绍238
11.5 连接层协议功能240
11.5.1 功能介绍240
11.5.2 协议介绍240
11.6 会话层协议功能243
11.6.1 功能介绍243
11.6.2 协议介绍244
11.7 流层协议功能246
11.7.1 功能介绍246
11.7.2 协议介绍246
11.8 应用层协议功能247
11.8.1 功能介绍247
11.8.2 协议介绍247
第12章 1x EV-DO事件与流程250
12.1 概述250
12.2 开机选网250
12.2.1 PRL设置250
12.2.2 混合终端选网251
12.2.3 接入层面选网251
12.2.4 应用层面选网252
12.3 空口会话事件252
12.3.1 空口会话建立252
12.3.2 空口会话维持254
12.3.3 空口会话释放254
12.4 HRPD连接建立256
12.4.1 AT发起HRPD连接建立256
12.4.2 PDSN发起连接重激活257
12.4.3 AT发起连接重激活258
12.5 HRPD连接释放259
12.5.1 AT发起的连接释放259
12.5.2 AN发起的连接释放259
12.5.3 PDSN发起的连接释放260
12.6 鉴权261
12.6.1 接入鉴权261
12.6.2 核心网鉴权264
12.7 位置更新266
12.7.1 AT发起的位置更新266
12.7.2 AN发起位置更新267
12.8 切换事件267
12.8.1 反向链路软切换267
12.8.2 前向虚拟软切换268
12.8.3 AN间的休眠态切换269
12.8.4 AN间的激活态切换270
12.9 EV-DO和1x切换272
12.9.1 混合覆盖区切换272
12.9.2 混合覆盖区边缘切换276
参考文献279
第13章 1x EV-DO网优指标281
13.1 覆盖类指标281
13.2 负荷类指标281
13.2.1 流量指标281
13.2.2 吞吐量282
13.2.3 速率282
13.3 接入性指标283
13.3.1 会话建立流程283
13.3.2 UATI分配成功率284
13.3.3 Session协商成功率284
13.3.4 Session接入鉴权成功率284
13.3.5 连接建立成功率284
13.3.6 寻呼响应率286
13.4 保持性指标287
13.4.1 掉线率287
13.4.2 切换成功率287
参考文献288
第14章 1x EV-DO参数优化289
14.1 概述289
14.2 基本参数289
14.2.1 控制信道速率289
14.2.2 控制信道偏置289
14.2.3 DRCLock子信道周期290
14.2.4 DRCLock子信道长度291
14.2.5 多用户数据分组开关291
14.2.6 短分组启用门限292
14.2.7 睡眠态定时器292
14.2.8 DRC长度292
14.2.9 DRC信道增益293
14.2.10 DRC监视定时器293
14.2.11 DSC长度293
14.2.12 DSC信道增益294
14.2.13 ACK信道增益294
14.2.14 DRC信道GainBoost294
14.2.15 DRCBoost长度295
14.2.16 DRC门控295
14.2.17 DRCTranslation偏置295
14.2.18 DSC信道GainBoost296
14.2.19 DSCBoost长度296
14.2.20 DeltaACK信道增益296
14.2.21 RRI信道增益预设297
14.2.22 RRI信道传输后设297
14.3 接入参数297
14.3.1 最大接入探针数297
14.3.2 最大探针序列数298
14.3.3 接入探针周期298
14.3.4 接入探针前缀帧长299
14.3.5 接入探针前缀时隙数299
14.3.6 接入探针滞后时间300
14.3.7 接入探针序列滞后时间300
14.3.8 接入信道最大速率300
14.3.9 接入探针最大速率301
14.3.10 接入信道最大分组长301
14.3.11 接入探针之间测试时间301
14.3.12 9.6kbit/s速率接入功率比301
14.3.13 反向数据信道标称功率偏置302
14.3.14 APersistenceOverride302
14.4 功控参数302
14.4.1 开环功率调整302
14.4.2 初始开环功控校正因子303
14.4.3 连续探测功率增量303
14.4.4 反向目标分组错误率304
14.4.5 反向外环初始功控门限304
14.4.6 反向外环功控最大门限304
14.4.7 反向外环功控最小门限305
14.4.8 无数据传送状态下反向外环功控最大门限305
14.4.9 常态下反向外环功控上调幅度305
14.4.10 数据开传时反向外环功控下调幅度306
14.5 切换参数306
14.5.1 同频导频加门限306
14.5.2 同频导频去门限306
14.5.3 同频导频比较差值307
14.5.4 同导频去掉定时器长度307
14.5.5 “截止”线斜率307
14.5.6 激活集加导频截距308
14.5.7 激活集去导频截距308
14.5.8 激活集/候选集搜索窗308
14.5.9 邻集导频的搜索窗309
14.5.10 剩余集搜索窗309
14.5.11 更软切换时延309
14.5.12 软切换时延310
14.6 准入与负载控制参数310
14.6.1 反向激活比特滤波时间常数310
14.6.2 快速反向激活比特滤波时间常数310
14.6.3 反向负载控制门限311
14.6.4 反向链路不允许发射静默时长311
14.6.5 反向链路静默起始时刻311
14.6.6 反向激活比特长度312
14.6.7 反向激活比特偏移312
14.6.8 合并门限312
14.6.9 有效负荷门限313
参考文献313
第15章 1x EV-DO无线优化314
15.1 1x EV-DO优化概述314
15.1.1 1x EV-DO优化特点314
15.1.2 1x EV-DO优化原则315
15.1.3 1x EV-DO优化流程315
15.1.4 1x EV-DO优化方法317
15.2 日常DT/CQT测试317
15.2.1 信噪比318
15.2.2 DRC申请速率318
15.2.3 前向数据吞吐率318
15.2.4 反向数据吞吐率318
15.2.5 前向分组错误率319
15.2.6 激活集导频数319
15.2.7 终端接收电平319
15.2.8 终端发射功率319
15.2.9 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319
15.2.10 平均分组业务建立时延319
15.2.11 分组业务掉话率320
15.3 KPI优化分析320
15.3.1 KPI主要指标320
15.3.2 KPI分析要点321
15.4 覆盖及干扰优化321
15.4.1 弱覆盖优化322
15.4.2 越区覆盖优化322
15.4.3 反向干扰优化322
15.5 接入性能优化325
15.5.1 1x EV-DO接入流程325
15.5.2 连接建立分析328
15.5.3 TCA分配分析329
15.5.4 TCC分析329
15.5.5 接入鉴权分析330
15.5.6 PPP建立分析330
15.6 负荷性能优化330
15.6.1 单载扇用户数量330
15.6.2 MAC信道功率配比331
15.6.3 反向软切换比例控制332
15.7 保持性能优化332
15.7.1 1x EV-DO掉线机制332
15.7.2 1x EV-DO掉线原因分析333
15.8 1x EV-DO速率性能优化335
15.8.1 1x EV-DO数据路由335
15.8.2 1x EV-DO数据空口优化思路336
15.8.3 前向速率优化336
15.8.4 反向速率优化338
参考文献341
第16章 专题研究分析342
16.1 干扰分析342
16.1.1 干扰类型342
16.1.2 干扰影响343
16.1.3 干扰判断和查找344
16.1.4 干扰消除办法345
16.2 直放站优化分析345
16.2.1 直放站对CDMA系统影响345
16.2.2 CDMA直放站常见问题分析346
16.2.3 直放站的优化347
16.3 海域优化分析348
16.3.1 海面覆盖特点348
16.3.2 海面问题分析348
16.3.3 海面优化措施349
16.4 高铁/地铁优化分析350
16.4.1 高铁优化350
16.4.2 地铁优化353
16.5 话单应用研究356
16.5.1 话单介绍356
16.5.2 话单内容356
16.5.3 话单应用357
16.5.4 总结364
16.6 都市高层覆盖研究364
16.6.1 高层覆盖的解决办法364
16.6.2 天线选型考虑因素365
16.6.3 应用案例367
16.6.4 总结371
16.7 CDMA寻呼信道容量分析371
16.7.1 CDMA寻呼信道结构371
16.7.2 寻呼信道传输消息类型372
16.7.3 寻呼信道负荷分析373
16.7.4 寻呼信道寻呼容量计算376
16.7.5 现网数据分析376
16.7.6 总结377
16.8 厂商边界切换优化377
16.8.1 概述377
16.8.2 硬切换原理分析377
16.8.3 案例介绍379
第17章 优化案例介绍382
17.1 掉话分析382
17.1.1 直放站干扰引起的掉话382
17.1.2 弱覆盖引起的掉话383
17.1.3 越区覆盖导致的掉话383
17.1.4 搜索窗设置不当导致掉话384
17.1.5 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386
17.1.6 室内布线器件损坏导致掉话387
17.1.7 邻区漏配导致的掉话389
17.1.8 GPS板件故障导致的掉话391
17.2 接入分析392
17.2.1 前向功率过载导致接入失败392
17.2.2 CE故障导致接入失败394
17.2.3 反向干扰引起的接入失败394
17.3 导频污染优化395
17.4 覆盖问题导致速率低397
第18章 网优平台介绍401
18.1 网优平台作用401
18.2 网优平台介绍401
18.2.1 系统运行环境及配置要求401
18.2.2 网优平台拓扑图402
18.2.3 网优平台软件架构402
18.3 网优平台的特色404
18.3.1 数据源解析能力404
18.3.2 网优平台的扩展性404
18.3.3 话单数据实时采集及处理404
18.3.4 Oracle数据库设计404
18.3.5 话单定位算法404
18.3.6 数据采集监控405
18.4 网优平台的功能405
18.4.1 数据管理模块子功能405
18.4.2 日常优化模块子功能406
18.4.3 专项优化模块子功能407
18.4.4 用户级优化模块子功能408
18.4.5 网络评估模块子功能408
18.4.6 GIS模块子功能409
18.4.7 系统管理模块子功能409
18.4.8 前台支撑模块子功能410
18.4.9 报表管理模块子功能410
缩略语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