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完美测试 软件测试系列最佳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完美测试 软件测试系列最佳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867954.jpg)
- 朱少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6078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软件-测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完美测试 软件测试系列最佳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软件测试的金字塔体系1
1.1从1个中心到5个要素3
1.2 5个工作面5
1.3 8组关系6
1.4 13项原则8
1.5 21个关键域11
1.6 34个方法15
第2章 测试架构从何而来17
2.1什么是测试架构18
2.2 测试领域架构21
2.3自动化测试架构之说25
2.3.1为何要建立自动化测试架构25
2.3.2解决什么问题26
2.3.3软件开发框架的启发30
2.3.4测试自动化框架的基本构成31
2.4谁能成为测试架构师34
第3章 如何让缺陷无处藏身38
3.1什么是软件可测试性38
3.2 SOCK模型和James Bach的观点41
3.3 TDD和代码的可测试性43
3.4设计的可测试性48
3.5需求的可测试性51
第4章 可以像这样设计测试用例吗53
4.1从需求到测试用例53
4.2基于流程图设计测试用例56
4.3基于UML视图的测试用例设计61
4.4小结65
第5章 从虚拟测试环境到一键部署67
5.1虚拟出更多的机器67
5.2虚拟的疑问70
5.3另一种把资源用到极致的方法71
5.4一键部署73
第6章 客户端的GUI测试自动化79
6.1初识自动化测试79
6.2困惑80
6.3建议81
6.4三类标准控件的不同处理办法82
6.4.1标准控件83
6.4.2自定义控件84
6.4.3自定义控件库84
6.5微软的UIA和MSAA85
6.5.1MSAA85
6.5.2 UIA86
6.5.3 Windows Automation API 3.088
6.6和开发人员合作的好处88
第7章 后台自动化测试90
7.1什么是后台测试90
7.1.1后台测试的特点90
7.1.2后台测试的自动化91
7.2后台自动化测试的统一脚本控制92
7.2.1自动化测试框架93
7.2.2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分层实现93
7.3后台自动化测试实例95
7.3.1测试工具树形图95
7.3.2基于STAF框架的Python脚本97
7.4后台大规模性能测试102
7.4.1测试工具的管理103
7.4.2同步及异步控制模式103
7.4.3测试逻辑的同步执行问题104
7.4.4测试结果的收集106
7.5小结107
第8章 高亢之龙——JMeter后台自动化测试108
8.1潜龙勿用,见龙在田109
8.2终日乾乾,或跃于渊113
8.3飞龙在天117
8.4亢龙有悔121
8.5小结123
第9章 重读探索式软件测试124
9.1概念及目标124
9.2关键要素125
9.3常见的认识误区127
9.4探索思维“十六”计128
9.5如何应用探索式测试136
9.6 机遇与挑战138
9.7小结139
第10章 完美的功能测试140
10.1测试准备141
10.2测试计划145
10.3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147
10.4用例执行的窍门149
10.5功能测试的三步曲150
10.6查找遗漏问题的七大招152
10.7基于组件元素的通用测试点154
10.8基于系统行为和操作习惯的测试点156
第11章 异常测试的方法与技巧158
11.1异常测试定义与范围159
11.2技巧之一: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160
11.2.1更改“自身”160
11.2.2更改“相关”161
11.3技巧之二: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62
11.3.1借Code Coverage发现异常162
11.3.2借JUnit+JMockit测试异常166
11.3.3借iptables创造异常167
11.4异常测试其他技巧169
11.5小结170
第12章 如何在苹果上找虫171
12.1造成Mac系统崩溃的常见操作171
12.2通过崩溃日志来定位问题172
12.3通过Console来定位崩溃问题176
12.4通过Shark工具来定位Freeze问题176
第13章 穿越时空的国际化和本地化测试182
13.1案例背景183
13.2时区及夏令时186
13.3有关时区的应用测试188
13.4本地化测试的方方面面190
13.4.1语言标识190
13.4.2文化生活191
13.4.3书写习惯192
13.5本地化测试的主要方法193
13.6本地化测试的常见问题194
13.6.1人力资源短缺194
13.6.2开发人员、翻译组、资源文件维护者与测试人间之间的协作195
13.6.3基础工作的缺乏196
第14章 用户体验的享受198
14.1最终用户特点198
14.1.1绝大多数的中间用户199
14.1.2不同用户需求200
14.2生活中的用户体验203
14.2.1用户体验的复杂性203
14.2.2视觉反馈204
14.2.3听觉反馈——声音211
14.3 UE测试策略213
14.3.1少就是多214
14.3.2工具就放在手边215
14.3.3提供非模态的反馈215
14.3.4提供符合情景的信息216
14.3.5提供直接的操作和图形输入217
14.3.6不要用对话框来报告常态内容218
14.3.7提供选择而不是提问218
14.3.8优化响应能力以调节延迟时间219
14.3.9多平台多浏览器支持220
14.4小结221
第15章 可能没听说过的测试——Accessibility测试223
15.1测试的范围和要点224
15.2测试工具226
15.2.1 SOAtest226
15.2.2 JAWS228
15.2.3 ACTF aDesigner229
15.3 Accessibility测试注意事项231
15.3.1规范快捷键,尽量与系统操作键统一231
15.3.2应尽早制定Accessibility Checklist232
15.3.3注意对其他任务的影响232
15.3.4 Restore Case要定义明确232
15.3.5应从用户使用习惯的角度去考虑测试需求233
第16章 谁说了算?——代码覆盖率234
16.1衡量代码覆盖率软件的引入235
16.2 C/C+++代码覆盖率测试工具BullseyeCoverage237
16.3开源测试代码覆盖率工具EMMA239
16.4代码覆盖率报告的分析240
16.5代码覆盖率工具的相关运用242
16.6代码覆盖率工具应用的局限性243
16.7小结244
第17章 Bug的“美丽人生”246
17.1报告新的Bug246
17.1.1发现Bug247
17.1.2隔离分析Bug248
17.1.3提交一个新的Bug251
17.2处理已经提交的Bug254
17.3验证Bug256
17.4案例说明256
第18章 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260
18.1防止“病从口入”261
18.2缺陷RCA三步曲262
18.2.1缺陷的分类统计分析263
18.2.2深度分析找到根本原因266
18.2.3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68
第19章 云中漫步——后端测试流程管理269
19.1欢迎来到“云”的世界271
19.1.1为什么要进行后台测试271
19.1.2 Shindig框架的部署273
19.2你不是她,但你处处为她着想276
19.2.1以用户行为为核心276
19.2.2以用户数据为核心277
19.2.3“虫虫”哪里走278
19.3进入云,必须做好聪明又狂野的准备279
19.3.1其徐如林——周密计划,才能有条不紊280
19.3.2其疾如风——快速执行281
19.3.3侵掠如火——干吧,我们就是为这个来的282
19.3.4不动如山——牢固占领,“云”上一分钟,“云”下十年功283
19.4小结285
第20章 敏捷测试——速度之美286
20.1敏捷开发和传统瀑布模型比较286
20.2快速迭代、发布可工作的软件288
20.2.1面对面交流和简洁的文档290
20.2.2基于用户故事的测试计划292
20.2.3面向敏捷开发团队的高效测试用例294
20.2.4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框架Hudson295
20.2.5有效管理和跟踪测试任务297
20.2.6快速跟踪和解决缺陷300
20.3持续回顾和调整304
20.4小结:速度之美的真正含义307
第21章 再谈敏捷测试的方法和实践310
21.1测试驱动开发与敏捷测试310
21.2敏捷测试自动化313
21.2.1自动化测试策略313
21.2.2自动化测试框架314
21.2.3敏捷测试工具315
21.3敏捷测试及其管理316
21.3.1敏捷测试流程的优化316
21.3.2新功能的测试和回归测试策略317
21.3.3基于需求测试和基于风险测试的平衡318
21.4有关敏捷测试的思考319
21.4.1探索式测试的地位320
21.4.2测试人员在敏捷方法中的价值321
21.5小结322
后记——从“软件测试艺术”讲座品味完美323
空间之美324
距离之美324
技巧之美325
辩证之美326
白盒测试方法vs.黑盒测试方法327
静态测试vs.动态测试328
被动测试vs.主动测试329
手工测试vs.自动化测试330
计划测试vs.探索式测试332
新功能测试vs.回归测试332
附录A敏捷方法的相关概念334
附录B软件测试的详细分类336
参考文献342