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心力衰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开滋,田野,肖传实,葛均波,郭航远,王江,程晓曙,杨波主编;陈灏珠,杨宝峰,祝善俊,徐成斌主审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7820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28页
- 文件大小:659MB
- 文件页数:1765页
- 主题词:心力衰竭-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心力衰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及功能3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的构成3
第二节 血液循环12
第三节 心肌和平滑肌的超微结构和功能23
第四节 心脏传导系统和电生理31
第五节 心脏泵血功能和代偿机制44
第二章 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历史演进5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概念55
第二节 心力衰竭概念的演变57
第三节 对心力衰竭认识的历史回顾58
第三章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65
第一节 定义与分类65
第二节 三间分布特征66
第三节 流行概况68
第四节 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77
第五节 预防策略和措施81
第四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8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分类和分期85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代偿反应87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90
第四节 心力衰竭临床与病理生理基础96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与病理生理基础99
第五章 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机制102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力衰竭102
第二节 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与心力衰竭106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111
第六章 心力衰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118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信号通路118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重塑127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炎性机制135
第七章 心力衰竭的代谢机制149
第一节 正常心肌底物代谢149
第二节 心肌能量代谢的分子调控152
第三节 衰竭心肌的代谢重塑160
第八章 心力衰竭的炎症因子激活机制168
第一节 炎症介质的来源168
第二节 促炎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和相应受体169
第三节 炎症介质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机制173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抗炎治疗策略176
第九章 心力衰竭的内质网应激机制180
第一节 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及其信号途径180
第二节 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184
第三节 内质网应激与心力衰竭187
第十章 心力衰竭与其他相关因素195
第一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力衰竭195
第二节 精氨酸加压素与心力衰竭200
第三节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202
第四节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力衰竭209
第五节 内皮素与心力衰竭212
第六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力衰竭216
第七节 高尿酸与心力衰竭218
第八节 胆红素与心力衰竭221
第九节 微循环与心力衰竭224
第十节 自由基、活性氧与心力衰竭237
第十一节 肿瘤坏死因子与心力衰竭246
第十二节 电解质紊乱与心力衰竭249
第十三节 时间生物学与心力衰竭255
第十四节 心力衰竭与电重构269
第十一章 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与心力衰竭295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计划295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296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与心力衰竭298
第四节 表观遗传学与心力衰竭301
第十二章 miRNA与心力衰竭304
第一节 miRNA概述304
第二节 miRNA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307
第三节 miRNA对心力衰竭存在反馈调节314
第四节 miRNA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315
第五节 miRNA在心力衰竭治疗中面临的严峻挑战319
第十三章 心力衰竭与呼吸系统疾病324
第一节 与心脏相关的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学324
第二节 左心衰对肺功能的影响326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与心力衰竭的相互影响329
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学332
第一节 心脏重塑时病理改变332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发性疾病340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各受累脏器的病理学改变346
第二篇 诊断学353
第十五章 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心力衰竭程度的评定353
第一节 心力衰竭、心肌衰竭与循环衰竭的区分35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354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功能程度评定356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阶段划分及其临床意义362
第十六章 急性心力衰竭364
第一节 急性左心衰364
第二节 急性右心衰372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377
第十七章 慢性心力衰竭385
第一节 收缩性心力衰竭385
第二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392
第十八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402
第一节 诊断的先决条件和诊断标准402
第二节 治疗策略与具体措施403
第十九章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414
第一节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414
第二节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新观念416
第二十章 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420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420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生化检查421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检查422
第二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430
第一节 心电学检查430
第二节 6分钟步行试验433
第三节 心肺运动试验440
第四节 X线检查444
第五节 CT和磁共振检查458
第六节 超声学检查467
第七节 核医学检查476
第八节 阻抗血流图检查488
第九节 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493
第十节 心肌活力检查498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50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一般鉴别505
第二节 左心衰与其他疾病的鉴别506
第三节 右心衰与其他疾病的鉴别507
第三篇 治疗学511
第二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和策略511
第一节 根据心力衰竭的分期和分级制定治疗目的和策略511
第二节 根据心力衰竭的病因决定治疗目标和选择策略515
第三节 根据心力衰竭的分类选择治疗策略516
第四节 心力衰竭合并其他疾病的治疗策略517
第二十四章 病因治疗与一般治疗52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522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525
第二十五章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528
第一节 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528
第二节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536
第三节 利尿药547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555
第五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561
第六节 醛固酮受体拮抗药570
第七节 血管活性药576
第八节 β受体阻滞药592
第九节 钙通道阻滞药598
第十节 他汀类药物603
第十一节 胺碘酮类药物608
第十二节 心肌代谢类药物617
第十三节 激素类药物624
第十四节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聚集药634
第十五节 其他药物644
第十六节 联合用药654
第二十六章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672
第一节 左心室辅助装置672
第二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80
第三节 无创正压通气686
第四节 无创伤性体外反搏694
第五节 心脏收缩调节器701
第六节 迷走神经刺激707
第七节 去肾神经术715
第八节 介入治疗721
第九节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734
第十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750
第十一节 干细胞治疗760
第十二节 基因治疗785
第十三节 血液净化治疗794
第二十七章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826
第一节 心肌血运重建术826
第二节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830
第三节 左心室减容术835
第四节 体外膜氧合器838
第五节 全人工心脏843
第六节 心脏移植术851
第二十八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861
第二十九章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869
第四篇 疾病学881
第三十章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881
第三十一章 冠心病与心力衰竭894
第三十二章 心肌炎与心力衰竭903
第三十三章 心肌病与心力衰竭912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912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929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951
第四节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962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980
第六节 应激性心肌病997
第七节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009
第三十四章 心包疾病与心力衰竭1020
第三十五章 心脏瓣膜病与心力衰竭1027
第三十六章 先天性(或结构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1041
第三十七章 肺动脉高压与心力衰竭1054
第三十八章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与心力衰竭1082
第三十九章 肺源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1093
第四十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力衰竭1105
第四十一章 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1119
第一节 心房颤动1119
第二节 室性心律失常1128
第三节 心率管理策略1131
第四十二章 克山病与心力衰竭1140
第四十三章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力衰竭1148
第四十四章 高排出量型心力衰竭1154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1154
第二节 贫血性心脏病1159
第三节 嗜铬细胞瘤1163
第四节 脚气病性心脏病1167
第五节 动静脉瘘1170
第四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与心力衰竭1174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1174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1180
第三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184
第四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187
第五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190
第六节 库欣综合征1194
第七节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1200
第八节 痛风1204
第四十六章 代谢性疾病与心力衰竭1214
第一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1214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1228
第三节 肥胖性心脏病1234
第四节 血色病性心脏病1238
第四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1242
第四十八章 肝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1248
第四十九章 高原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1254
第五十章 风湿性疾病与心力衰竭1261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1261
第二节 疣状心内膜炎1271
第三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1273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1277
第五节 其他风湿性疾病1284
第五十一章 浸润性心肌病与心力衰竭1291
第一节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1291
第二节 黏多糖病症性心肌病1300
第三节 心脏脂质沉积症1303
第四节 草盐酸沉积症1303
第五节 脑苷脂沉积症1304
第六节 结节病性心肌病1306
第五十二章 心内膜疾病与心力衰竭1313
第一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313
第二节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1319
第三节 L?ffler心内膜炎综合征1321
第四节 Becker综合征1323
第五十三章 神经肌内疾病与心力衰竭1325
第一节 Friedreich共济失调1325
第二节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326
第三节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333
第四节 Barth综合征1335
第五十四章 药源性心肌病与心力衰竭1340
第一节 非肿瘤药物性心肌病1340
第二节 肿瘤药物性心肌病1348
第五十五章 放射病与心力衰竭1357
第五十六章 少见疾病与心力衰竭1362
第一节 特发性心脏肥大综合征1362
第二节 酒精性心肌病1362
第三节 酒精性心脏肥大-肺气肿综合征1372
第四节 啤酒-钴综合征1372
第五节 白塞病1373
第六节 Wegener肉芽肿性心肌病1375
第七节 弹性假黄瘤1376
第八节 肉毒碱性心肌病1378
第九节 胶稠性黏液性病1379
第十节 Refsum综合征1379
第十一节 低T3综合征1382
第十二节 Bernheim综合征1383
第十三节 Cogan综合征1383
第十四节 Weber-Christian综合征1384
第五十七章 染色体病与心力衰竭1387
第五十八章 单基因遗传病与心力衰竭1393
第五十九章 线粒体疾病与心力衰竭1407
第一节 线粒体心肌病1407
第二节 Kearns-Sayre综合征1416
第六十章 小儿心力衰竭1428
第六十一章 老年人心力衰竭1440
第六十二章 女性心力衰竭1451
第六十三章 围生期心脏病与心力衰竭1458
第六十四章 抑郁症与心力衰竭1474
第六十五章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1479
第五篇 康复学1501
第六十六章 心力衰竭患者恢复期运动锻炼和康复疗法1501
第六十七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1507
第六十八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1514
第六十九章 慢性心力衰竭的院外疾病管理1529
第七十章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处理和临终关怀1536
第六篇 预防学1549
第七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预后1549
第七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预防1557
附录1581
附录Ⅰ 国内外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汇总1581
附录Ⅱ 国内外大学会发布的最新心力衰竭诊治指南1659
附录Ⅲ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1721
附录Ⅳ 国内心力衰竭专/译著汇览1724
附录Ⅴ 常用英文缩略语汇成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