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牧草育种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牧草育种技术
  • 云锦凤,米福贵,杨青川,张蕴薇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156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牧草-育种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牧草育种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牧草育种的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性1

第二节 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的成就与展望2

一、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的成就2

二、中国牧草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6

三、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的展望7

第一章 牧草种质资源9

第一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念和类别9

一、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念9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类别11

第二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2

一、牧草种质资源是牧草育种的物质基础12

二、牧草种质资源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本材料13

第三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13

一、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13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16

第四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20

一、农艺性状鉴定20

二、植物学性状鉴定20

三、抗病虫害鉴定20

四、抗逆性鉴定21

五、品质鉴定22

六、建立档案22

第五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22

一、牧草种质资源的创新22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23

第六节 中国主要的牧草种质资源24

一、禾本科牧草24

二、豆科牧草28

三、藜科牧草31

第二节 制定牧草育种目标的原则33

第二章 育种目标33

第一节 牧草育种目标的概念及意义33

一、实用性原则34

二、具体性原则34

三、科学性原则35

四、前瞻性原则35

第三节 牧草育种的主要育种目标36

一、产量性状36

二、品质性状37

三、抗逆性38

四、其他育种目标41

第三章 牧草引种与驯化42

第一节 引种的重要性42

一、引种的概念和意义42

二、牧草引种的重要性42

一、中国牧草和饲料作物引种概况43

第二节 国内外引种概况43

二、国外牧草引种概况45

第三节 引种的理论基础45

一、达尔文学说46

二、气候相似论46

三、米丘林学说47

四、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47

五、植物生态型与引种的关系49

第四节 引种方法和程序50

一、引种的原则51

二、植物引种驯化的途径51

三、引种程序52

三、野生牧草的主要特点55

二、引种与驯化的关系55

一、驯化的概念55

第五节 野生牧草栽培驯化与利用55

四、牧草驯化的意义56

五、牧草驯化主要目标56

六、野生牧草驯化中应注意的问题57

第四章 选择育种59

第一节 选择的遗传学基础和作用59

一、选择的类别及其作用59

二、选择的理论依据60

三、选择的实质和作用基础62

四、选择育种的基本原则63

第二节 选择的基本方法64

一、单株选择法65

二、混合选择法67

三、集团选择法69

二、异花授粉植物选择法70

第三节 不同繁殖方式的选择法70

一、自花授粉植物选择法70

三、常异花授粉植物选择法71

四、无性繁殖植物选择法71

五、无融合生殖植物选择法72

第四节 轮回选择72

一、轮回选择的原理和作用72

二、轮回选择的基本方法75

三、轮回选择在自花授粉植物中的应用80

第五章 杂交育种83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83

第二节 国内外牧草杂交育种概况84

一、国外牧草杂交育种概况84

二、中国牧草杂交育种概况85

一、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86

第三节 品种间杂交86

二、杂交组合方式和杂交技术89

三、杂种后代的选育97

四、品种试验98

五、新品种的注册登记与推广应用101

第四节 远缘杂交105

一、远缘杂交的特点及其作用105

二、远缘杂交在育种中的作用105

三、远缘杂交的不易交配性及其克服方法109

四、远缘杂种夭亡、不育及其克服方法114

五、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与选择116

第五节 杂种优势利用119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与特点119

二、利用杂种优势的原则121

三、不同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122

四、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123

五、杂种优势预测124

六、配合力及其测定125

七、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与技术127

八、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130

第六章 倍性育种135

第一节 倍性育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35

一、倍性育种的概念135

二、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135

三、牧草的倍性特点135

四、多倍体的种类及特点137

五、多倍体的育种意义139

六、单倍体的种类及特点141

七、单倍体的育种意义141

二、获得同源多倍体的方法143

第二节 多倍体育种143

一、多倍体诱导材料的选择143

三、获得异源多倍体的方法145

四、多倍体的倍性鉴定145

五、四倍体与植物育种146

六、多倍体育种方案146

第三节 单倍体育种147

一、单倍体的获得147

二、单倍体的鉴定149

三、单倍体的减数分裂特点150

四、单倍体育种150

第四节 非整倍体育种151

一、单体和缺体的产生152

二、单体和缺体的保存152

三、单体和缺体在育种中的应用152

一、诱变育种的概念153

二、诱变育种的作用和意义153

第七章 诱变育种153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53

三、诱变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154

四、诱变育种的特点155

五、牧草诱变育种的应用前景157

第二节 诱变育种的类型和原理158

一、物理诱变(辐射诱变)158

二、化学诱变166

第三节 诱变育种的方法与程序170

一、诱变材料和部位的选择170

二、诱变育种的程序171

三、诱变处理效果的表示175

四、提高诱变效率的途径176

一、植物组织培养概述177

第八章 细胞生物技术与牧草育种177

第一节 组织培养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177

二、茎尖组织培养183

三、胚胎培养184

四、花药培养186

五、人工种子188

六、牧草组织培养及其调控189

七、组织培养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193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195

一、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的意义195

二、原生质体的制备196

三、原生质体的融合(体细胞杂交)200

四、杂种细胞的鉴别和筛选201

五、细胞融合的类型202

七、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203

六、诱导杂种细胞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203

八、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204

第三节 牧草体细胞杂种育性改良206

一、体细胞杂种育性206

二、体细胞杂种育性改良的方法和途径206

第九章 转基因及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208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在牧草育种上的应用209

一、转基因牧草研究现状与进展210

二、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14

第二节 DNA分子标记与牧草育种218

一、分子标记的种类219

二、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224

第十章 牧草良种繁育228

第一节 牧草品种纯度的概念与良种繁育任务228

一、品种纯度的概念228

二、品种纯度的相对性229

三、牧草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231

第二节 品种混杂与退化232

一、品种混杂退化现象232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232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遗传实质235

四、防杂保纯的原理和措施236

第三节 原种生产239

一、生产原种的意义及其标准239

二、生产原种的方法240

三、加速良种繁育的意义和方法243

第四节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45

一、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意义和任务245

二、良种繁育基地的演进与发展247

三、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248

四、良种繁育基地的经营管理252

第十一章 几种重要牧草的育种技术258

第一节 苜蓿育种258

一、苜蓿属的种及品种资源258

二、中国苜蓿育种成就及展望261

三、苜蓿的育种目标261

四、苜蓿育种的成就263

五、苜蓿的育种方法268

第二节 三叶草育种275

一、三叶草的类型及品种资源275

二、三叶草育种概况279

三、三叶草的遗传基础280

四、三叶草的育种目标281

五、三叶草的育种方法283

一、冰草的种质资源287

第三节 冰草育种287

二、冰草的育种方法与程序291

三、冰草育种的成就与展望296

第四节 草坪草育种300

一、草坪草育种概况300

二、草坪草种质资源301

三、草坪草育种目标303

四、草坪草育种方法306

五、草坪草良种繁育体系310

第十二章 抗性育种312

第一节 抗病育种312

一、抗病育种的意义312

二、病原物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313

三、抗病育种的方法和程序319

一、植物的抗虫性323

第二节 抗虫育种323

二、植物抗虫性的遗传基础326

三、抗虫育种的方法和技术327

第三节 抗寒育种330

一、抗寒性和越冬性330

二、抗寒性育种的意义331

三、抗寒性的鉴定332

四、抗寒性育种方法334

第四节 抗旱性育种336

一、抗旱性的概念和表现337

二、抗旱性鉴定338

三、抗旱育种方法342

第五节 牧草耐盐碱育种343

一、牧草耐盐碱育种意义343

二、牧草耐盐性的机制与遗传344

三、育种方法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