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物理概论海外中文图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物理概论海外中文图书
  • 陈启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詹氏书局
  • ISBN:95770522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物理概论海外中文图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然气候1

1-1自然气候概述1

1-2气温2

1.2.1气温之发生2

1.2.2气温之变化2

1.2.3气温之控制原则3

1-3湿度4

1.3.1湿度之意义及相关表示法4

1.3.2湿度之测定6

1.3.3空气线图7

1.3.4湿度之变化与控制原则9

1-4雨量10

1.4.1雨之成因与雨量10

1.4.2排水设计10

1.4.3雨与建筑16

1-5气压16

1.5.1气压成因16

1.5.2气压单位及其分布16

1.5.3气压之变化16

1-6风17

1.6.1风之成因17

1.6.2风力大小20

1.6.3风与地形26

1.6.4风之控制26

1-7都市气候30

1.7.1都市气候之特征30

1.7.2都市气候之影响及控制33

1-8气候分区34

1.8.1气候分区之目的及沿革34

1.8.2台湾之气候分区36

第二章 室内环境39

2-1室内环境概述39

2-2体温与生理反应39

2.2.1人体热平衡39

2.2.2影响室内气候之因素40

2-3室内温风湿环境指标43

2.3.1有效温度44

2.3.2修正有效温度46

2.3.3新有效温度47

2.3.4等温感觉47

2.3.5等感温度48

2.3.6作用温度48

2.3.7不快指数48

2-4室内空气品质49

2.4.1室内空气之污染49

2.4.2室内污染物种类50

2.4.3污染学说及评估52

2-5换气理论与方式54

2.5.1换气次数与换气量54

2.5.2换气量之测定55

2.5.3换气理论56

2.5.4换气方式60

2-6室内通风设计61

2.6.1建筑技术规则有关通风换气之规定61

2.6.2通风设计63

2-7室内舒适环境基准64

第三章 日照与日射67

3-1日照与日射概述67

3-2地球与太阳67

3.2.1天球运动67

3.2.2真太阳时与平均太阳时69

3.2.3太阳位置69

3.2.4其它相关之太阳位置73

3.2.5台湾地区之日径图74

3-3日影曲线与日照率76

3.3.1日影曲线76

3.3.2阴影长度与邻栋间隔77

3.3.3窗与阴影78

3.3.4日照率79

3.3.5建筑物之阴影80

3-4日射82

3.4.1太阳辐射与热之关系82

3.4.2日射能量83

3.4.3日射能量之计算85

3.4.4建筑物之受热量86

3-5遮阳设计89

3.5.1遮阳种类89

3.5.2遮阳板之遮阳效果90

3.5.3控制日射之遮阳板设计92

3-6日照与日射计划96

3.6.1遮阳板之应用96

3.6.2日照日射控制96

第四章 热传与防湿101

4-1热传与防湿概述101

4-2传热行为101

4.2.1热辐射101

4.2.2热传导106

4.2.3热传递111

4.2.4空气层之热传行为115

4.2.5热传透116

4-3传热性能评估指标117

4.3.1室温变动因素117

4.3.2时滞与温度振辐衰减率119

4.3.3等价外气温度120

4.3.4总透热值121

4.3.5度日与度时124

4.3.6室内顶表面温度125

4.3.7建筑技术规则之节能设计规范125

4-4传热控制计划128

4.4.1隔热材之应用128

4.4.2隔热构造130

4.4.3隔热控制原则131

4.4.4建筑物外壳之节能设计132

4-5湿气与结露134

4.5.1空气中之湿气134

4.5.2透湿理论135

4.5.3防湿防露计划137

第五章 采光照明139

5-1采光照明概述139

5-2光照基本量139

5.2.1光照生理量139

5.2.2光照物理量144

5.2.3光照量之测定149

5-3光照基本理论150

5.3.1完全漫射面150

5.3.2发光度与亮度150

5.3.3反射、透射、吸收151

5-4直接照度计算151

5.4.1点光源151

5.4.2直线形光源152

5.4.3带状光源153

5.4.4矩形光源153

5.4.5三角形光源155

5.4.6圆形光源155

5.4.7直接照度之图解法156

5-5反射照度计算159

5.5.1相互反射之基本式159

5.5.2反射照度之近似解160

5.5.3反射照度之图解法161

5-6配光与光通量162

5.6.1配光162

5.6.2光通量之计算164

5.6.3非几何形之配光169

5-7昼光及采光计算169

5.7.1昼光169

5.7.2地面照度计算170

5.7.3漫射昼光照度分析172

5.7.4昼光率与投射率172

5.7.5采光计算174

5-8采光设计计划177

5.8.1最适昼光照度177

5.8.2采光设计规范178

5.8.3各种采光法179

5.8.4采光设计原则181

5-9人工光源及照明计算183

5.9.1人工光源183

5.9.2照明计算185

5.9.3照明计算步骤190

5-10照明计划192

5.10.1最适照度基准192

5.10.2照明种类195

5.10.3照明控制方式196

5.10.4照明设计原则197

第六章 建筑声学201

6-1建筑声学概述201

6-2物理音响202

6.2.1音波之传播202

6.2.2声音大小203

6.2.3音波运动方程式205

6.2.4音波物理性质207

6-3生理音响210

6.3.1音与听觉210

6.3.2声音生理量214

6.3.3音之响度217

6.3.4遮蔽效应219

6.3.5哈斯效应220

6.3.6声音方向性221

6.3.7乐音与噪音222

6-4声学材料224

6.4.1吸音隔音原理225

6.4.2吸音材料227

6.4.3隔音构造241

6.4.4隔振构造249

6.4.5消音材料252

6-5室内声学设计253

6.5.1室内音场性质253

6.5.2馀响理论258

6.5.3室容积及体形设计261

6.5.4室内声学评估指标272

6.5.5声学设计之整体计划275

6-6噪音评估与隔音设计276

6.6.1加权音级276

6.6.2噪音评估基准277

6.6.3建筑隔音设计288

6.6.4户外噪音之传播与控制291

6-7防音计划及构造297

6.7.1噪音及振动音源种类297

6.7.2噪音振动防止计划298

6.7.3防音隔振构造299

6-8电气音响305

6.8.1电气音响之构成305

6.8.2扬声器之配置307

6.8.3扩音设备机房310

6-9建筑声学测量311

6.9.1声学测量内容311

6.9.2吸音系数测量313

6.9.3隔音性能测量314

6.9.4音质测量314

第七章 建筑与环保317

7-1地球环境概述317

7-2建筑生产与环境负荷317

7.2.1环境负荷318

7.2.2建筑物之负荷评估319

7-3环保建筑321

7.3.1生态建筑321

7.3.2环境共生建筑321

7.3.3绿色建筑324

7.3.4环保建筑之综合设计技术326

7-4台湾绿建筑评估指标334

7.4.1绿建筑之意义334

7.4.2绿建筑评估指标335

7-5环境影响评估340

7.5.1环境影响评估之相关规定340

7.5.2环境影响评估之内容343

附录347

附录A图目录347

附录B表目录357

附录C参考书目及文献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