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作制造 方法、技术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郑力,(德)Frank Possel - Doelken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047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技术/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合作制造 方法、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篇 简介与综述2
1 当今制造企业面对的挑战2
1.1 当今企业面对的挑战2
1.2 企业模式的转变4
1.3 目标5
参考文献6
2 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8
2.1 合作的定义8
2.2 合作目标9
2.3 合作种类10
2.4 战略合作的内容13
2.5.1 合作阶段16
2.5 合作周期16
2.5.2 成功因素和战略合作的问题18
2.6 合作使能技术19
2.6.1 商务信息工程20
2.6.2 分布对象技术22
参考文献33
第2篇 合作的基本要素36
3 远程合作36
3.1 远程合作的原理36
3.2 远程合作维数37
3.2.1 使能工具——通信和信息技术38
3.2.2 远程工作——媒体支持的分布式工作过程38
3.2.3 远程管理——媒体支持的分布式合作的工作过程39
3.2.4 远程服务——媒体支持的服务39
3.3 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39
3.4.1 TWIST(BMWAG的远程协作项目)42
3.4 远程协作的好处——德国工业的经验42
3.4.2 POLIKOM(政府远程合作项目)43
3.4.3 长期的竞争44
3.4.4 地理位置的分散45
3.4.5 未来展望45
3.5 组件46
3.5.1 介绍46
3.5.2 组件分类47
3.5.3 共享环境50
3.5.4 组件体系结构53
3.5.5 结论55
参考文献56
4 合作的技术管理59
4.1 合作基础——培养合作文化60
4.1.1 动机61
4.1.2 培训63
4.1.3 责任委派64
4.1.4 合作的基础特征65
4.2 市场营销——达成共识66
4.2.1 接近合作公司67
4.2.2 定义阶段71
4.2.3 协调75
4.2.4 合作营销的特点77
4.3 合作管理78
4.3.1 规划与组织(自组织)79
4.3.2 管理80
4.3.3 交流与控制81
4.3.4 合作管理的特征82
4.4 公司网络中的TQM82
4.4.1 系统中的自我加强效果82
4.4.2 发展合作网络83
参考文献84
4.5 面向TQM的合作——总结84
第3篇 产品开发和生产作业中的合作88
5 产品开发中的合作88
5.1 产品发展中的远程合作88
5.1.1 简介88
5.1.2 合作产品设计中的远程合作90
5.2 基于特征的合作产品开发101
5.2.1 简介101
5.2.2 特征技术102
5.2.3 公差信息系统103
5.2.4 分布式公差知识应用的参考模型104
5.2.5 公差知识库104
5.2.6 功能设计105
5.2.7 特征扩展方法106
5.2.8 结论107
5.3 产品数据交换技术108
5.3.1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概述108
5.3.2 STEP标准的基本内容110
5.3.3 STEP的实施114
5.3.4 STEP应用示例118
参考文献129
6 生产作业中的合作133
6.1 与工具供应商之间的合作133
6.1.1 引言133
6.1.2 工模具业的发展135
6.1.3 模具制造商的新地位138
6.1.4 作为系统供应商的模具制造商142
6.1.5 通过合作形成的互利(或双赢)局势144
6.1.6 模具生产业的行动149
6.1.7 模式152
6.1.8 结论153
6.2.1 基本观念和经历154
6.2 CIMSOURCE(全球工具信息)154
6.2.2 计算机集成制造全球机床信息系统目录157
6.2.3 CIMSOURCE如何支持操作规划159
6.3 基于Web的敏捷切削工艺参数规划系统161
6.3.1 引言161
6.3.2 系统综述162
6.3.3 系统信息流166
6.3.4 敏捷切削工艺参数规划166
6.3.5 实例研究169
6.3.6 结论和讨论171
参考文献171
7.1 供应链的一些实际问题176
7.1.1 目前的合理化目标176
7 供应链管理176
第4篇 合作生产176
7.1.2 气候预测与物流177
7.1.3 缺乏决策支持179
7.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目标180
7.2.1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180
7.2.2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180
7.2.3 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概念182
7.2.4 供应链管理的技术184
7.2.5 战略生产网络186
7.3 参考建模187
7.4 高级后勤供应链伙伴关系模型189
7.4.1 总览189
7.4.2 战略合作的选择189
7.4.3 战略层:建立信任和原则性合法关系190
7.4.4 技术贸易层:产品和过程的开发和解释192
7.4.6 应用实例193
7.4.5 运筹层:合作方式下的客户订单计划和执行193
7.5 技术性订单处理的PRO-Net参考模型196
7.5.1 建立PRO-Net参考模型的目的196
7.5.2 PRO-Net结构203
7.5.3 PRO-Net参考生产网络系统203
7.5.4 合作管理207
7.5.5 集成规划层次210
7.5.6 监控和反馈循环213
7.5.7 合作供应219
7.5.8 转包合同223
7.5.9 分配224
7.5.1 0供应商管理库存和CPFR225
7.5.1 1样品处理227
7.5.1 2货品接收227
7.5.1 4更深层次的开发230
7.5.1 3投诉管理230
7.6 供应链参考模型231
7.7 工厂建设中的供应链管理235
7.7.1 工厂建设中的SCM235
7.7.2 工厂构造的特定要求238
7.7.3 主要任务——合作242
7.7.4 主要任务——过程控制245
7.7.5 工厂建设中的集成SCM的潜在利益249
7.8 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的状态250
7.8.1 SCM软件的使用前景和好处251
7.8.2 为什么说PPC和ERP存在不足251
7.8.3 供应链管理软件任务表252
7.8.4 供应链252
7.8.5 可用承诺258
7.8.6 供应链的实施259
7.8.7 任务支持260
7.8.8 处理和SCM计划系统的集成261
7.8.9 SCM软件市场261
7.8.1 0SCM软件介绍及选择265
7.9 过程化供应链的重组267
7.9.1 欧洲纺织物连锁生产的竞争形势268
7.9.2 目标270
7.9.3 项目管理271
7.9.4 项目实施273
7.9.5 结果277
7.9.6 结论279
参考文献280
8 可变的生产网络管理287
8.1 绪论287
8.2 生产网络288
8.3 生产网络中的接口289
8.4 生产网络中的信息交流290
8.5 合同分包的种类292
8.5.1 首次分包292
8.5.2 可用库存曲线292
8.5.3 生产能力驱动型分包合同293
8.5.4 技术驱动型分包295
8.6 生产网络中的监控需求295
8.7 网络控制的应用软件297
8.7.1 生产能力驱动型分包的情况297
8.7.2 首次分包的情况300
8.8 规范和规定302
8.9 结论302
参考文献303
9 批量定制304
9.1 什么是批量定制304
9.2 批量定制中信息的角色307
9.3 批量定制和电子商务308
9.4 实践经验309
9.5 批量定制的信息流通311
9.6 批量定制的市场和配置网络313
9.6.1 零售和配货渠道313
9.6.2 批量定制概念中的媒介314
9.6.3 批量定制中介者网络的系统化317
9.7 大批量定制的生产网络318
9.7.1 网络化生产的实施318
9.7.2 PPC系统的新需求321
9.7.3 消息和信息流通的设计322
9.8 结论324
参考文献324
10.1.1 定义328
10.1 什么是虚拟企业328
10 虚拟企业328
10.1.2 背景329
10.1.3 概念330
10.1.4 虚拟企业——从生产能力的交换到基准的指定333
10.2 建立虚拟企业334
10.2.1 以信任为条件334
10.2.2 组织间建立信任关系334
10.2.3 建立虚拟企业所得出的结论334
10.3 虚拟企业的运作334
10.3.1 所需的管理能力334
10.3.2 不断的改善和革新335
10.4 EuregioBodensee虚拟企业336
10.4.1 由此取得的经验336
10.4.2 虚拟企业的未来——趋向职业化337
10.5 KIM-BaW?——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虚拟市场339
10.5.1 KIM-BaW?项目340
10.5.2 虚拟市场341
10.5.3 虚拟市场的要素和概念342
参考文献345
第5篇 未来的合作要素348
11 工业服务的合作网络348
11.1 中小型企业的现状348
11.1.1 中小型企业的特点349
11.1.2 贸易环境的基本条件349
11.1.3 中小型企业的战略349
11.1.4 中小型企业的有限资源350
11.2 工业服务351
11.2.1 定义和划分351
11.2.2 工业服务的类型351
11.2.3 提供工业服务的目的352
11.2.4 中小型公司所能提供的工业服务353
11.2.5 工业服务在德国的发展353
11.3 工业服务企业的特点354
11.4 工业服务合作组织的要求355
11.4.1 企业的评估领域355
11.4.2 企业的组织领域355
11.4.3 工业服务中合作的要求356
参考文献359
12 知识管理领域的合作363
12.1 简介363
12.2 模型和假设366
12.3 在实践中SENEKA是如何工作的367
12.4 结论371
参考文献371
缩略词解释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